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本紀
唐朝司馬貞的文學作品
《三皇本紀》,作者是唐朝的司馬貞。由於《史記》沒有關於“三皇”的記載,所以司馬貞寫了《三皇本紀》以補全《史記》,增補了伏羲、女媧、神農等諸位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與部落首領的歷史。但是現今出版的《史記》大部分都沒有收錄。
史記書影
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1】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2】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稱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3】都於陳。東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4】其後裔,當春秋時,有任、宿、須、句、顓臾,皆風姓之胤也。
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無革造。惟作笙簧。【5】故《易》不載。不承五運。一曰。亦木德王。蓋宓犧之後,已經數世。金木輪環,周而復始。特舉女媧,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頻木王也。當其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鼇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濟冀州。【6】天是地平天成,不改舊物。
女媧氏沒,神農氏作。【7】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因以為姓。【8】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用,以教萬人。始教耕。故號神農氏。於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遂重八卦為六十四爻。初都陳,后居曲阜。【9】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長沙。神農本起烈山。故左氏稱,烈山氏之子曰柱。亦曰厲山氏。禮曰。厲山氏之有天下。是也。【10】神農納奔水氏之水曰聽妃詙。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11】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並為諸侯。或分掌四岳。當周室,甫侯、申伯,為王賢相。齊、許列為諸侯。霸於中國。蓋聖人德澤廣大,故其祚胤繁昌久長雲。
一說,三皇謂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12】。既是開闢之初。君臣之始。圖緯所載,不可全棄。故兼序之。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頭。澹泊無所施為,而俗自化。木德王。歲起攝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萬八千歲。【13】地皇十一頭。火德王。姓十一人。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14】自人皇已後有五龍氏,【15】燧人氏,【16】大庭氏,栢皇氏,中央氏,卷鬚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渾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斯蓋三皇已來有天下者之號,【17】但載籍不紀,莫知姓、王年代、所都之處。而韓詩以為自古封太山禪梁甫者,萬有餘家。仲尼觀之,不能盡識。管子亦曰。古封太山七十二家。夷吾所識十有二焉。首有無懷氏。然則無懷之前,天皇已后,年紀悠邈,皇王何升而告。但古書亡矣。不可備論。豈得謂無帝王耶。故春秋緯稱自開闢至於獲麟,凡三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分為十紀。凡世七萬六百年。一曰九頭紀。二曰五龍紀。三曰懾提紀。四曰合雒紀。五曰連通紀。六曰序命紀。七曰脩飛紀。八曰回提紀。九曰禪通紀。十曰流訖紀。蓋流訖當黃帝時,制九紀之間。是以錄於此補紀之也。
【1】索隱曰:按伏犧風姓,出《國語》。其華胥已下,出《帝王世紀》。然雷澤,澤名,即舜所漁之地,在濟陰。成紀、亦地名,按天水有成紀縣。
【2】索隱曰:按譙周《古史考》,伏犧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也。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按事出《漢書·歷志》。宓,音伏。
【3】索隱曰:按位在東方,象日之明,故稱太皞。皞,明也。
【4】索隱曰:按皇甫謐,伏犧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陽高平之西也。
【5】索隱曰:按禮明堂位及系本,皆雲,女媧作笙簧。
【6】索隱曰:按其事出《淮南子》也。
【7】索隱曰:按三皇說者不同,譙周以燧人為皇,宋均以祝融為皇,而鄭玄依春秋緯,以女媧為皇,承伏犧,皇甫謐亦同,今依之為說也。
【8】索隱曰:按《國語》,炎帝,黃帝皆少典之子,其母又皆有媧氏之女。據諸子及《古史考》,炎帝之後,凢八代,五百作年,軒轅氏代之。豈炎帝、黃帝,是昆弟而同母氏乎?皇甫謐以為少典有媧氏諸侯國號,然則姜姬二帝,同出少典氏,黃帝之母,又是神農母氏之後代女,所以同是有媧氏之女也。
【9】索隱曰:按今淮陽有神農井。又《左傳》,魯有大庭氏之庫,是也。
【10】索隱曰:按鄭玄雲,厲山,神農所起,亦曰有烈山。皇甫謐曰,厲山今隨之厲鄉也。
【11】索隱曰:按神農之後凡八代,事見《帝王代紀》及《古史考》。然古典亡矣,況譙皇二氏,皆前聞君子,考按古書而為此說。豈至今鑿空乎?此紀示據以為說。其《易》稱,神農氏沒,即榆罔,榆罔猶襲神農之號也。
【12】此句最後三個字疑為後人所加,“三皇謂”與“為三皇”是重複的。
【13】索隱曰:蓋天地初立,神人首出行化,故其年世長久也。然言十二頭者,非謂一人之身有十二頭,蓋古質,比之鳥獸頭數故也。
【14】索隱曰:天皇已下,皆出《河圖》及《三五歷》也。
【15】索隱曰:五龍氏,兄弟五人,並乘龍上下,故曰五龍氏也。
【16】索隱曰:按其君鑽燧出火,教人熟食,在伏犧氏前,譙周以為三皇之首也。
【17】索隱曰:按皇甫謐以為大庭以下一十五君,皆襲庖犧之號。事不經見,難可依從。然按古封太山者,首有無懷氏,乃在太昊之前,豈得如謐所說?
“三皇”的說法在司馬貞之前已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李斯等人後來建議秦始皇稱“皇帝”,認為泰皇最貴。因為嬴政既不是天,也不是地,是個人。另外由於《史記》並沒有“三皇”的確切記載,唐朝的司馬貞補寫了《史記·三皇本紀》。在此書中不僅論述了三皇,同時也涉及到了五氏的部分內容。三皇謂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既是開闢之初,君臣之始。——司馬貞,《史記·三皇本紀》。關於天皇氏的名諱:粵有天皇,是曰天靈,望獲強尊。——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還有《帝王世紀》,也對此有描述。天地開闢,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皇甫謐,《帝王世紀》。《三皇本紀》: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木德王,歲起攝提;地皇,火德王,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人皇,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
中華文明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三個稱號的總稱,一般指伏羲、神農和黃帝,但其實三皇的稱號並不是他們獨創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李斯說:“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實際上三皇的稱號由來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繼承了遠古三皇的稱號而已。而最早的天皇時代距今已有大約三百多萬年,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距今也有大約三十萬年。據司馬貞的《補史記·三皇本紀》記載:“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頭......地皇氏十一頭......人皇氏九頭......。”
司馬貞:生卒年不詳。於開元年間寫成《史記索隱》三十卷,與裴駰的《史記集解》,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合成“史記三家注”。自稱“小司馬”。在《史記索隱序》中的署名為“朝散大夫國子博士弘文館學士河內司馬貞”,可見司馬貞官至朝散大夫國子博士弘文館學士,並且是唐河內(今沁陽)人。《史記索隱》音義並重,注文翔實,對疏誤缺略補正頗多,具有極高的史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