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益智仁的結果 展開

益智仁

中藥名

益智仁,中藥名。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果實。分佈於廣東和海南,福建、廣西、雲南亦有栽培。具有溫脾止瀉攝涎,暖腎縮尿固精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尿頻,遺精,白濁

入葯部位


果實。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脾、腎經。

功效


溫脾止瀉攝涎,暖腎縮尿固精。

主治


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尿頻,遺精,白濁。

相關配伍


1、治夢泄:益智仁二兩(用鹽二兩炒,去鹽),烏葯二兩。上為末。用山藥一兩為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臨卧鹽湯下,以硃砂為衣。(《世醫得救方》三仙丸)
2、治小便赤濁:益智仁、茯神各二兩,遠志甘草(水煮)各半斤。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薑湯下五十丸。(《綱目》)
3、治疝痛,連小腹攣搐,叫呼不已:益智仁、乾薑(炮)、甘草(炙)、茴香(炒)各三錢,烏頭(炮,去皮)、生薑各半兩,青皮(去白)二錢。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二盞,入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濟生方》益智仁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禁服。
1、《本草經疏》:“凡嘔吐由於熱而不因於寒;氣逆由於怒而不因於虛;小便餘瀝由於水涸精虧內熱,而不由於腎氣虛寒;泄瀉由於濕火暴注,而不由於氣虛腸滑,法並禁之。”
2、《本草備要》:“因熱而崩、濁者禁用。”
3、《本經逢原》:“血燥有火,不可誤用。”

炮製


採集加工

定植后2-3年,於6-7月,當果實呈淺褐色、果皮茸毛脫落、果肉帶甜、種子辛辣時,選晴天將果穗剪下,除去果柄,曬乾或烘乾。

炮製方法

1、益智仁:《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去殼。”《衛生寶鑒》:“去皮搗細用。”《普濟方》:“連殼。”《女科要旨》:“去枝梗。”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外殼,用時搗碎。生用燥性較大,以溫脾止瀉,攝涎唾為主。
2、炒益智仁:《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去殼炒。”現行,取凈益智仁,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殼呈焦褐色,鼓起,果仁呈黃色,取出研去殼。
3、鹽益智仁:《女科百問》:“捶碎,鹽炒。”《普濟方》:“四兩,劈破,鹽二兩,於瓷器內,同炒至令香熟,篩去鹽不用,將益智仁碾為細末。”現行,取益智仁,用鹽水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益智仁100kg,用食鹽2kg。鹽炙后可緩和辛燥之性,主入腎經,增強補腎縮尿澀精的作用。

形態特徵


株高1-3米;莖叢生;根莖短,長3-5厘米。葉片披針形,長25-35厘米,寬3-6厘米,頂端漸狹,具尾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脫落性小剛毛;葉柄短;葉舌膜質,2裂;長1-2厘米,稀更長,被淡棕色疏柔毛。總狀花序在花蕾時全部包藏於一帽狀總苞片中,花時整個脫落,花序軸被極短的柔毛;小花梗長1-2毫米;大苞片極短,膜質,棕色;花萼筒狀,長1.2厘米,一側開裂至中部,先端具3齒裂,外被短柔毛;花冠管長8-10毫米,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1.8厘米,後方的1枚稍大,白色,外被疏柔毛;側生退化雄蕊鑽狀,長約2毫米;唇瓣倒卵形,長約2厘米,粉白色而具紅色脈紋,先端邊緣皺波狀;花絲長1.2厘米,花藥長約7毫米;子房密被絨毛。蒴果鮮時球形,干時紡錘形,長1.5-2厘米,寬約1厘米,被短柔毛,果皮上有隆起的維管束線條,頂端有花萼管的殘跡;種子不規則扁圓形,被淡黃色假種皮。花期:3-5月;果期:4-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陰濕處。分佈於廣東和海南,福建、廣西、雲南亦有栽培。

性狀鑒別


藥材性狀

果實紡錘形或橢圓形,兩端漸尖,長1.2-2cm,直徑1-1.3cm,表面棕色至灰棕色,有凹凸不平的斷續狀隆起線13-20條,先端有花被殘基,基部殘留果柄或果柄痕,果皮薄韌,與種子緊貼,種子團中間有淡棕色隔膜分成3室,每室有種子6-11顆,種子呈不規則多面形,直徑3-4mm,灰褐色,具淡黃色假種皮,腹面中央有凹陷的種臍,種脊溝狀。氣芳香,味辛、微苦。
以個大、飽滿、氣味濃者為佳。

飲片性狀

益智仁見“藥材性狀”項。炒益智仁形如益智仁,焦褐色,帶焦斑。鹽益仁形如益智仁,褐色或棕褐色,帶焦斑,味微咸。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抗胃損傷作用。
3、其他作用:抑制前列腺素作用,升高外周血液白細胞。

現代應用


縮泉丸:溫補腎陽,固澀縮尿。用於小便頻數,夜卧遺尿。

相關論述


1、《異物志》:“益智類薏苡,實長寸許,如枳椇子,味辛辣,飲酒食之佳。”
2、《南方草木狀》:“益智子,如筆毫,長七八分。二月花,色若蓮,著實,五六月熟。味辛,雜五味中,芬芳,亦可鹽暴。出交阯和浦。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張津嘗以益智棕餉魏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