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穇的結果 展開
- 禾本科穇屬植物
- 漢字
穇
禾本科穇屬植物
穇子(學名:Eleusine coracana (L.) Gaertn)是禾本科穇屬植物,一年生,粗壯簇生草本。稈直立,高50-120厘米,常分枝。葉鞘長於節間,光滑;葉舌頂端密生長柔毛,長1-2毫米;葉片線形。穗狀花序5-8個呈指狀著生稈頂,成熟時常內曲,長5-10厘米,寬8-10毫米。果為囊果,種子近球形,黃棕色,表面皺縮;胚長為種子的1/2-3/4,種臍點狀。花果期5-9月。
該種廣泛栽培於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非洲(烏干達和肯亞)、印度和尼泊爾大量栽培。中國西藏(墨脫、波密)、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江蘇、安徽和河南。穇子適應性強,在海拔500-2400米的地方均能生長,具有耐旱、耐鹽鹼地等特性,在酸性土壤(pH值5.0)或者鹼性土壤(pH值8.2)均能正常生長。
該種稈可用作編織和造紙或作家畜飼料,種子可食用或供釀造。穇子粟籽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含量與稻米相當;脂肪含量與小麥相當;富含天然有機礦物質,其中鈣、鉀、鎂、硒、鋅含量分別為稻米含量的16.4、4.7、4.7、4.8、1.5倍。穇子粟籽味甘澀,具有厚腸胃之功效,對腹瀉等疾病有獨特療效。
穗含-,-毫米;穎堅紙質,頂端急尖;穎約毫米;二穎約毫米,稃角狀卵形,頂端急尖,背具脊,脊緣狹翼,約毫米,具脈,稃狹卵形,具脊,粗糙。鱗摺疊,具脈;柱基即離。囊,近球形,黃棕,皺縮;胚/-/,臍狀。
![穇子](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f/m7f71df93c71d0d684d14cb9fe816ca7b.jpg)
穇子
![穇子](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9/m49706d36cd8749b996a47e6503139423.jpg)
穇子
該廣泛栽培半球熱及亞熱區;非洲(烏干達肯亞)、印尼泊量栽培。藏(墨脫、波密)、雲南、川、貴州、廣、廣、福建、江、浙江、湖南、江蘇、徽河南;湖南省穇布婁底地區的漣源和新化,以及邵陽地區的隆回、武岡和洞口等地,其他地區如郴州地區的桂東、桂陽和汝城,永州地區的藍山、道縣、寧遠、江華和雙牌,衡陽地區的耒陽和常寧,株洲地區的炎陵,懷化地區的洪江和漵浦,湘西州的鳳凰縣等地都有零星種植。
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確保出苗快而整齊,播種前應搶晴曬種6-8小時,並清除雜質、癟、傷、病粒,篩選出健康飽滿的種子。
春播:最佳播種時間為清明至穀雨間,露地直播,採用穴播或者條播。穴播時行距為20-25厘米,穴距為10-15厘米,每穴播足8-12粒種子;條播時的行距為15-20厘米,每行播種120-160粒種子;播種後用鈣鎂磷肥20-25千克/畝拌土雜肥500-750千克/畝做種肥,然後再蓋一層1-2厘米厚的碎土。播種完成後,鋪上一層白色透明地膜,種植行四周空白處,用土塊壓實,抑制雜草生長,同時為了避免雜草生長把膜頂破。
夏播:也可以夏播,在7月前後,最好不要遲於7月。因為氣溫及光照的對穇子的影響較大,在生長後期氣溫逐漸降低、光照不足等原因,導致植株長勢不健壯,結實率偏低,產量相比春播的要低。
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以上水平、排灌方便、陽光充足的田塊,深耕整地。整地前撒施基肥,施用腐熟菜籽餅肥300千克/畝和三元複合肥20千克/畝。旋耕、平整,起壟做畦。畦面寬2米,畦高20厘米,畦兩邊各留深20厘米的溝。要求做到畦平溝直,溝溝相通,有利於排水,防澇。若排水不暢易導致細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大面積發生,從而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穇子](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9/me96af8ce80d3946a1a44f74a1e2e4611.jpg)
穇子
肥水管理:穇子耐旱,對水需求量不大。在整個生育期,基本不用澆水,依靠強大的根系吸附地下水,完成生長。穇子對的肥的需求也不大,在貧瘠的地方也能生長。但是為了確保產量,應根據土壤的肥力水平酌情施肥。一般情況,在整地時撒施腐熟菜籽餅肥300千克/畝和三元複合肥20千克/畝。然後中耕追肥,施農家肥300-500千克/畝提苗。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不建議施肥過勤或者不施肥,肥力過剩容易造成肥害,增加病蟲害的發生,從而影響作物的產量及品質。
穇子的成熟期不一致,因此需要分批採收,一般分為2次採收。當穇子主莖穗頭及作物的60%穗頭呈棕色或者褐色時,子實達到種用色澤時,進行第一批採收。採收時,使用剪刀或者鐮刀,沿著穗頸部剪下即可。充分曬乾后,脫粒,用篩子清理穀物。第一次收穫后7天左右,進行第二批採收。此次採收需將所有的穇子收割,若有部分穗頭未完全成熟,可在采後放在陰涼處完成後熟。待穇子充分曬乾后,進行脫粒,過篩后的子實即為商品穇子,置陰涼處保存,備用。
穇子的整個生育期,病害發生較少,基本很少用藥。但若當年的氣候寡照多雨,則容易引起穇子葉枯病和穇瘟病的發生。穇子葉枯病害主要由交鏈孢和子囊菌引起,當病害發生時,植株葉片發黃,部分葉子從中間折斷。葉枯病的防治可以採用農藝措施與化學措施相結合的方法。
農藝措施主要有兩點:
1.合理密植,過密導致環境密閉通風不暢,病害易發生;
2.挖深溝及時排水,穇子為旱糧作物忌水多。葉枯病的化學防治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8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噴霧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交替使用,每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穇瘟病主要是有真菌病原菌引起,危害作物的葉片、穗頸、穗等部位,危害嚴重,有些地區作物減產高達80%。其防治主要可以通過合理密植,保證環境通透性,控制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同時結合化學防控,當病害發生時,可用40%稻瘟靈乳油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交替使用,每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穇子栽培中,害蟲危害主要有飛鳥(麻雀)、三化螟和椿象等。飛鳥的防治主要通過布置防鳥網、驅鳥彩帶或者鳴放爆竹驅趕。三化螟的防治可以通過農藝、物理、生物、化學相結合的方法來防治。其中農藝防治包括及時移除病株,實施輪作等;物理防治包括安裝性誘捕器捕殺害蟲;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敵來防治害蟲;化學防治必須抓住成蟲盛發期和幼蟲孵化期進行,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來福靈乳油3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噴霧。椿象的防治主要採用化學防治,當害蟲發生時可用30%噻嗪·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稀釋液噴霧,交替使用,每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經濟:該種稈可用作編織和造紙或作家畜飼料,種子可食用或供釀造。
營養:穇子粟籽蛋白質屬優質蛋白質,含量與稻米相當;脂肪含量與小麥相當;富含天然有機礦物質,其中鈣、鉀、鎂、硒、鋅含量分別為稻米含量的16.4、4.7、4.7、4.8、1.5倍。
![穇子](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e/mbe3c49426fddb22b6bb4d7d20d8a2658.jpg)
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