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剛

粵語電影一代名導

龍剛(1934-2014.09.03),男,1934年出生於香港,原名龍乾耀(lóng qián yào)。香港著名導演。2014年9月病逝於美國紐約。

早年中學畢業後到股票行工作,機緣巧合下認識導演周詩祿,獲介紹於1950年代末加入邵氏訓練班學藝,並追隨他學習拍攝電影,繼而成為導演,1970年代憑探討妓女問題的電影《應召女郎》,榮獲第19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其他名作包括《英雄本色》《飛女正傳》等。

人物生平


1986年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的故事主線就來自龍剛1967導演的同名電影,電影資料館於八月份以「時與潮-70年代電影的變異」為題,選了十二部片,其中《應召女郎》是由「演而優則導」的鬼才龍剛擔任導演,當年是受到社會人士所爭議的。
龍剛是安徽人,原名龍乾耀,1934年出生,父親為粵劇男花旦小珊珊。他在一家天主教學校攻讀,念書期間頗醉心於話劇和電影,在校中曾演出舞台劇。其父原擬讓他拜師習藝,能繼承其父之衣砵,但他對粵劇不感興趣,致使父母頗為失望。他的未來的計劃,是想當演員和導演。
龍剛
龍剛

洋行職員


中學畢業后,他在一家洋行當職員,仍然是感到自己是懷才未遇,不久得朋友之助,進入一家股票行做事,當時的股票市場並不景氣,但龍剛在此任職,月入一千多元,勝於一般白領文員。但一次機緣巧合,改寫了他的一生。
是因粵語片名導演周詩祿與這家股票行有業務上的來往,周詩祿慧眼識英雄,看到他一張「性格獨特」的臉相,及變化多端的表情,聽到他天花亂墜似的動人口才,認為他是可造之才。兩人暢談之下,周詩祿知道龍剛有從事電影的意願,遂介紹他入邵氏。
當時邵氏剛由邵逸夫接掌業務,改名邵氏兄弟公司,在清水灣購地興建影城。邵逸夫見電懋同時兼拍國、粵語片,在本港與海外都有不錯的票房,亦於1955年成立了粵語片組,委託周詩祿負責。周詩祿在戰前曾是天一公司(邵氏前身)的攝影師,1948年開始執導。六叔(邵逸夫)讓他招聘和訓練演員與編導,還兼負責導演粵語片。我記得是1956年的春夏之間,在彌敦道的邵氏大樓,坐著邵維鎮,即是邵?人的第三公子,還有大導演李翰祥、馮鳳,馮鳳為邵?人之心腹,另有新加入邵氏的吳勉之,周詩祿等。正在商議招考新人的事宜。經過了一番的研討,終於決定由周詩祿全權負起訓練粵語組的新人,並由崔巍負起宣傳之職,選考新人的地點,是在大觀片廠。由投考的三千多人中,挑選了一百八十多人,國語片由李翰祥、何夢華任主考,粵語片由周詩祿負責。當時取錄的新人有歐嘉慧林鳳、麥基、萬里紅(後來改名范麗拍國語片)、高亮、馬龍、唐丹等,編導有陳雲、吳丹(後來改名吳天池)等。1957年龍剛在教堂認識女演員馬笑英,獲推薦給粵語片名導演周詩祿,兩人暢談之下,周詩祿知道龍剛有從事電影的意願,遂介紹他加入邵氏電影公司,讓其追隨自己學習拍攝電影,並改藝名龍剛。

機緣巧合


龍剛此時與周詩祿相遇,正是機緣巧合。周詩祿著龍剛不用辦報考的手續,便進入邵氏訓練班,學習表演、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能。龍剛人很聰明,就憑他與周師傅(圈中人以此稱呼周詩祿)的關係,他一邊演戲,他也追隨周詩祿任助導。一部片如何製作,包括劇務、場記、剪接、編劇、攝影以至製片,他都很誠懇地向周詩祿請教,他也在周師傅拍片時,追隨他學藝,以致他在短少的時間下,便了解到拍攝電影的竅門。
他在1957年加入邵氏,簽訂了五年合約,拍了不少影片,處男作是《酒店情殺案》,第一部片即奠定性格演員基礎。第二部是《浪子回頭》,演一個吸毒青年,演技光芒四射,老牌明星側目,影迷嘖嘖讚嘆不已,僅僅兩部片,即已揚名。其他名片包括《蓬門淑女》、《青春樂》、《過埠新娘》、《榴槤飄香》、《痴心結》(上下集)等。

