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瑤族自治縣
湖南省永州市下轄縣
江華瑤族自治縣是湖南省永州市下轄縣,位於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分別與廣東、廣西各三個縣(市、區)相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5′-112°10′,北緯24°38′-25°15′,南北長77.92公里,東西寬72.5公里,總面積3248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江華瑤族自治縣轄11個鎮、11個鄉、1個國有林場,是以瑤族為主、以壯族、漢族、苗族等十餘個民族為輔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湖南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是全國13個瑤族自治縣中瑤族人口最多的縣,被譽為“神州瑤都”。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448195人。
2017年全縣GDP113.86億元,同比增長8.8%。2017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49億元。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8年9月26日,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9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華瑤族自治縣等13個縣市區脫貧摘帽的批複。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江華縣域在秦以前屬荊、楚之地,秦時屬長沙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90年),改隸永州總管府,屬荊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馮乘縣置江華縣,隸營州(道州),屬江南西道。武則天執政期間(684-704年),改江華為雲溪縣。中宗神龍元年複名江華。唐昭宗乾寧三年,屬楚國。
宋隸道州,元隸道州路,屬湖廣行省。
明隸永州府,屬湖廣巡撫。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年)移縣治於黃頭崗(今沱江鎮)。
民國三年(1914年),屬衡陽道。
1949年11月江華縣和平解放,行政區劃仍隸屬零陵專署。
1952年改屬湘南專署。
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華瑤族自治縣,隸衡陽專署,縣治由沱江鎮遷水口鎮。
1962年歸復零陵專署(今永州市)至今。
1985年11月,縣治由水口鎮復遷沱江鎮。
1996年,江華瑤族自治縣面積3248平方千米,人口約43.4萬人,其中瑤族人口約佔51%。轄11個鎮、11個鄉(其中壯族鄉1個):沱江鎮、橋頭鋪鎮、東田鎮、大路鋪鎮、白芒營鎮、濤圩鎮、河路口鎮、小圩鎮、大圩鎮、水口鎮、碼市鎮、界牌鄉、橋市鄉、大石橋鄉、清塘壯族鄉、兩岔河鄉、務江鄉、花江鄉、湘江鄉、貝江鄉、未竹口鄉、大錫鄉。縣政府駐沱江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江華瑤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437835人,其中,沱江鎮70039人,橋頭鋪鎮29045人,東田鎮18273人,大路鋪鎮30141人,白茫營鎮46365人,濤圩鎮28898人,河路口鎮20579人,小圩鎮22341人,大圩鎮29741人,水口鎮8979人,碼市鎮30652人,界牌鄉17308人,橋市鄉12638人,大石橋鄉20309人,清塘鄉6527人,兩岔河鄉4643人,務江鄉5684人,花江鄉7268人,湘江鄉5728人,貝江鄉9547人,未竹口鄉8461人,大錫鄉4669人。
2001年末,全縣總人口45.16萬人,其中瑤族26萬人。轄11個鎮、11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沱江鎮、橋頭鋪鎮、東田鎮、大路鋪鎮、白芒營鎮、濤圩鎮、河路口鎮、小圩鎮、大圩鎮、水口鎮、碼市鎮、界牌鄉、橋市鄉、大石橋鄉、清塘壯族鄉、兩岔河鄉、務江鄉、花江鄉、湘江鄉、貝江鄉、未竹口鄉、大錫鄉。共有529村(居)委會。
2005年,沱江鎮政府駐地由城南村江華文廟遷移至百家尾村舒家山;碼市鎮政府駐地由菜園省遷移至湖南路十三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江華瑤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411539人,其中,沱江鎮79648人,橋頭鋪鎮24772人,東田鎮13852人,大路鋪鎮28314人,白芒營鎮42818人,濤圩鎮27549人,河路口鎮18892人,小圩鎮19976人,大圩鎮23676人,水口鎮7943人,碼市鎮25931人,界牌鄉14282人,橋市鄉10350人,大石橋鄉19542人,清塘壯族鄉5144人,兩岔河鄉3763人,務江鄉5273人,花江鄉6106人,湘江鄉5458人,貝江鄉9868人,未竹口鄉7172人,大錫鄉4499人,江華林業采育場6711人。
