王氏大宗祠
泉州市石排鎮長坑鄉
王氏大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泉州市石排鎮長坑鄉,又名中坑明德堂。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家族悠久歷史的象徵與標誌,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綜合考查推斷其始建於明代中晚期,是該村王姓家族的合族大宗祠。宗祠為面闊五間,三進布局,硬山頂,三進正脊均為嶺南傳統的船形,均有鰲魚鴟吻。宗祠寬21.36米,長87.45米,面積1867.932平方米。從祠前廣場上踏步開始,沿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是:大平台、門樓、前天井、石牌坊、前庭、露台、中廳(明德堂)、後天井、後堂(祖堂)。宗祠門樓掛著“王氏大宗祠”橫匾是明代書畫家、萬曆進士張瑞圖所題,今門匾猶存。今年初,王氏大宗祠被評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王氏大宗祠俗稱“老虎祠”,在仙溪管理區,座西南向東北。這座祠堂始建於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歷1831、1930、1981年重修,現保持清代中後期的建築格局和裝飾。
王氏大宗祠二進一拜亭,寬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場地寬敞,有麒麟照壁與祠門相對。這個祠堂的建築和裝飾比較講究,門前的石雕構圖層次分明,美觀大方,屋頂的平脊和斜脊都裝飾嵌瓷塑,以古代戲曲為題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飛出,栩栩如生。祠後進梁架結構和油飾精美,拜亭單檐四垂,工藝考究。亭內有“榜眼秋台”牌匾,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寶而立。
王氏大宗祠為潮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氏大宗祠[泉州市石排鎮長坑鄉]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所建,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王家大院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開放的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面積4.5萬平方米。
滕州王家祠堂位於滕州城區府前中路南側,建於清同治九年,是清帝准予自行捐資興建的王東槐專祠。建國后,王家祠堂劃歸駐軍使用。1985年,改博物館。有詩讚曰:“西城王氏家祠中,古今源流一脈通;博物館藏千件寶,訪史無須到故宮”。
王氏大宗祠[泉州市石排鎮長坑鄉]
號稱“衡陽第一家”的王氏宗祠,地處九水瀠洄、山色空明的栗江鎮大漁村。進得村來,9條壠口的水直往祠前彎月形水塘里流,故當地有“九龍捧聖”之說。舉目一望,由二進五間組成的建築群並排屹立,“衡陽第一家”的祠額十分醒目。整個建築長62.5米,寬31.5米,高12米,總面積1950平方米。
王氏宗祠不僅保留窮工極巧的古建築藝術,書法亦可謂異彩紛呈。“衡陽第一家”五個大字為衡州知府史中所書,白底黑字,渾厚沉雄,奇偉秀拔。配以“古今忠孝門第,世代耕讀人家”的楹聯,更添光彩。“子姓星繁,百里奎光聚處;寢堂雲凈,四郊野色入來”、“春草池塘,一派漁溪新綠水;畫堂燕子,千年王氏認鳥衣”等20多副柱聯均出自明清以來尚書、狀元、內閣中書、刺史、知府等名流之手,是上乘的書法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