星馬故事


周詩祿為了要捧林鳳、歐嘉慧、麥基、龍剛等人,連續開拍了幾部以星馬故事為背景的影片,其中包括《獨立橋之戀》、《榴槤飄香》、《過埠新娘》等,除了《獨立橋之戀》龍剛沒有參與演出外,其他兩片都是龍剛任男角。那次他隨周詩祿赴星加坡(新加坡舊稱)拍外景,一行多人,包括有吳丹、林鳳、麥基等多人。龍剛是初到星洲,在蕉風椰雨下,看到當地的民情,他又有點好奇,與穿紗龍的女人合照。在星洲滯留數月,他們又參觀星洲的邵氏片場,該場是拍巫語片的,也參觀當地的邵氏戲院及遊樂場,使他更加增見廣聞。他們又拜會邵氏機構的辦事處,包括有發行部,宣傳部等等,使龍剛對電影業的運作更為了解,印象難忘。
龍剛志切求進,不以當演員滿足。雖然他在周詩祿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但苦無機會發展。

加入光藝公司


1962年,他與邵氏約滿后,便跳槽加入光藝公司。在光藝他減少演出,專心擔任秦劍的助導,秦劍第一次拍國語片《大馬戲團》,擔任副導演的龍剛勷助甚力,令秦劍對他刮目相看。
到1966年,秦劍覺得龍剛已可獨當一面,便安排他在光藝旗下的衛星公司新藝公司執導,那部片便是龍剛初執導演便一鳴驚人的《播音王子》。《播音王子》由謝賢、陳齊頌、夏娃(前名馬金鈴)、王偉等主演,劇本出自龍剛的手筆,也經過秦劍的審閱,認為頗有現實的意義。首輪公映收入三十萬元,這是一項驕人的紀錄,龍剛的導演席位由此坐穩。

英雄本色


楚原也是秦劍的徒弟,他偏向文藝愛情片,很少接觸社會問題。龍剛恰好相反,他有改良創新粵語片的意願,也正合他恩師秦劍的理想。《播音王子》之後,1967年拍的《英雄本色》竟以死囚為題材,完全不涉男女愛情,在當時可謂大膽創新,但票房收入卻高達四十萬元之巨!此片到今天都被奉為香港電影的代表作之一,二十年後吳宇森重拍,又開創黑幫英雄片潮流。
其後,龍剛又拍了謝賢投資的《窗》,這是1968年的事,此片是謝賢與蕭芳芳主演的七彩闊銀幕文藝片,收入四十四萬元。謝賢是片主,賺了一筆不少的錢。龍剛運用鏡頭的大膽,直逼歐洲片的作風。
《播音王子》和《英雄本色》都是新藝的出品,幕後老闆是何建業,而光藝公司雖然表面上是秦劍與陳文都有份,實際上的支持者,是星加坡的光藝公司,該公司是何啟湘、何啟榮兄弟所擁有。香港光藝每年的出品,起碼提供星馬院線百分之五十以上之供應。龍剛的成功引起星洲榮華公司老闆吳榮華的注意。榮華公司當時在星馬經營戲院,與星洲之光藝在業務上有所競爭。吳榮華手上既有一條院線,一定要加強影片的供應量,先派李嘉恩來港,在九龍佐敦道設置寫字樓,後來又派親侄吳添丁來港坐鎮。吳添丁大權在握,星洲匯了大量資金來港,準備大開拳腳。1968年拍了《小魔俠》和《神鞭俠》兩部武俠片后,便以重金邀龍剛加盟。