縣城沱江
江華瑤族自治縣地處瀟湘源頭,位於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分別與廣東、廣西各三個縣(市、區)相鄰。縣城距南寧530公里、距長沙460公里、距廣州370公里,到桂林兩江國際機場220公里,到郴州高鐵站170公里,碼市鎮距廣州26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5′-112°10′,北緯24°38′-25°15′,南北長77.92公里,東西寬72.5公里,總面積3248平方公里。
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為五嶺山脈萌渚嶺山系所盤亘,其支脈貫穿全縣,地形南、北、東三面較高,海拔高度一般在600米以上;西面較低,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間。境內最高峰姑婆山海拔1703米,最低處海拔僅有227米,相對高差達1476米;大部分林地海拔為500-800米,坡度在25-35度之間。
江華瑤族自治縣屬低緯度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夏無酷暑,無霜期長,濕度大,晨霧多,風速小的氣候特點。據江華多年氣象資料統計:縣年平日照時數1758小時,無霜期308天,年平均氣溫18℃一18.5℃,一月平均氣溫7.4℃,七月平均氣溫26.5℃。極端高溫39℃,極端低溫-5℃,全年10℃以上的活動積溫5539.6℃,年平均相對濕度81%,年降水量1510mm,年蒸發量1270mm,降水量大於蒸發量,且靜風率高,平均風速1.4m/s,春季陰雨多。
江華瑤族自治縣土壤以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和黃棕壤為主,山地紅壤面積12.87萬公頃,佔山地土壤面積的54%、山地黃壤面積7.47萬公頃,佔山地土壤面積的31.3%,黃棕壤面積為1.87萬公頃,佔山地土壤面積約7.8%,其它紫色土,紅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山地草甸土等面積1.67萬公頃,佔山地土壤面積的6.90%。
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大小河流289條,總長2540公里,溪河密度0.78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水系有湘江一級支流瀟水全長181.4公里,流域面積2558.7平方公里;另是湘江二級支流萌渚水(稱西河)、全長111公里,流域面積856平方公里。另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二級支流有5條。
依據1990年以前的調查資料和1990年以後的多次調查進行補充統計,江華瑤族自治縣查明的高等植物有181科668屬1382種(含變種)。根據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一級保護植物有:蘇鐵、銀杏、南方紅豆杉、水杉、伯樂樹等5種。二級保護植物:桫欏、結脈黑桫欏、篦子三尖杉、福建柏、柔毛油杉、華南五針松、長柄雙花木、半楓荷、中華結縷草、長喙毛茛澤瀉、香樟、閩楠、花櫚木、紅豆樹、任木、鵝掌楸、厚朴、凹葉厚朴、毛紅椿、喜樹、金蕎麥、羽葉點地梅、香果樹、櫸樹等26種。
根據2002年9月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修訂的《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計有地方重點保護植物:福建觀音座蓮、中華雙扇蕨、大平鱗毛蕨、黃枝油杉、江南油杉、竹柏、羅漢松、百日青、穗花杉、毛花獼猴桃、寬葉澤苔草、刺楸、八角蓮、華南樺、香樺、鉤栲、飯甑青岡、紅椆、水青岡、金毛石櫟、山拐棗、粗筒唇柱苣苔、方竹、青錢柳、廣東瓊楠、猴樟、沉水樟、黃樟、少花桂、川桂、竹葉楠、小葉紅豆、蒼葉紅豆、木莢紅豆、亮葉猴耳環、重樓屬(共8種,通稱"七葉一枝花")、尖葉紫薇、景列白蘭、金葉含笑、樂東擬單性木蘭、白桂木、長穗桑、靈香草、銀鵲樹、四川大頭茶、香蒲、青檀等60種。
江華瑤族自治縣年均產水49.49億立方米,地表徑流44.06億立方米,有大小水庫95座,山塘2065口。
截至2010年,江華瑤族自治縣主要礦產資源儲量表:
礦產名稱 | 資源儲量單位 | 儲量 | 基礎儲量 | 資源量 |
鐵 | 鐵礦石(千噸) | — | — | 1084 |
鈦鐵礦 | 鈦鐵礦礦物(噸) 砂(千立方米) | — | 9275 74703 | 233 — |
銅 | 銅金屬(噸) 礦石(千噸) | — | — | 32104 948 |
鉛 | 鉛金屬(噸) 礦石(千噸) | 6021 181 | 7527 226 | 61623 3439 |
鋅 | 鋅金屬(噸) 礦石(千噸) | 11640 202 | 14550 250 | 66724 3489 |
鎢 | WO(噸) 礦石(千噸) | — | — | 11354 3441 |
錫 | 錫金屬(噸) 礦石(千噸) | — | — | 5843 6092 |
鉍 | 鉍金屬(噸) 礦石(千噸) | — | 5518 3451 | 815 885 |
銀 | 銀金屬(噸) 礦石(千噸) | — | 294 3170 | 200 1060 |
