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全史

稻葉君山創作的歷史學書籍

日本學者稻葉君山所著的《清朝全史》是第一部全面敘論清朝歷史的學術著作,對清朝的歷史地位作出了比較公允的評價。這部學術名著,曾一九一四年出版,對學術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貢獻,從它問世至今,一直受到學界重視,被學者專家作為權威性的引征之據,在學界長期享有它應得的學術地位,梁啟超將其列為了解清史的必讀書,梁漱溟蕭公權等也都稱引及之。

內容簡介


作者有深厚的學養,以時間為經,以清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為緯,完整清晰地展示了清代歷史發展的基本面貌;所記的史料十分豐富,尤其是對歷史細節的描述,更為他書所罕見;所述文字,精細、形象、生動、絕無拖泥之筆。
囿於時代的緣故,作者無疑具有局限性,書中有些觀點和提法,如認為滿族系外族等,今人是難以接受的;書中有些譯名、稱謂以及遣詞,與今也不盡相同,諸如此類的情況,讀者在閱讀和引用時請多加註意。
譯定者但燾,留學日本時加入同盟會,辛亥后曾任南京臨時政府秘書處民事組長。
《清朝全史》問世近一個世紀,直近依舊閃爍著學術光芒,但學界同人已難覓此書;即使少數圖書館藏有此書,也是作為珍藏品保管,欲閱者應難見,如今認應學界的熱切要求,我社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所藏版本影印出版以饗讀者。
在出版過程中,我們請專家重新審閱了原書,並對書中極個別明顯的排印錯誤作了訂正。

