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伊瑪目派

伊斯蘭教什葉派主要支派之一

十二伊瑪目派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主要支派之一。至今是伊朗的國教。尊奉阿里及其直系後裔中的十一人為伊瑪目,並認為第十二代伊瑪目穆罕默德·馬赫迪是隱遁伊瑪目,被安拉置於人所不知的地方,將來會以救世主的身份重現,在人間建立正義和太平盛世。該派認為,第十二代伊瑪目穆罕默德·馬赫迪隱遁后,相繼出現過四個代言人,只有他們才知道隱遁伊瑪目的去向,並稱,從穆罕默德·馬赫迪隱遁到第四個代言人逝世期間的幾十年為“小隱遁時期”。第四個代言人去世后,便進入“大隱遁時期”,直到現在。

歷史


背景資料

什葉派以擁護阿里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的領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后因內部意見分歧,又相繼分化出凱薩尼派、栽德派、伊斯瑪儀派、十二伊瑪目派,各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教義學說。十二伊瑪目派是什葉派中的溫和派和主流派,活動中心主要是伊拉克波斯。945年艾哈邁德·穆伊茲·道萊帶兵進入巴格達后,控制了阿巴斯王朝的哈里發,採取了一些有利於十二伊瑪目派發展的措施。次年正式規定紀念阿舒拉日和卡德爾·胡姆節(即紀念穆罕默德指定阿里為繼承人之日,伊斯蘭教曆12月18日),修繕了什葉派一些伊瑪目的陵墓和清真寺,允許什葉派的宣教師在清真寺講演宣教等,使得十二伊瑪目派在伊拉克南部和波斯一些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

重要影響

1502年,波斯人建立了薩法維帝國,該派被定為國教。國家以行政手段推行該派的教義和政治主張,遂使波斯大多數穆斯林改宗十二伊瑪目派。同時該派教義傳播到穆斯林甚至在印度教徒中也有影響。該派的宗教領袖從薩法維帝國以來一直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形成很重要的社會力量,對近現代伊朗社會政治產生了重要影響。

著述


第四代伊瑪目阿里·栽因·阿比丁的《叩拜集》和謝里夫·利達所編輯的阿里言論集《辭章典範》是該派領袖的重要著作。《辭章典範》一直被十二伊瑪目派認為是僅次於《古蘭經》和聖訓而備受尊崇的經典。《叩拜集》因收錄了許多文詞優美、句型典雅的禱文而被稱為“先知後裔的聖詩”。該派在布韋希王朝時期編錄了有關什葉派的聖訓教法典籍四大聖訓經。這四部典籍中所收集的聖訓,其內容與遜尼派的六大聖訓集多有相同之處,但遜尼派以先知主要門弟子的傳述為依據,而十二伊瑪目派則主要以先知的家屬,首先是阿里家族的傳述為依據。此外,他們的聖訓集中除輯錄先知的言行外,還輯錄了阿里及其他伊瑪目的言行。這四部典籍對什葉派的教義和教法學,作了較詳細的規定和闡述。後來,該派神學家把伊本·西那的哲學、伊本·阿拉比蘇非主義思想與什葉派思想相結合,出現了幾位頗有影響的“靈知學”及“神智學”人物,如阿里·本·達馬斯和納西爾丁·圖西等,後者的《信仰分析》是反映其哲學思想的重要著作。薩法維帝國時,該派哲學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帝國後期出現的宗教學者中以穆罕默德·巴基爾·馬吉里斯最為有名,他維護該派教義,反對蘇非主義思想,他的代表作是《光的海洋》。

教義


概述

該派相信伊瑪目是安拉通過先知指定的,先知逝世后則通過前任伊瑪目指定。伊瑪目有三種職能,即管理全體穆斯林;解釋教義和教法;作為精神導師指引人們理解經典及各種事物的內在含義。認為宗教問題上的是非,只能通過伊瑪目的教訓來明辨,因為伊瑪目蒙安拉保祐,不會犯錯誤,更不會犯罪。伊瑪目是凡人接近安拉的中介,沒有他的說情,不能得救。伊瑪目是宗教和政治的最高領袖。教法上分為烏蘇里派和聖訓派兩個學派。目前烏蘇里派占主導地位。該派主張在“大隱遁期間”,教法學權威作伊瑪目的代言人行使伊瑪目的某些權力,如解釋教法,創製法例,勸化眾生,監督社會等。每一個穆斯林必須追隨一位在世的教法學權威。

內容

十二伊瑪目派除朝覲天房外,還重視晉謁先知和伊瑪目的陵墓,每年有不少信徒去伊拉克的納賈夫卡爾巴拉和伊朗的馬什哈德庫姆等聖城悼祭以身殉道的伊瑪目及其親屬。該派穆斯林除交納“天課”外,對農產品還要交納五一稅。該派同什葉派其他支派一樣,准許實行臨時婚姻制,並允許信徒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隱瞞自己的信仰,以保存自己,這被稱為“塔基亞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