鋯英石 | 鋯英石(噸) 砂(立方米) | — | 31318 71162 | 140 3736 |
獨居石 | 獨居石(噸) 砂(立方米) | — | 2175 71162 | 121 3736 |
褐釔鈳(鈮)礦 | 褐釔鈳(鈮)礦(噸) 砂(立方米) | — | 6304 70377 | 48 3892 |
稀土礦 | TRO(噸) 礦石(千噸) | 7018 6127 | 86284 81037 | 18034 17234 |
鎘 | 鎘金屬(噸) 礦石(千噸) | — | — | 1568 4472 |
硒 | 硒(噸) 礦石(千噸) | — | 181 3202 | — |
碲 | 碲(噸) 礦石(千噸) | — | 87 3202 | — |
硫鐵礦 | 礦石(千噸) | 480 | 686 | 2236 |
磷 | 礦石(千噸) | — | 597 | 2967 |
鐵 | 鐵礦石(千噸) | — | — | 55619 |
冶金白雲岩 | 礦石(千噸) | — | — | 5660 |
硫鐵礦 | 礦石(千噸) | — | — | 14 |
江華瑤族自治縣地圖
鎮 | 沱江鎮 | 橋頭鋪鎮 | 東田鎮 | 大路鋪鎮 | 白芒營鎮 | 濤圩鎮 | 河路口鎮 | 小圩鎮 | 大圩鎮 | 水口鎮 | 碼市鎮 |
鄉 | 界牌鄉 | 橋市鄉 | 大石橋鄉 | 清塘壯族鄉 | 兩岔河鄉 | 務江鄉 | 花江鄉 | 湘江鄉 | 貝江鄉 | 未竹口鄉 | 大錫鄉 |
國有林場 | 江華林業采育場 |
2015年,根據江華瑤族自治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撤銷貝江、務江、花江3個鄉,小圩、東田、橋頭鋪3個鎮和清塘壯族鄉建制,設立涔天河鎮、小圩壯族鄉;理順江華國有林場代管建制村的行政區劃管理體制;調整大錫鄉、水口鎮、沱江鎮、碼市鎮、濤圩鎮、河路口鎮6個鄉鎮的部分行政區劃。將兩岔河鄉和大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大圩鎮。
瑤族
截至2017年,全縣總人口為53.39萬人,總戶數15.77萬戶,常住人口43.8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7127人,出生率為13.12‰;死亡人口3938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長率5.87‰。
2020年末,常住人口為448195人。
主要縣領導
市委常委縣委書記:羅建華
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志堅
縣委副書記、縣長:龍飛鳳
政協主席:陳槐權
(以上數據截至2019年)
全縣GDP113.86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99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32.57億元,同比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57.3億元,同比增長12.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1.1:28.6:50.3,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同比下降了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同比提高了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同比提高了1.7個百分點。
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49億元,增長1.2%,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13億元,同比下降10.5%;稅收收入9.39億元,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81.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5.58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民生民本支出26.3億元,同比下降1.7%,占財政總支出的73.9%。
2017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74.87億元,比年初增加16.67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為98.09億元,比年初增加8.72億元。年末各項貸款餘額110.04億元,比年初增加14.2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3.63億元,比年初增加3.57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86.4億元,比年初增加10.66億元;個人消費貸款餘額30.33億元,比年初增加6.94億元。