基本信息


稻葉君山著,但燾譯,1914年初。此書出版之後深受歡迎,影響頗大。作者認為滿族雖系外族,但“其統治得宜,享國曆年之久”,遠比元朝強,對清朝的歷史地位作出了較為公允的評價。在當時條件下,《清朝全史》是唯一一部對清代歷史進行了較為全面研究的學術著作。該書分上、下兩卷,共84章,多數章名之下直接冠以標題(相當於“節”),少數章名之下則先有(一)、(二)、(三)等,或者甲、乙、丙等(相當於“節”),然後再有小標題(相當於“小節”)。例如,第一章《總說》下面有《滿洲部族之概說》、《滿洲部族之自負》、《清朝史之發軔》、《明朝邊備之破壞》、《滿洲部族之能力》、《種族觀念之調和》、《思想之變遷與種族之自悟》等七部分;而第四十五章《擴大外藩及治藩事業》則先有(一)《承認西藏及**》、(二)《青海蒙古之略定》、(三)《與準噶爾汗之戰事》等14節,各節之下再細分小節。或如,第七十章《同治中興》下面先有甲《化除滿漢畛域》、乙《清室之內訌》,再甲之下有《湘軍之怨望》、《重用漢人之議》、《書生建勛非國家之福》、《湘軍之解散》、《滿人為漢人之傀儡》等五小節,乙之下有《咸豐帝崩於熱河》、《垂簾政治》、《肅順及其黨羽之失敗》、《對於孤兒寡婦之同情》、《東太后與西太后》、《同治帝及皇后之殉死》等六小節。此書是草創階段的清朝斷代史,章節分類較為粗疏。
(杜家驥《對章節體的一些看法》)
最後透露個逸聞:據說蕭一山當年在日本讀畢本書,遂發誓要獨自撰寫一部中國人自己的清史。其後蕭積40年功力,最終如願以償,這就是《清代史》的來歷(我已經發現商務上、中的初版本,馬上進入談判,相信不久即將如願以償)。
現將其中涉及多爾袞的部分章節節錄如下:
1、太祖。。。至距瀋陽四十里愛雞堡而殂。。。。。。大福金遂殉死。。。。。。大妃烏拉納喇氏,雖曰繼母,然太祖之正妃,諸貝勒之母也,乃以父之遺言為質,共要請而置之於死,未免不孝矣。清朝之記錄,於當時真情,頗為掩飾,乾隆時重修實錄,乃全刪之。吾人推求其故,當由於太宗爭奪汗位,出此隱謀,謂出於太祖之遺言,其實與事實上適相反也。就朝鮮所聞,則太祖臨死時謂貴永介曰:“九王當立而年幼,汝攝位后,可傳九王也。”貴永介以嫌疑,遂讓洪太氏。貴永介即長子代善,洪太氏即四貝勒,太宗是也,九王即睿親王多爾袞。是太祖欲以最寵納喇氏所出之子多爾袞繼汗位,因子幼母寡,暫以長子攝位,其心苦矣。然而太宗前半生之骨肉相賊,禍因亦自此始。
2、秋八月八日夜半,(太宗)坐清寧宮這南榻,忽暴殂,。。。。。。惟急遽下世,無有遺命,未免惹起皇位繼承問題之混亂,可為嘆耳。
睿親王之擁立稚兒吾人於第九節,曾略述及太宗繼位,原非皇父太祖之意,蓋其父皇之意旨,原授大統於幼子多爾袞,而命長子代善為輔佐。然此意旨,太宗於其死後,並不履行。多爾袞之母大福金遂自刃。今太宗殂落後果其所起之悲劇,雖與此異,其情事亦不可謂與太祖登遐之際無關係。第清實錄不傳其詳,惟觀爾時質於奉陽之朝鮮世子之手記,尚可略知其真相。手記如下:
十四日,諸王皆會於大衙門,大王發言曰:“虎口為帝之長子,當承大統。”虎口曰:“福少德薄,不堪承任。”固辭而退。帝之手下將領輩佩劍而前曰:“吾等食於帝衣於帝,養育之恩,同於天大,若不立帝之子,則寧從帝於地下。”大王曰:“吾雖為帝之兄,久不聞朝政,何可參入此議?”即起而去。八王亦隨去。十王默無一言,九王應之曰:“汝等之言是也,虎口既退讓無繼續之意,則當立帝之第三子,至謂年歲幼稚,吾與右真王分掌其半,可左右輔政,年長之後,再當歸政。”由是誓天而散。第三子年六歲雲。
據此記事,則太宗崩殂,其皇位即為彼等諸王爭奪之目的,夫肅親王之為皇長子而不得立,非與禮親王之為太祖長子而不得立同乎。肅親王之不得立,固由於睿親王多爾袞之掌握實權也。然太宗何為而寵用多爾袞乎,一則多爾袞之為人,天資敏活,巧於承太宗之意旨,二則太宗不能不回顧當時即位之事情也。夫以多爾袞之材能優秀,當時非他諸王所能企及,幫肅王早已表明退讓之意思,然則睿親王何為不自立乎,據此記事之所云,方知太宗樹恩深厚,非擁立彼之血類,畢竟不能羈縻人心,由是多智之睿王,立稚兒寡婦以收拾舊臣之心,而自居輔政之地位,掌握實權,此亦其善自為謀之處也。皇位承繼問題既已解決,其不平者,則禮親王一族耳。其手記又云:
俊王(阿達禮)與小退(禮親王長子)密言於大王曰:“今立稚兒,國事可知,不可不速為處置。”大王曰:“誓天而立,何出此言耶?幸勿更生他意。”復向九王言,九王又固拒而去。復往十王之家,十王曰:“此非相訪之時。”遂不引見。無已,彼二人復訪大王,大王曰:“何為再發妄言,禍必立至。”有某人以這告發於九王,九王曰:“吾亦知之矣。”即於十六日之夕,將俊王與小退捕送於衙門,二人露體被縛,由俊王之母與小退之妻縊殺之。要退(岳托)之子及俊王之弟,則被縛而復釋放,餘黨皆不至。俊王之財產與軍兵,沒入於大王,小退之財產,沒入於九王。由是刑政拜除,大小國事,均由九王掌握之。出兵之事則屬右真王。八王則心以立稚兒為非,自退出之後,稱病不出,帝之喪次,亦絕足跡不來。嗣聞小退之財產皆沒於九王,心實不以為然,以為宜散之部下。虎口王以俊王既死,念其兩弟皆幼,乃收而養之。二十九日,九王使人謂八王曰:“當雖患病,皇帝喪事,不可不來也。”翌日,八王扶病而朝會雲。
以上記事,固不免稍有誤傳,然大體尚可憑信。總之瀋陽朝廷,表面無事,然實際無異皇帝之睿親王,顯其才能,與時勢共發展,以太宗之成績,為彼之憑藉物。太宗之子對之,豈肯遽表好意乎?證之順治初年,肅王之幽死,蓋可知矣。

