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露”位於古琴琴面右端的“岳山”之後,需要承受較大的琴弦拉力,所以一般採用
紅木、
檀木等硬度較高、韌性較好的木材製作。
古琴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
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
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萬象。
岳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
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
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
冠角”,又稱“焦尾”。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
文王囚於
羑里,思念其子
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
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岳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
雁足”,象徵
七星。
琴面上有十三個“琴徽”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和一個
閏月。
古琴的音箱,不像箏等樂器那樣粘板而成,而是整塊木頭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較厚,又相對較粗糙,所以其聲更有獨特韻味和歷史的滄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