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氏
那拉氏
那拉氏,又譯納喇氏、納蘭氏,滿族人的姓氏之一,是滿族的一個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在金朝時期被漢譯為“納蘭氏”,是女真中的“白號姓氏”(貴族姓氏)。
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那懶氏。遼、金時期,稱作拿懶氏、拿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母親就是拿懶氏。
至明末,那拉氏分為烏喇那拉、哈達那拉、葉赫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並有所分化。烏拉納喇氏和同祖的哈達納喇氏被稱為“同姓那拉”,原姓蒙古土默特氏的葉赫那拉氏和原姓益克得里氏的輝發那拉氏被稱為“異姓那拉”。
清朝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納喇氏為滿洲著姓,其氏族散處於葉赫、哈達、烏拉、輝發及各地方,雖系一姓,各自為族”。也說明那拉氏並非同源。
清朝滅亡后,那拉氏後人大多改為漢姓那或南。
那拉氏
納蘭明珠(葉赫那拉氏):清朝康熙時期重臣。
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清代詞作家,納蘭明珠之子。
清朝帝王的後宮中,有許多后妃都出自那拉氏一族:
清顯祖:清顯祖繼妃(哈達納喇氏)
清太祖側妃(哈達納喇氏)、側妃(葉赫那拉氏)
清太宗:清太宗繼妃(烏喇那拉氏)、太宗側妃(葉赫那拉氏)
清世祖:世祖庶妃克里那拉福晉(克里那拉氏)
清聖祖:惠妃(烏喇那拉氏)、通嬪(烏喇那拉氏)
清世宗: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
清高宗:皇后那拉氏(輝發那拉氏)
清宣宗:和妃(輝發那拉氏)
清文宗: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璷妃(葉赫那拉氏)、璹嬪(葉赫那拉氏)、玉嬪(葉赫那拉氏)
清德宗: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納喇氏,滿語為Nara Hala,是滿族八大著姓之一,氏族甚繁。
有人說:如今在滿族同胞中,比較容易分辨的是那氏。凡姓那的,無一例外,都是滿族人,為“葉赫那拉的後代”。
這樣評說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其實,納喇氏在蒙古族、鄂溫克族、朝鮮族等民族中皆有,就是那氏亦並非全都是滿族人。
春秋時期,楚國把商王武丁後裔所建的權國滅掉后,改設成縣,而將權國貴族遷往於那處城(今湖北荊門那口城),後來權國人中就有以其地名為姓氏的,成為了那氏。
漢朝時期有個那縣(今寧夏固原),當地的少數民族中就有那氏。
漢朝末期西域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有破落那氏,其後代在漢化時也有取漢字諧音單姓為那氏者。
古羌族的一部份人也有在漢化過程中,取漢字諧音單姓為那氏著。
滿族的烏喇納喇氏、哈達納喇氏、輝發納喇氏、那木都魯氏、赫特拉那氏、誇爾那氏、瑪那依爾氏、莽那特氏、那克塔氏、那勒加氏、那木圖氏、納塔氏,蒙古族的納伊氏、納賴氏、那顏吉歹氏、納雅氏,鄂溫克族的納哈塔氏,其後所冠的漢姓中也多有那氏。
在蒙古語中的“納喇”是“太陽”的意思,俄國學者史祿國說滿語“納喇”是“耙子”的意思,顯然是錯誤的。老滿語是滿族著名學者納喇·額爾德尼按蒙文滿語創建的,其字義仍是“太陽”。
在明朝末年,納喇氏家族非常強盛,分為五個較大的支系:
葉赫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是明朝末期葉赫國主之族,下轄十五部。其先世本為蒙古族土默特氏,后滅扈倫納拉部,佔據其地,遂改姓納喇,自號葉赫那拉氏。其族世居葉赫地區(今吉林梨樹),包括四平市的廣大地區。當時有葉赫城(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張城(今吉林葉赫河流域)、阿氣蘭(今吉林梨樹葉赫鄉)、烏蘇(今吉林伊通)、吉當阿(今吉林伊通)、雅哈(今吉林四平)、黑爾蘇(今吉林伊通西北六十五公里處)、阿敦(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喀布齊賚(今黑龍江齊齊哈爾東北一百五十公里處)、俄吉岱(今黑龍江齊齊哈爾東一百五十公里處)、扎濟里城(今吉林葉赫河流域張城東側)、彝巴丹(今吉林伊通河流域)等地區。其族與愛新覺羅是“歡喜冤家”,既是仇國,又是世代姻親。因此,葉赫納喇氏族名門望族繁多。后多冠漢姓那氏、葉氏,額駙蘇納之族則冠蘇氏。
