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口鎮

官渡口鎮

官渡口鎮位於長江巫峽兩岸出口地段,東鄰東壤口鎮、信陵鎮,南接茶店子鎮,西抵重慶市巫山縣,北連沿渡河鎮。

全鎮國土總面積327.6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57083畝,林業用地42萬畝。轄58個村1個居委會,435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3651人(2017年)。2002年,巴東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將官渡口集鎮與巴東西壤坡城區連成一體,209國道橫貫南北,國際旅遊景點神農溪流經7個村,系水陸碼頭集鎮,以“入川咽喉”而著稱。

概況


巴東縣轄鎮。面積327.62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3651人(2017年)。轄3個居委會、5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太磯頭。 

沿革


相傳此地原名紀塘關,因唐六陵王出遊江南,在此渡江,故名官渡口。1951年為第三區(官渡口區)。1958年為巴峽(一說三峽)公社。1961年為官渡口區。1975年為官渡口公社。1984年為官渡口區。1988年撤區並鄉,分設官渡口鎮、火峰鄉、楠木園鄉。
1996年,官渡口鎮面積120.7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西壤口、東坡、大坪村、水洞溪、巫峽口、麩子洞、張家灣、前面山、碾盤埡、沙坪、茅壩、後山、四季坪、馬村、柏家埡、水獺坪、趙家灣、紅花嶺、五里堆、陳向坪、楊基庄、石包子、樟樹槽23個行政村和官渡口居委會;火峰鄉面積111.8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蔡家、魏家淌、東向山、下馬洞、殷家變、火峰、水坪、西溪壩、洞口、大塘、小高山、羿家槽、觀音岩、廖家埡、廣木山、庄屋頂、邊邊垃、天池埡、園淌子、乾溝、豹子嶺、羊角沖22個行政村;楠木園鄉面積98.2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楠木園、涼水井、韋家荒、楊家棚、熊家沖、彭溪槽、核桃園、南荒嶺、石膏場、百合園、肖家坪、小溪河、馬鬃山13個行政村。
1996年,撤銷火峰鄉、楠木園鄉,併入官渡口鎮。2004年,鎮政府駐太礬頭,人口55654人,面積336.3平方千米,轄官渡口1個居委會和五里堆、紅花嶺、西瀼口、東坡、大坪、水洞溪、前面山、巫峽口、麩子洞、張家灣、趙家灣、陳向坪、楊基樁、水獺坪、石包子、樟樹槽、蔡家、魏家埫、碾盤埡、沙坪、茅壩、後山、四季坪、馬家、柏家埡、東向山、下馬洞、殷家灣、火峰、水坪、大塘、小高山、西溪壩、洞口、羿家槽、豹子嶺、羊角沖、乾溝、園埫子、天池埡、邊連坪、庄屋頂、廣木山、廖家埡、觀音岩、涼水井、韋家荒、楊家棚、熊家沖、核桃園、彭溪槽、南荒嶺、石膏場、百合園、肖家坪、小溪河、馬鬃山、楠木園58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2823103:~001、121五里堆居委會~002、121西瀼口居委會~003、121東坡居委會~201、220紅花嶺村~204、220大坪村~205、220水洞溪村~206、220巫峽口村~207、220麩子洞村~208、220張家灣村~209、220前面山村~210、220碾盤埡村~211、220沙坪村~212、220茅壩村~213、220後山村~214、220四季坪村~215、220馬家村~216、220百家埡村~217、220趙家灣村~218、220陳向坪村~219、220楊基庄村~220、220水獺坪村~221、220石包子村~222、220樟樹槽村~223、220蔡家山村~224、220魏家淌村~225、220東向山村~226、220下馬洞村~227、220殷家灣村~228、220火烽村~229、220水坪村~230、220大塘村~231、220小高山村~232、220西溪壩村~233、220洞口村~234、220羿家槽村~235、220廣木山村~236、220廖家埡村~237、220觀音岩村~238、220豹子嶺村~239、220羊角沖村~240、220乾溝村~241、220天池埡村~242、220園淌子村~243、220邊連坪村~244、220庄屋頂村~245、220楠木園村~246、220涼水井村~247、220韋家荒村~248、220楊家棚村~249、220熊家沖村~250、220肖家坪村~251、220小溪河村~252、220馬鬃山村~253、220盤溪槽村~254、220核桃園村~255、220南荒嶺村~256、220石膏場村~257、220百合園村