飛女正傳


龍剛為榮華執導的第一部片是《飛女正傳》,他與金炳興、林年同聯合編劇,蕭芳芳、薛家燕曾江伊雷主演,這是第一部揭示社會邊沿少女問題的電影,為粵語片創造了八十五萬元的最高紀錄,令許多國語片膛乎其後。
1969年他動員張揚、丁紅張沖、曾江、薛家燕、狄娜、朱江胡楓張英才等二、三十位國粵演員演出《瘟疫》,卻是災難重重。影片敘述鼠疫為禍,病人相繼死亡,香港成為疫埠。有市民搶購食物,有人趁機牟取暴利。飛機場封閉,工廠關門,四處空如死城,醫務署唯有把染病者送到集中營。雖然影片寫的是鼠疫,但有人認為是影射1967年左派暴動。影片被電檢處禁映,龍剛逼得將影片刪剪,又改劇本和重拍,最後改名《昨天今天明天》公映,但票房收入只有十三萬元,對龍剛可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這時龍剛認識了小說家孟君。孟君原名馮婉儀,過去在廣州寫了不少言情小說,後來她來了香港,創辦了【天底下】周刊,對象以青年男女為主,當時極受歡迎,龍剛頗賞識了她的才華,遂邀她任編劇。孟君寫了《昨夜夢魂中》與《佩詩》兩個劇本,龍剛暫時不想再碰社會問題,便聽從孟君的意見,先拍兩部文藝片。

應召女郎


但龍剛始終不肯埋首沙堆,他決定開拍孟君原著和編劇,以妓女問題為題材的《應召女郎》,恬妮金霏丁佩陳曼玲李琳琳扮演的妓女,因不同原因而賣淫,題材極為尖銳而富社會性。影片廣獲好評,獲得第十九屆亞洲電影展最佳導演獎。
1974年,龍剛拍了更具爭議性的《廣島廿八》,這是唯一接觸反核和原爆題材的香港片,更因影片以蕭芳芳扮演的中日混血兒的視點,呼籲世人關注原爆生還者的命運,反對超級大國的核子競賽。影片引來很多批評,有人更直指龍剛為日本人說話是「漢奸」。這是他遇過的第二個打擊,令他停了一年沒有拍片。

商業片


1976年他拍了《她》與《哈哈笑》兩部商業味道較重的影片,再於1977年執導張艾嘉鄧光榮主演的文藝片《波斯夕陽情》后便退出影圈,移居美國,做回股票的老本行,只偶爾客串,過過戲癮。
他曾對記者說過:他拍片少,是要著重質量,而且很注重劇本的主題,如果沒有這原則,他怎能輔導觀眾走上健康之道,他還說最怕世風日下,所以,他從影三十年,只拍過五十多部片,執導的更只有十二部。他覺得最值得懷念的是,他曾為替秦劍的《大馬戲團》做副導。他做演員比執導的影片多,因為他選擇劇本很嚴謹,他是六十年代中一位出色的編導,也演過正反派的角色,特別是反派戲演得更突出,他是香港影壇中不容忽視的人材。

個人作品


導演作品

播音王子(1966)
英雄本色(1967)
窗(1968)
飛女正傳(1969)
昨天今天明天(1970)
昨夜夢魂中(1971)
佩詩(1972)
應召女郎(1973)
廣島廿八(1974)
哈哈笑(1976)
她(1976)
波斯夕陽情(1977)

