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母闕

位於河南登封市的旅遊景點

啟母闕,又名開母闕,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太室山南麓萬歲峰下,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為東漢延光二年(123年)潁川太守朱寵所建,與太室闕、少室闕並稱為“中嶽漢三闕”。 

啟母闕以鑿石雕刻砌成,分東西二闕,現存高3.17米。西闕北面有兩方闕銘,一方為啟母闕銘,篆書;另一方是請雨銘,在啟母闕銘下,隸書,堂溪典撰寫。闕身雕刻馬技、騎馬出行、雜技、幻術、馴象、郭巨埋兒、夏禹化熊、果下馬、狩獵、虎逐鹿、雙蛟、月宮圖、蹴鞠圖等,闕頂雕刻瓦壟、瓦當、板瓦、垂脊等建築構件,其中女子蹴鞠圖是足球起源於中國的重要實物證據。

1961年3月4日,啟母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8月1日,包含啟母闕在內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門票價格


啟母闕景區是開放式的不收門票,但啟母殿已保護,不開放,啟母闕保護在殿內,殿後的山峰是萬歲峰。

歷史沿革


啟母闕北190米有一處開裂巨石,即“啟母石”。據《淮南子》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妻塗山氏化為巨石,石破北方而生啟。
啟母闕
啟母闕
漢武帝游嵩山時,為啟母石建廟,即啟母廟,今廟已不存。
東漢延光二年(123年),潁川太守朱寵於啟母廟前建神道闕,即是啟母闕。漢代,因避景帝劉啟之諱,一度改名開母廟、開母闕。 
“文化大革命”中,漢三闕中的少室闕遭到了破壞,再加上保護房屋面積狹小,屋頂年久失修,三闕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侵蝕。 

建築特色


● 雕刻技法
啟母闕在雕刻技法上使用了陰陽相間的弧形線條,虛實結合,形象恍惚,增強了轉動的效果,突出了夏禹搖身欲變的一瞬間,給人變幻莫測的神奇感覺。這種在雕刻技法上的嘗試,可說是漢代藝術家在描繪動態形象時的大膽創造。 
● 書法藝術
啟母闕銘是中嶽三闕銘文保存較好的一篇,它既不似秦或西漢篆書的方折偏長、剛勁如錐,也不同於袁安碑的開張疏朗,而是圓潤豐腴,結體趨於方整茂密,比早期的篆書顯得“圓中有方”,增加了穩重的效果。

文物遺存


啟母闕結構與太室闕同,是一對二重子母闕。西闕現存高3.17米,東闕現存高3.18米,闕門間距6.8米。西闕闕基為兩層長方石板,下層石板較大而薄。闕身用長方石塊垂直壘砌在闕基上,共7層,總高2.75米,每層用石2~3塊。最上層的石塊雕作斗形,上承托闕頂,下呈斜角與闕身壟相連。闕頂殘毀過甚,殘存部分在闕身上部東側,雕作四阿頂。頂的上部雕瓦壟、垂脊,四周雕柿蒂紋瓦當和板瓦,下部刻仿木椽子。闕頂正脊已毀。
啟母闕上有兩方闕銘,皆在西闕北面。一方為啟母闕銘,一方為堂溪典嵩高廟請雨銘。啟母廟闕銘,篆書,內容分兩部分,前12行為題名,滿行7字;后24行為四言頌辭和仿楚辭體裁的賦,滿行12字。闕銘的前一部分,回顧中國古代一次觸目驚心的特大洪水,鯀因用堵的方法進行治理失敗而喪生;禹吸取教訓改用疏通河道排洪泄水的方法,終於成功。讚頌因為征服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可貴精神,以及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秦王朝的統一,禹和他的事迹逐漸埋沒無聞的經過。后一部分著重敘述漢王朝的聖德廣布天下,在這裡興祠廟祭祀神明,上天的靈應顯示了種種瑞兆,風調雨順護佑了百姓,為此立闕刻銘,使光輝業績傳之干秋萬代。
啟母闕
啟母闕
堂溪典嵩高廟請雨銘,在啟母闕銘下,東漢熹平四年(175年)刻。隸書,計18行,行5字。前6行已泐毀,“其言惟何”后也不存,現存11行,共55字。
銘文間隙處及其他石塊上浮雕人物畫像、幻術、騎馬出行、鬥雞、馴象、吐火、進謁、倒立、飲宴、日御羲和、啟母化石、夏禹化熊、郭巨埋兒、月宮、蛟龍穿環、犬逐兔、果下馬、蹴鞠、鶴叨魚、虎撲鹿、孔甲畜龍等畫像70餘幅。其中的蹴鞠圖刻畫有一個頭挽高髦的女子,雙足跳起,正在踢球,舞動的長袖輕盈飄揚,女子兩旁各站立一人,擊鼓伴奏,再現了漢代蹴鞠運動的真實場面。