2017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118.24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全部單位投資110.18億元,同比增長12.5%。按經濟類型分,國有投資40.4億元,同比下降3.1%;非國有投資77.85億元,同比增長24.6%;民間投資59.61億元,同比增長49.2%。按投資方向分,工業投資38.41億元,同比增長28.9%;產業投資19.23億元,同比增長36.4%;民生工程投資13.08億元,同比下降21.4%;生態環境投資20.87億元,同比下降11.6%;基礎設施投資56.15億元,同比增長7.3%;高新技術產業投資8.13億元,同比增長135.1%;技改投資10.9億元,同比增長9.5%;房地產開發投資8.07億元,同比增長29.8%。
全年列入市級重點項目67個,實際完成投資85.68億元。園區全年共引進項目21個,總計劃投資30億元,其中邦特爾移動終端電子產業園、貴德光電等12個過億元項目均已入駐投產。
全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36元,同比增長12.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3元,同比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9元,同比增長12.0%。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29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農業產值17億元,同比增長0.3%;林業產值13億元,同比增長8.0%;牧業產值12.04億元,同比增長1.6%;漁業產值0.52億元,同比增長5.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73億元,同比增長10.0%。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0.91千公頃,比上年同期增長0.6%。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2.3千公頃,同比增長0.9%;油料播種面積6.53千公頃,同比下降0.2%;蔬菜播種面積11.81千公頃,同比下降3.2%;瓜果類播種面積1.69千公頃,同比增長5.6%。全年生豬出欄53.56萬頭,同比下降2.5%;牛出欄2.54萬頭,同比增長6.3%;羊出欄11.54萬頭,同比增加2.1%;家禽出籠361.25萬羽,同比減少1.8%;水產品總產量2894噸,同比增長1.3%。
2020年9月,被確定為湖南省綜合油料大縣。
全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33.03億元,同比增長23.6%;其中,輕工業完成64.77億元,重工業完成68.27億元。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36.32億元,同比增長8.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7.34億元,同比增長25.9%;實現利潤4.64億元,同比增長35.7%。全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6家。
江華經開區成功轉型升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131億元,佔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98.5%。全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48家,實現總產值103.2億元,同比增長工32.5%。
全縣3家資質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64億元,同比增長19.7%。全縣商品房施工面積116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5.16萬平方米;銷售面積34.28萬平方米;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2.89億元。
2017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37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37.1億元,同比增長11.0%;農村實現零售額9.27億元,同比增長10.0%。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4.32億元,同比增長8.2%;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8.16億元,同比增長10.9%;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1億元,同比增長29.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81億元,同比增長6.7%。
全年共引進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24個,其中過億元項目13個,實際利用外資1.25億美元,內聯引資30.47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5.29億元。
