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絕碑

茅山三絕碑

張從申三絕碑又叫《李含光碑》,全稱為唐《茅山玄靖先生李含光碑》。

目錄

正文


三絕碑
三絕碑
三絕碑碑文
三絕碑碑文
張從申,生卒年月不詳,吳郡(今蘇州市人)。曾擢進士第,任長史,檢校禮部郎中,后官至大理司直,人稱張司直。張從申書法曾受業於顏真卿,但他更多的則是取法“王書”。《續書斷》說他“學逸少書,結 字遒密可喜,晚益自放,不務調端。當大曆后,徐季海已老,獨從申高步江淮間,凡其書碑,李陽冰多為題額,故得名益高。”楊賓說:“唐大理司直張從申書,李陽冰篆額,當時稱為‘二絕’。”加上碑文是由當時的知名人士柳識所撰,因而被稱為三絕碑。柳識好象與茅山的關係挺密切的,《全唐文》卷377收入的《茅山白鶴廟記》,也是由他撰寫的。
此碑立於大曆七年(772)八月。明代嘉靖三年(1529)毀於火。清代同治初,杜文瀾以歸安吳氏本刻於木,旋毀。據《校碑隨筆》可知:“據剪裱舊拓足本,行數不可計,字數共八百三十五字,后大字紀建立年月十字,前另有李陽冰篆額五字。篆書。有額,篆書,陰文六字。已佚。”
李含光在《舊唐書》和《新唐書》里都沒有傳記,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載於顏真卿《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並序》、柳識《唐茅山紫陽觀玄靜先生碑》,因而這兩通碑是研究李含光及唐代道教歷史的珍貴的實物資料。如果能把原碑的拓片找出來,重新臨摹上石,刊刻立碑,對豐富茅山道教的旅遊資源定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