歷史文化


● 文化內涵
闕是建築在城門、墓門、宮門、廟門前的兩個相峙對稱的建築物,兩闕之間作為道路使用。據《詩經》記載,這種建築物早在周代就有。闕是象徵性的大門。闕分為城闕、墓闕、宮闕、廟闕等。廟闕也叫神道闕。闕由闕基,闕身,闕頂三部分組成。 
● 神話傳說
啟母闕為漢代啟母廟的神道闕,講述的是啟母石神話。
啟母闕北有一開裂巨石,先秦《隨巢子》(已佚)和古本漢代《淮南子》等文獻都記錄了啟母石的神話。《繹史》卷十二引《隨巢子》佚文說:“禹娶塗山女,治鴻水,通轘轅關,化為熊。塗山氏見之,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啟。”
因為啟母石神話的流傳,漢代在石旁建起了啟母廟,供奉禹妻啟母像。 
● 魯迅繪圖
在魯迅編輯整理的有關漢畫像的遺稿中,存有魯迅手繪的六張漢畫像圖,其中兩張圖分別寫的“東闕南面”“西闕北面”,畫的正是河南登封嵩山的啟母闕。 

文物價值


漢三闕雕刻精美,上面生動記載的歷史畫面和生活場景體現出無可取代的藝術、建築、歷史價值,是研究建築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漢三闕是建於“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選址登封地區的遺跡證明,證實了早期人類對“天地之中”的信仰。 
啟母闕以一種特殊的建築形式和藝術內容代表著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的一種傳統——祖先崇拜,這種傳統是中國血緣政治和家族關係、倫理道德的一個基本理念和準則,也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制建築的典範之一。 
啟母闕文保碑
啟母闕文保碑
啟母闕雕刻藝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在世界歷史學金石雕刻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闕頂上雕刻的建築構件的外形為研究漢代建築提供了實物依據。 
啟母闕上的女子蹴鞠圖再現了漢代蹴鞠運動的場面,說明中國是女子足球發源地,足見啟母闕的價值。 
《開母廟石闕銘》(啟母闕銘)為漢篆刻石上品。康有為曾云:“茂密渾勁,莫如《少室》《開母》,漢人篆碑,只存二種,可謂世之鴻寶,篆書之上儀也。”

保護措施


1953年,為了保護漢三闕,登封地方政府在闕的外圍都修建了保護房。 
1961年3月4日,啟母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12月26日,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啟母闕文物景區總體規劃。
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啟母闕保護房修建。 
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調整后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位列其中。申遺期間,國家文物局多次派員和組織專家赴現場實地考察,指導開展各項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鄭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國家文物局的意見,先後完成了申遺文本編製、遺產本體保護和展示、環境整治、專項法規建設、管理機構建設、檔案資料建設、遺產監測、社會宣傳等工作。
2010年8月1日,啟母闕作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啟母闕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城西北2公里嵩山太室山南麓萬歲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