著名人物有:葉赫老女、清太祖孝慈高皇后、納蘭明珠、納蘭性德、清文宗孝欽顯皇后、清德宗孝定景皇后。
其他:葉赫部酋長楊吉砮、清佳弩、納林布祿、金台石,都察院承政阿什達爾漢、內大臣、經學大儒性德、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前鋒統領、一等男爵白爾黑圖,葉赫西城貝勒,三等男爵布爾杭俄,固倫額駙,八大臣之一的都統顧三泰,兵部理事官、一等男爵鄂莫克圖,理藩院理事官圖魯什,副都統艾松古,副都統安達立,兵部理事官和托,內大臣、一等伯爵冷僧機,都統、議政大臣額赫納,一等男爵、一等雲騎尉路什巴圖魯,二等子爵喀山,十六大臣之一的三等子爵霸奇蘭,順治朝兵部、禮部尚書果斯海,咸豐朝吏部尚書、大學士恩承,尚書、軍機大臣那桐,尚書、議政大臣哈雅爾圖,咸豐同治朝大學士瑞麟,道光朝兵部尚書那清安等。慈禧太后之父惠征,孝定景皇后之父桂祥等。
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是明朝末期海西女真烏喇部遺族,與哈達納喇同祖,即納齊布祿之裔、烏喇部長之後。世居今吉林省永吉縣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松花江流域、拉發河流域、以及吉林市至雙陽縣境,其時轄境還包括烏喇烏喇(今吉林永吉)、宜罕和林(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里處)、金州(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孫扎泰(今吉林市南部)、鄂漠(今吉林市東北部)、優哈爾(今吉林市松花江上游)、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等城寨。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613年),清太祖親征,烏喇部被徹底兼并。后多冠漢姓趙氏。
世居烏喇烏喇(現吉林永吉)的烏拉那拉氏,改漢姓安。
著名人物有:清太祖大妃(曾被追尊為孝烈武皇后),清世宗孝敬憲皇后,清聖祖惠妃。
哈達那拉氏
哈達納喇氏是明朝末期海西女真龍虎將軍王台之後裔,世居哈達(今遼寧省開原)地方。當時還擁有哈達城(今遼寧西豐)、綏哈、柴河寨、富家兒齊(皆在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等城寨。烏喇那拉氏與哈達那拉氏的區別在於:居扈倫本部的烏喇派系,對外仍用“那拉氏”,而南遷至遼北的開原衛廣順關外的哈達那拉氏,則沿用老姓“完顏氏”。后多冠漢姓為王氏。
著名人物有:清顯祖繼妃,清太祖側妃;王台。
其他:哈達部酋長,扈爾干,額駙吳爾古岱,都督札爾固齊雅虎,額爾克圖,玉麟,噶達渾,費揚武,齊撤伯,都尉兼一雲騎尉愛松古,內大臣多謨克托;戶部尚書,逼降朝鮮王開國功臣馬福塔;都統鄔內;都統,刑部尚書盛安;都察院參政素巴海;都統,議政大臣瑪奇;杭州將軍塔拜等。
輝發那拉氏
輝發那拉氏原是黑龍江流域女真尼馬察部的一支,原姓為益克德里氏。后遷徙定居於輝發河,其始祖昂古里、星古里曾得到當地扈倫部納喇氏噶揚噶圖墨土的幫助,因此宰七牛祭天,改姓為納喇氏,世居今吉林省的柳河、輝發河及沙河下游地區,當時還擁有輝發(今吉林輝南)、多璧等城寨。后多冠漢姓為施氏。
著名人物有:清高宗皇后那拉氏,清宣宗和妃,拜音達里。
其他:輝發部酋長旺吉努,皇后那拉氏之父訥爾布,扎爾固齊三檀,十六大臣之一的副都統議政大臣薩璧翰,議政大臣費揚武,因沽名釣譽被革職的山西巡撫諾岷,熱河都統才子麒慶等。
其他那拉氏
高麗那氏是清乾隆大帝賜姓為納喇氏的。還有蒙古族納喇氏,乃金國時期女真族人加入元朝蒙古籍者,世居阿爾巴噶,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吉林省西部一帶)等地區。
納喇氏的各支派之間絕大部分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他們之間可以通婚。其所冠漢字姓氏主要有那氏、納氏、南氏、葉氏、白氏、姚氏、張氏、趙氏、蘇氏、安氏、羅氏、何氏、陳氏、黃氏、施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