目錄


原序
目次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明代對於滿洲之策略
第三章 女眞種族之遷徙
第四章 女眞叛服之大略
第五章 馬市問題
第六章 明與女眞之交涉
第七章 清朝之祖先
第八章 奴兒哈赫勃與於建州
第九章 金汗國之創業
第十章 明國之內政紊亂
第十一章 奪取明國之遼東
第十二章 太祖死於瘡痍
第十三章 第一次朝鮮戰役及其經過
第十四章 太宗伐明
第十五章 金國諸王之不和
第十六章內蒙古之合併
第十七章 漢人之來歸
第十八章 太宗改國號
第十九章 國史編篆及文館之設立
第二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役及其歷史
第二十一章 與明國之對戰
第二十二章 闖賊李自成
第二十三章 太宗之死及皇位承繼
第二十四章 明國亡於流賊
第二十五章北京遷都
第二十六章 明人恢復事業之悉敗(上)
第二十七章 明人恢復事業之悉敗(下)
第二十八章 明末清初時日本之位置
第二十九章睿親王之死
第三十章三藩之平定
第三十一章台灣入清領
第三十二章 創業期之財政
第三十三章康熙大帝
第三十四章 清俄關係之始
第三十五章外蒙古之合併
第三十六章 喇嘛教之利用
第三十七章西洋文明東漸
第三十八章 外人傳道事業之失敗
第三十九章康熙朝之庶績
第四十章雍正帝禁抑宗室
第四十一章 顛覆清朝之思想
第四十二章 滿漢思想之調和
第四十三章雍正帝及其政績
第四十四章 清俄通商及恰克圖條約
第四十五章 擴大外藩及治藩事業
第四十六章盛運期之財政
第四十七章 文運大興及編纂四庫全書
第四十八章乾隆帝及其政績
第四十九章嘉慶時之民亂
第五十章 八期生計漸窮
第五十一章 內外發生叛亂
第五十二章 新疆回教徒之騷亂
第五十三章 西南最初與外國關係
第五十四章乾隆帝與英大使馬加特尼卿
第五十五章廣東外國商館與公行
第五十六章 拿皮樓及其對等權之主張
第五十七章英國之沉默政略及其放棄
第五十八章 鴉片問題
第五十九章欽差大臣林則徐及其政策
第六十章 鴉片戰爭及其經過
第六十一章 學風詩文繪畫及戲曲小說之變遷
第六十二章太平軍之大起
第六十三章曾國藩起湘軍
第64章 太平軍亂中之上海
第六十五章平定太平軍
第六十六章 對於曾國藩之評論
第六十七章平定捻黨
第六十八章滿洲之封禁破除
第六十九章英法聯軍入北京
第七十章同治中興
第七十一章黑龍江之割讓
第七十二章 清國衰弱之影響與日本之關係
第七十三章 對外思想之不變(創設總理衙門)
第七十四章日本全權大使副島種臣之來聘
第七十五章 回教徒之擾亂
第七十六章 雅克布白克之叛亂
第七十七章 伊犁事件
第七十八章 喪失安南之宗主權及其影響
第七十九章 清日初期之關係
第八十章西藏問題之發生
第八十一章 教案之頻起
第八十二章 清日俄三國之朝鮮角逐
第八十三章 革新及革命
第八十四章 宣統帝退位

附錄


太平黨之揚子江日記
國際大事年表
全書分兩卷,32開,精裝,共84章。史料取自《實錄》等史籍與佚聞傳說。對清初幾大疑案詳加記述。此外還大量吸取日人與西文的著作資料。卷首有清代帝王像以歷史圖片多幅:
上冊:
清太祖
清太宗
清聖祖
清世宗
崇謨閣所藏之滿文老檔
滿文老檔之內容
光顯寺之戰
宗喀巴
達賴喇嘛之畫像
清世宗御用玉璽
清世宗之詩及字
熱河行宮風景之一(舍利塔)
熱河行宮風景之二(花神廟)
太和門
太和殿
保和殿
圓明園故址
下冊:
清高宗
清仁宗
清宣宗
清文宗
清德宗
隆裕太后
大阿哥溥俊
攝政王載灃
清高宗所書字
清高宗在熱河接見英使馬加特尼
馬加特尼
恭親王
洪秀全
太平天國天王所用之玉璽
太平天國正軍政司之印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發給之護照
曾國藩
左宗棠
戈登
曾紀澤
天津談判
光緒朝各國使臣之覲見
德宗梓宮奉移山陵
馬如龍別墅
慶親王奕劻
瀛台全景
正陽門庚子亂后之修理
頤和園正面
頤和園石舫
頤和園萬壽山顛之佛香閣
萬壽山俯視北京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