行政區劃


官渡口鎮
官渡口鎮
官渡口鎮是1996年10月區劃變更由楠木、火峰、官渡口兩鄉一鎮合併而成,位於東徑110°17′,北緯30°57′,長江巫峽出口處。由巴東長江大橋將官渡口集鎮與巴東西壤坡城區連成一體,209國道橫貫南北,國際旅遊景點神農溪流經7個村。東連東壤口、信陵鎮、溪丘灣,南接茶店子鎮,西與重慶市三溪鄉、月池鄉接壤,北鄰沿渡河鎮。2005年全鎮國土總面積336.3km2,耕地面積57083畝(其中水田1223畝,旱地55860畝),林業用地42萬畝。轄58個村1個居委會,435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16965戶(其中農業戶15223戶,非農業戶1742戶),總人口55921人(其中農業人口53308人,非農業人口2613人),每平方公里166人。土家族人口佔總人口的35.15%,漢族佔64.84%,其它少數民族佔0.01%。
1992年將相鄰的東壤口鎮所轄的五里堆村和紅花嶺村劃歸該鎮管轄,並將五里堆村的太礬頭定為移民新鎮,2008年因本縣城黃土坡小區滑坡搬遷避讓需要,又將五里堆村及相鄰兩個村確定為避讓搬遷的新址,命名為神農小區。

氣候資源


新區神農小區已初具規模
新區神農小區已初具規模
官渡口鎮地域遼闊,東西五里堆至邊連坪最大橫距24km,南北石膏場至觀音岩最大縱距27km,成立體形分佈,由長江黃金水道使官渡口鎮自然分為江南、江北兩部分。習以長江沿線一帶海拔800公尺以下為低山,800至1200公尺為二高山,1200公尺以上為高山。低山佔45%,二高山佔36%,高山佔19%。最高點庄屋頂村海拔1775m,最低點三峽庫區蓄水水位156m。境內土壤種類多,多為紫色土、棕壤、黃紅壤和石灰土,多種作物和林木生長有著優越的基礎條件。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總時數為1200—1650小時,極端最低氣溫9.4℃,極端最高氣溫41.4℃,無霜期320天左右,降水量1100—1900mm。

資源豐富


植物資源豐富,珍稀植物有水杉、香樟、杜仲;用材林木有巴山松、杉木、柏木馬尾松冷杉華山松;經濟林木有油桐、木梓、柑桔(10多個品種)、棕片、核桃、柿子、板栗、桃、李、杏;糧食作物以玉米(苞谷)、小麥、甘薯(紅苕)、馬鈴薯(洋芋)、兩豆(豌豆、胡豆)、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芝麻、豌豆角(達1.2萬畝)、烤煙(面積達7000餘畝)為主;畜禽主要飼養生豬、牛、山羊、雞;水產養殖主要以鰱魚、鯉魚、中華鱘為主;礦藏已探明的有儲量500萬噸的煤炭、3千萬噸煤矸石、5千萬噸石膏、2000萬噸白礬石,有270萬噸的銅礦;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炭、煤矸石、石灰石、紅磚、水泥預製件、白酒、糕點等。

