騌嶺鎮

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下轄鎮

騌嶺鎮為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納雍縣西南部15公里處,馬鬃嶺大山腳下,東經105度09分雲霧山莊至105度21分,北緯26度38分至26度46分。東北接勺窩鄉,西鄰陽長鎮,南連張家灣鎮。東西寬31.4公里,南北長23.3公里,總面積126.3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騌嶺社區街上組,鎮主要街道騌嶺集貿市場布局有致,呈西向東走向,駐有政法、工商、稅務、供銷、金融、郵電、醫院、學校等單位。

歷史沿革


騌嶺因駐於馬鬃嶺大山腳下而得名。1941年前屬大方縣,后劃歸納雍;1958年成立騌嶺人民公社、加戛人民公社、坪山人民公社;1984年建騌嶺鎮、加夏鄉、坪山鄉;1991年12月建並撤時將原二鄉一鎮合併成現騌嶺鎮人民政府。建並撤前三鄉(鎮)共轄19個村,157個村民組,144個自然村,1個居委會,現轄19個村,157個村民組,166個自然村,1個居委會。

人口民族


居住著漢、穿青、苗、彝、布依、南京、菜家等七個民族,5937戶23997人。
騌嶺鎮
騌嶺鎮

地理環境


騌嶺鎮地處山區,嶺峰聳立,群山環繞,東北高西南低,最高馬鬃嶺大山,海拔2331.8米,最低海拔后壩村1610米,耕地面積17866.7畝,其中田770畝,旱地17096.7畝,林地15000餘畝,草場10000餘畝。耕地、林地、草場比例1.8:1:7:1,耕地分佈較分散,林地、草場分佈較為集中。全鎮最高氣溫31度,最低氣溫-9.2度,元月份平均氣溫2.2度,七月份平均氣溫26度,有效極溫12.4度;無霜期240天,年降雨量1247毫米,降雨季節主要在每年二、三季度。境內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無煙煤、銻、鉛鋅、銅等礦藏,無煙煤儲量達48億噸之多。
境內有馬鬃嶺大山、斗蓬箐大山、老鷹山、大尖山、箐門口等山峰、山隘,馬鬃嶺大山因海拔高,地區修建改善我縣通信系統的微波站,箐門口山隘曾是我人民解放軍解放納雍時與國民黨保安團戰鬥並取得勝利的地方;境內吊水岩水庫為勺窩鄉、雍熙鎮灌溉農田、食用、照明用電和加工業用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經濟


全鎮以農業為主,主產玉米馬鈴薯小麥水稻大豆等作物,199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6686畝,產量4400噸,有香菇木耳蘿蔔等土特產和天麻、杜仲等名貴藥材,林業比較發達,“3356”項目工程、“長防林”工程,社會造林15000餘畝;草地較多,適宜發展畜牧業,現有4971頭牛,1128匹馬,生豬存欄達13223頭,羊存欄3290隻,副業、漁業也有較大的進步。鄉鎮企業主要是鄉鎮工業發展很快,現有煤窖152個,從業人員2088人,年產量達35萬噸以上,年產值達2555.52萬元,創稅收57.5萬元,實現利潤196萬元,為全縣主要產煤基地之一,境內大河路口、大馬來灣、三棵樹無煙煤因質優價廉,含硫量低聞名省內外,其他行業如建築、交通運輸等也發展勢頭看好。

社會


教育

文教、衛生同步發展。94年有公民辦小學22所,教師128人,學生201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0%以上。

醫療衛生

有衛生院1所,醫生19人,村衛生室及個體診所28個,從醫人員31人。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方面。已解決照明用電1834戶;自來水受益18個村,3124戶;通公路11個村,納水公路幹線從鎮境內經過。

行政區劃


騌嶺鎮下轄村民委員會(共計19個)大坪地、獅子山、坡嘎、海雍、舊院、小營、半邊街、鐵廠、河壩、左家營、羅家寨、老雞場、沙坪、果木、祠堂邊、小屯、幺岩、坪箐、大荒地。

政治


(一)鎮黨委的主要職能
鎮黨委履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的各項職責,其主要職能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的決定、決議,研究提出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的意見、建議和決定;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證本區域政權機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及章程行使職權,支持和保障村(居)民委員會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領導本區域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好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
(二)鎮政府的主要職能
鎮政府履行《地方組織法》規定的各項職權,其主要職能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上級黨委、政府及本級黨委的決定、命令;執行本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負責本區域內農業、林業、水利、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體育、民政、安全生產管理、村鎮建設、勞動保障和社會穩定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營造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國有資產、集體財產和各種經濟組織及公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