全縣全年共接待旅遊人數611萬人,比上年增長34.2%;實現旅遊總收入33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十一黃金周七天,共吸引遊客39.09萬人次,同比增長18.7%;實現旅遊收入2.17億元,同比增長14.0%。
奏鐺
奏鐺是瑤族最古老的民族民間文化娛樂形式。史家謂之“踏謠”,瑤民稱之為“奏鐺”。譯成漢語則是做鼓樂,亦為作樂。它流傳在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及附近的廣大瑤族地區,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族民間文化活動。
盤王大歌
瑤族傳為盤王的後裔。為紀念盤王,瑤族人民每年舉行“盤王節”(又稱“盤古王節”,時間不定,有的在農曆七月,有的在農曆十月)。歌唱時用瑤族的傳統唱腔,男女對唱。
放炮節
每年農曆正月十九,大圩鎮文明村的瑤族同胞都要歡度傳統節日——“放炮節”。這一天,附近幾個村寨的人們都會早早地聚集於該村,唱瑤歌、打長鼓、放鞭炮。而且每家每戶都要設宴,免費款待外來的客人。誰家的客人多,誰家就越發高興。
趕鳥節
每年農曆二月初一,瑤族青年男女,相邀到山上對歌,紀念歌仙,驅鳥祈求豐收。藉此機會,瑤家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形式,相互表達愛慕之情。歌畢,通過“拿籃子”、“送籃子”的方式,確定雙方的愛情關係,而且愛情在竹籃子一“拿”一“送”之中,逐步走上成熟。
盤王節
盤王是瑤族始祖,每年農曆10月16日為盤王生日,每年的這天,瑤族兒女、盤王子孫便齊聚盤王殿,高奏長鼓笙樂,敬獻美酒香燭,三牲清禮,為始祖盤王賀福祈禱。
瑤族婚嫁
地處瑤山深處的江華瑤族,重男輕女,其婚姻形式主要為“贅婿”,即招郎,瑤語叫“糾千”。男到女家落戶,通常要寫“贅書”,內容為贅后男子的義務和權利、女子承祀、財政繼承等條款。入贅者一般要改名換姓,按女家排輩,也有少數夫妻換姓的。贅婿還有另外兩種形式,一種叫“兩邊走”,夫妻雙方共同照顧雙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個隨母親姓,第二個承父姓,依此類推;另一種叫“明招暗討”,這種婚姻多因女方父母年老,弟妹年幼,家中無勞力,一旦上述條件改變,男則攜婦歸家,所生子女隨父姓。
嶺東高山瑤,婦女地位較高,婚後雙方共同勞動,如感情不合,任何一方可提出離婚。一般請寨中長老“喝茶”,說明離婚原因,經長老調解無效,就“判離婚”。入贅男子,如違反“贅書”條約,女子即可“休夫”,財產全部歸女方。
瑤族青年男女崇尚自由戀愛。在生產勞動、趕圩做客、節日聚會中,多以歌聲為媒介,表達愛戀之情。一經雙方同意,即可互相往來,父母不加干涉。這種戀愛方式,男方稱為“交客姑”,女方稱為“帶後生”。到正式結婚時,如新郎不是初交之友,男方則必須備一籃子禮物(糖食及梳妝用品),送給女友,名曰“拿籃子”。女的備一包袱,內裝布鞋、花帶等,作為回贈,叫做“丟包袱”。
男到女家入贅的,婚事由女家操辦,新郎由接親客陪送,女家鼓樂半路相迎,晚間舉行拜堂儀式,並遍請親友,“坐歌壇”通宵達旦。嶺西瑤族多為女嫁男娶,“坐歌壇”在新娘出嫁前一晚舉行。
江華瑤族自治縣主要特產有:瑤家十八釀、瑤家泡茶、江華豆腐丸、瑤家臘肉、荷葉米粉肉等。
江華豆腐丸
“聖水”豆腐丸:是江華瑤族自治縣的一大名菜,“瑤家十八釀”之一。豆腐丸又叫豆腐釀、豆腐圓。選料精良,製作精細,色鮮味
江華豆腐丸
瑤家十八釀
“江華十八釀”是指以“聖水”豆腐丸為依託,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道風味獨特的風味小吃。有水豆腐釀、辣椒釀、苦瓜釀、螺絲釀、米豆腐釀、油炸豆腐釀、香菇釀、蒜頭釀、魔芋豆腐釀、竹筍釀、茄子釀、絲瓜釀、蓮藕釀、冬瓜釀、南瓜花釀、牛耳菜釀、蘿蔔釀、蛋釀。“十八釀”中的另外“十七釀”的選料、製作、食用方法跟“聖水豆腐釀”基本相同。它們花樣繁多、秀色可餐,各具風味,而且味美獨特、令人回味無窮。來到江華做客,佳肴較多的餐桌上,總少不了“十八釀”中的“成員”。
瑤家泡茶
喝泡茶:當您走進瑤寨時,迎接您的是一張張笑臉,瑤家主人還會送上一大碗泡茶。這種泡茶有振奮精神、驅除疲勞的作用,它是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飲料。瑤民們常在飯後或勞動后,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喝泡茶”,並佐之以酸菜、苞谷或其它點心。有的晚上踏著月光或點著火把相邀數里之外的朋友歡聚“喝泡茶”。邊喝邊談,暢敘友情,其樂融融,往往一坐就是半夜,一喝就是數碗。在大瑤山,喝泡茶談心是人們傳統的生活樂趣,以泡茶待客體現出了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美德。
瑤家臘肉
瑤家臘肉,是瑤族同胞日常享用和宴親待客最上乘的佳肴美食。據瑤族史書《過山榜》記載,瑤族始祖盤王(又名盤瓠),原居大
瑤家臘肉
截至2013年,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洛湛鐵路穿越縣城,道賀高速、G207線貫通南北,S355線橫穿東西,周邊的廈蓉高速、永藍高速建成通車,桂廣高速、貴廣高鐵即將通車。