經濟發展


2013年,鎮人民政府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以“學習貫徹十八大、爭創發展新業績”活動為主線,認真實施“工業強鎮,產業富鎮,生態美鎮,交通活鎮,人文興鎮”發展戰略和“八大工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各項惠民政策全面落實,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鎮村面貌煥然一新。較好地完成了鎮九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巴東縣官渡口鎮
巴東縣官渡口鎮
---經濟運行在攻堅克難中實現突破。2013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2億元,同比增長29.04﹪。其中工業總產值2億元,同比增長83.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億元,同比增長63.6%。實現財政總收入2351.17萬元,比上年凈增476.17萬元,增長25.7﹪。農民人均純收入5449元,比上年人平增加853元,增長22.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億元,超縣計劃140﹪、招商引資完成1.83億元,超縣計劃83﹪;新落戶湖北俏巴人、天蓬畜牧、湖北富隆硒生態農業等大型企業3家;新增市場主體445戶、企業80家、農村專業合作社25家。
---產業結構在統籌推進中顯現成效。加強3.2萬畝柑桔管理,當年新發展桑蠶2000畝、核桃6500畝、紅高粱2000畝。種植烤煙1.1萬畝,實現煙葉產值3645.14萬元,稅收801.93萬元;生豬出欄10.27萬頭,存欄8萬頭。完成人工造林1200畝、封山育林2000畝、生態林補植4638畝和207926畝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兌現;推廣沼氣池450口、太陽能熱水器104台、生物質氣化爐235台。
---村鎮建設在眾志成城中快步推進。加強神農溪小區協調,累計完成徵用土地2229畝;拆遷87戶,竣工52戶,在建35戶;完成江北新區華龍大酒店、老年公寓項目征地650畝,完成38個中心村規劃編製,對集鎮兩違113戶調查取證,處罰65戶。集鎮環衛流動清運,管理規範有序。完成陳向坪、熊家沖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扶貧搬遷75戶、農村危房改造140戶、特色民居改造140戶。完成地方投資113萬元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面積174.75畝。啟動水坪、水獺坪、陳向坪土地整理項目1500畝。開展交通建設年活動,完成通暢工程26公里、官萬路加寬改造27公里、生態組級道路16公里、東坡至火峰水泥路26公里、神農溪橋頭至東坡老集鎮油路3.4公里、規範化養護公路192公里。
---群眾福祉在真抓實幹中大幅改善。民生保障更加優先,完成城鄉低保動態調整工作;發放臨時救助、因災生活困難、倒房、大病醫療救助和優待撫恤等894.1萬元,福利院搬遷順利完成,西瀼口獲省級、國家級表彰為防災減災示範社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7%、新農保參保率99%。城鎮新增就業300餘人,幫助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2人,困難對象就業103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31萬元。抓教育教學管理,中考巴一中公費錄取67人,創歷史新高。全鎮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毛入學率達98%,初中階段年輟學率控制在2%以內,完成薄改項目資金177萬元;新建18個村級文化室、58個村級“農家書屋”、50個村“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和16個村級“農民健身工程”。人口出生率11.18‰,符合政策生育率96.71%,出生男女性別比114、人口自然增長率4.79‰。抓移民政策性兌現、175米蓄水安全管理、移民資金項目管理、三峽後續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工作。完成人行碼頭、人行梯道等移民項目投資530萬元。兌現移民結算直補資金316.43萬元、后扶資金142.54萬元。落實14戶101人臨水危險房屋鑒定、申報搬遷和重點監測,啟動西瀼口社區8戶移民安置居民點建設,完成移民創業培訓165人、機動車駕駛培訓85人;精心組織抗震救災,緊急轉移安置人口219人。4戶倒房戶恢復重建2戶,鑒定為嚴重損房戶27戶已啟動7戶,完工3戶。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嚴格兌現落實惠農政策。兌現糧食直補資金72.48萬元、農資綜合補貼資金44.5萬元、退耕還林糧食補貼資金472.5萬元、“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233.85萬元、潔萬家獎補資金19.2萬元。
---政務環境在服務提升中不斷優化。開展“五興”、“五做”、“五比”、“五創”、“平安鄉鎮”、文明單位、“萬名幹部進萬村入萬戶”、“百名幹部聯百企”活動,幹部接窮親87對,聯企業78家。落實《廉政準則》、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縣委“四個不準”、“五個嚴禁”,開展“三紀四德”教育。通報查處違規案件11人。“三公”經費下降51.6%、文件下降33.2﹪、精減會議26次。機關作風進一步改善。建立工作月例會、月彙報、月研究、月述職、月督查、月通報,項目管理“五個一”工作機制,修改完善管理制度、規定和辦法18個。整合資金500多萬元,新建、改擴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19個、高標準便民服務室21個,實現1.9萬名農民辦事“不出村”。辦理鎮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22件,回訪滿意率100%,群眾關心關注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定期開展打黑除惡、校園環境、禁種鏟毒、反邪教等嚴打專項整治行動,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法律”六進”活動,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

旅遊景點


天子河

官渡口鎮
官渡口鎮
位於長江巫峽兩岸出口地段,天子河全長40公里,由南向北注入長江。從縣城乘專車隨河邊公路行駛5公里便可到達景點。天子河兩岸峽谷幽深,山峰峭立,峽谷中密布深洞,其中:天子洞、思仙洞、穿天洞,景色各異,自成群體,鐘乳石千姿百態,堪稱天下一絕,有“長江三峽第一洞”之美稱。天子岩、令牌峰等景點高聳入雲,蔚為壯觀,潺潺溪流,清澈見底,漂流條件優越。天子河不光有天子河風景區堪稱一絕,迷人的自然景色,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宋太宗趙匡胤親臨過天子河,對天子河的迷人美景讚不絕口,此後人們就把這條天子來過的河稱為天子河。歷史是否屬實,今天無法考證,不管怎樣,美麗的民間傳說給天子河風景區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天子河峽谷的岩壁上,還發現了連續幾十公里的古棧道。有人說這是商周前古巴人戰爭棧道,也有人認為是三國南蠻王洞主之間戰爭棧道,現在仍是一個謎。
天子河沿途山清水秀,崖壁陡峭,遊客乘舟漂流,可以領略天子河的自然風光,追蹤歷史傳說,感受更多的樂趣。

西壤口

西壤口位於官渡口鎮以北,在巫峽的出口處,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它獨特的地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劉備派張飛鎮守於此,柵聯寨七百餘里,后關公張飛死,備起傾國之兵發吳,遭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餘里,劉備丟盔卸甲,逃至這裡。據巴東縣誌載:“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所以在巫峽裡邊有一個避兵岩,那就是劉備躲避追兵的地方。
西壤口還是古物出土很多的地方,這裡有古墓七百餘座。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有殷、商、戰國、漢等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群。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灣地區發掘了四座古墓。出土文物有巴氏矛、巴氏劍、巴氏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在西壤口還存有“杜甫草堂”遺址,始建於明代。查《杜甫年譜》“大曆三年,杜甫東下夔州,三月報江陵”。其中有三個月在此小憩,曾寫有“西壤溪”詩一首。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31日,官渡口鎮被命名2019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官渡口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