參演作品

1958年,《酒店情殺案》、《蓬門淑女》、《浪子回頭》
1959年,《青春樂》、《艷屍案》、《重重圍困》、《過埠新娘》、《榴槤飄香》
1960年,《玉女追蹤》、《殺人者死》、《痴心結》(上集)、《痴心結》(下集)、《初戀》、《一夕驚魂》
1961年,《血灑黑龍街》、《青春熱》、《神童追兇》
1962年,《999怪屍案》、《瓊樓魔影》
1963年,《萬劫鴛鴦》、《恩怨情天》
1964年,《大馬戲團》(助理製片、副導演)、《追蹤》
1965年,《糊塗女偵探》(兼執行製片、副導演)、《刀劍雙蘭》、《八個兇手》
1966年,《播音王子》(編劇、導演)、《遺產一百萬》、《神探智破艷屍案》、《夜半的鬼影》
1967年,《英雄本色》(兼編劇、導演)、《藍色夜總會》、《神探智破美人計》
1968年,《窗》(兼編劇、導演)、《冬戀》、《浪子佳人》
1969年,《飛女正傳》(兼合編、導演)
1970年,《昨天今天明天》(兼編劇、導演)
1971年,《昨夜夢魂中》(兼編劇、導演)
1972年,《佩詩》(兼合編、導演)
1973年,《應召女郎》(兼合編、導演、剪接)
1974年,《廣島廿八》(兼合編、導演、剪接)
1976年,《她》(兼導演、剪接)、《哈哈笑》(兼合編、導演、剪接)
1977年,《波斯夕陽情》(兼導演、剪接)
1981年,《愛殺》(兼監製)、《無毒不丈夫》
1982年,《俏皮女學生》
1984年,《上海之夜》
1993年,《虎穴屠龍之轟天陷阱》
1996年,《黑俠》
1997年,《黃飛鴻之西域雄獅》
2000年,《神偷次世代》
2002年,《衛斯理藍血人》

逝世


2014年9月2日,據香港媒體報道,曾執導過1967版《英雄本色》的香港著名導演龍剛,今晨於紐約史坦頓島的家中病逝,享年79歲。

人物評價


徐克讚揚龍剛在粵語片「面臨深刻危機」之際,勇於革新,敢於直面社會現實問題,不但在內容上打開了一條新路,還從根本上扭轉了港片頹廢的局面,是「粵語片崛起的標誌」。他又說:「龍剛的作品深深影響了包括我和許多香港導演。我們都是他的學生。」
吳宇森則用VCR形式送來祝福,稱龍剛為“電影大師,我們的導師”,“我遵循他的足跡,從他的電影我學到很多。”
香港駐紐約經貿處處長柏嘉禮:「龍剛的電影作品反映他對香港的深切關懷,也為香港七十年代的電影帶來變革,影響力超越國界和時間,啟發和影響了多位已在荷里活及國際電影領域享負盛名的香港新浪潮導演。《英雄本色》、《應召女郎》、《飛女正傳》全都被重拍。」 
薛家燕大讚龍剛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電影界的表表者,他所拍的電影很前衛很先進,就如《飛女正傳》,他找家燕姐扮演一個未婚產子的十六歲少女,她還賣白粉及入女童院,當時家燕姐父母一致反對她接拍,但龍剛認為角色是個反面教材,對演技有很大挑戰性,力勸家燕姐不要只演玉女,應該要跨進一步,結果家燕姐被他說服而接拍,而家燕姐亦憑此片聲名大噪,又為她帶來多個獎項,所以很感激龍剛。 
蕭芳芳:“我覺得龍剛膽識過人,是很有視野的導演。那時候關心社會問題的導演比較少,他就是有這種膽識去關心,而且拍攝之前花很多個月時間去搜集資料,比如《窗》這部戲,他探訪盲人學校,找神父發問很多問題。我覺得像他如此認真去拍一部電影是很難得的,與他合作我獲益匪淺。我覺得他是那種別人不敢做的,他卻敢做的導演,如果他選了這條路,他就不會怕輿論,因為他很專註做自己的事情,這類人通常都不會在乎輿論對他的看法。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說過:‘我們不怕的,就像一個皮球,誰要拍我、打我,我就彈得更高!’我一聽到他如此說,便覺得他這套人生哲學很好,所以我以後受到什麼挫折都不怕,因為我會彈得更高,所以我非常多謝他!” 
曾江指龍剛不但演戲很有天分,當導演也很有天分,他說:“他對電影的要求是很誠意,他很多作品極具爭議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