截至2013年,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公路總長756公里,其中油路183公里。有G207國道79.6公里,貫穿西部七個鄉鎮,有S322省道96.4公里,途經東南部五個鄉鎮,往北有永江公路,可通江永縣,接湘桂線;往東連江公路,可通廣東連州、坪石,接京廣線;往南有賀江公路,可通廣西賀州,桂林等地。境內縣鄉公路580公里,可直通23個鄉、鎮、場。
2017年,涔天河庫區8條復建道路全部建成通車,縣鄉公路提質改造工程全面推進,完成新建公路110公里、“窄加寬”工程320公里、安保工程123公里、危橋改造工程13座。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1432個,共投入資金7.77億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187.92萬立方米。全縣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6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9千公頃。
2017年,全縣專利申請量共207件,其中發明專利47件,當年專利授權量145件。科學技術經費支出0.39億元,同比增長127.4%。
全縣共有各類學校331所,其中幼兒園66所,小學4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初級中學17所,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村小及教學點188個。所有學校在校學生94943人,教職工5655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1521人,佔91.6%;普通小學專任教師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2165人,佔95.0%。高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986人,上線率34.1%。
2017年,全縣擁有鄉鎮文化站17家,農家書屋308家,文物保護單位4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5處、市級19處、縣級22處。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項。圖書館藏書量618萬冊,全年閱讀量(到館閱讀者)5.6萬人次。全年舞台藝術作品獲省級獎項2件、市級獎項2件。全年共完成送戲116場,送電影6024場,送圖書3500冊。
今年以來,相繼舉辦了碼市火燒龍獅節、大圩開春炮節、白芒營趕鳥節、橋市桃花節、小圩烏飯節、首屆瑤葯節、肖家灣大端午節、情漫瑤都七夕情人節,以及中秋龍燈會、盤王節龍燈會暨首屆傳統斗龍大賽等鄉村旅遊節慶活動共21場次。
江華縣被評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縣,江華瑤族盤王節被列為全省四大少數民族節慶品牌;沱江鎮被評為湖南省第五批歷史文化名鎮,茅栗井、五庵嶺、井頭灣獲評湖南省第五批歷史文化名村,井頭灣還上榜了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湘江鄉廟子源村獲評湖南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美譽。
2017年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59個,其中:綜合醫院7所,中醫醫院1所,專科醫院2所,鄉鎮衛生院19所,村衛生室290個,個體診所39家,婦幼保障院1所。衛生系統現有在崗職工2856人(包括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260人。全年門診總診療人數153.68萬人次,健康檢查人數6.35萬人次;醫院住院量7.5萬人次。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完成任務數的102%,縣內城鄉居民醫療報銷補償率為66.4%。
積極舉辦和組織參與各類體育比賽及健身活動。瑤族選手王宇參與第十屆精武杯全國武術精英邀請賽獲得男子中年組(武當太極拳、陳式太極拳、陳式太極劍)3項第一名榮譽。
全縣五項社會保險參保總人數88.86萬人次,基金征繳總額7.35億元,發放和支付各項社保基金7.39億元;縣福利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新增養老床位500張,為全縣8500餘名老人購買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和傷害保險,發放基本養老服務補貼2298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保障房1700套;農村危房改造完成3334戶。全縣完成各類就業技能培訓8000餘人次,新增城鎮就業4639人、失業再就業1847人,新增創業主體2313戶,帶動城鄉就業582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00餘人。
全縣城鎮低保對象2548人,共發放城鎮低保金914.05萬元;農村低保對象9011人,發放農村低保金4114.72萬元;特困供養對象3071人,發放特困供養金1334萬元;五保分散標準由上年的人均每年3200元提高到3936元;集中供養標準每年6552元。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87萬人,貧困村退出51個。
全縣現有耕地29.71千公頃,其中基本農田23.24千公頃。全年批准建設用地面積186公頃,同比增長1.1%;其中建設佔用耕面積55公頃,同比下降16.4%。
全縣已發現礦種42種,探明資源儲量礦種19種。其中,能源礦產2種,金屬礦產22種,非金屬礦產18種。實施地質勘查項目2個。完成資源整合的重要礦種2種。地質遺跡保護區2個。
全縣城鎮污水處理率83.8%,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優良以上空氣質量達標率90.9%,地表水達到Ⅲ類水體比例100%。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76平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406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5795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81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8.8%。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5起,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數3人。億元地區生產總值事故死亡人數0.026人。全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6起,道路交通死亡6人,道路交通死亡率為0.56人/萬輛,比上年下降33.3%。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達到0.43億元,同比增長15.2%;電信業務總量達到0.65億元,同比增長29.5%。年末手機用戶共34.62萬戶,比上年增加6.08萬戶,同比增長21.3%。電信、移動、聯通三家寬頻用戶共計6.06萬戶,比上年增加1.84萬戶,同比增長43.6%。
江華瑤族自治縣名勝古迹有:佛爺岩、陽華岩、寒亭暖谷、西佛古橋、浪石寺、獅子岩、不老泉、秦岩、豸山古寺、瑤族圖騰園、秦岩旅遊風景區、黃龍山原始森林區、江華火車站廣場、盤王殿、碼市大龍山、大圩鎮寶鏡古居、姑婆山等。
佛爺岩
佛爺岩位於沱江鎮山口鋪長山嶺,相傳因宋代蔣水雄辟穀好道,坐石上化去成佛,故得名。洞旁散布著幾十棵古樹,洞口石壁高
佛爺岩
江華豸山寺
豸山,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城沱江之東里許,屹立於(馮河與沱水交匯處至道縣濂溪段)沱江之畔,因山形像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獸即獬豸,因而取名豸山。
豸山依豸山岩而建寺、為鎖住文運在山之巔建有凌雲塔,俗稱:寶塔。豸內建有亭台樓閣,綠水碧波繞懸崖而鳴奏,紅牆、青瓦、琉璃瓦隨樹影而閃爍,豸山寺旁有一岩洞,傳說是仙人下棋的地方,稱之仙人洞,冬暖夏涼。悠久的歷史與優美的自然風景和人文底蘊渾然一體,這就是豸山寺與凌雲塔。
豸山寺建於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距今四百餘年。凌雲塔其基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距今一百四十多年了。由於豸山山形奇異;兩河活水,碧波環繞;古寺的亭台樓閣,古色古香;凌雲塔的直插雲霄,雄偉壯觀。這裡被人們推為仙境。
西佛古橋
位於縣城東南,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89年)。橋為七拱,全用青料石徹成,長約120米,寬約7米,兩側有1米多高的石柱欄桿,配以龍雲鳥獸、八仙飄海、文王求賢等人物故事精緻石刻,上置千姿百態小石獅近百尊,兩端各設一對大石獅,橋身造型優美,狀如長虹,故有“雲龍飛駕”、“西佛拱秀”之美譽。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17年12月26日,被國家民委評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2019年5月18日,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2020年8月,被列入“2020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榜單,排名第80位。
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
2020年9月,被列入“2020年綜合油料大縣名單”。
2020年9月,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參評城市公示”。
2020年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1年1月28日,入圍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