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馬橋鄉的結果 展開

白馬橋鄉

湖南寧鄉市下轄街道

白馬橋街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南端,東與歷經鋪街道相連,南與回龍鋪鎮毗鄰,西靠菁華鋪鄉,北接玉潭街道。寧橫高等級公路(省道S209線)橫貫南北,二環南路縱穿西東,為寧鄉中西部鄉鎮交通要道。

白馬橋街道總面積22.8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帶。轄白龍、仁福2個村,鳳形山、正農、白馬3個居委會,101個村民小組,9810戶,總人口達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679人,均屬漢族。

基本情況


解放前,此地屬洋泉鄉之九、十、十一保;解放初劃為正農、獅顧兩鄉,公元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時為白馬橋公社;一九六一年整社時,公社划小,沿用原名。西北有獅子山,岡巒起伏,地勢較高;東南緊接溈江,平緩舒展,境內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宜於種植。

環境資源


街道域內現有白馬湖、玉潭公園、沿江風光帶、珍洲、榴子洲、鱔魚洲、溈江、正龍古街等資源,風景優美,文化底蘊豐富,民風淳樸,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林業資源。全街道林地面積429.9公頃,其中商品林405.2公頃,省級公益林24.7公頃,市級公益林320公頃,林業資源主要分佈在白龍、白馬村。全街道森林蓄積量2010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5.26%,林木綠化率28.21%,主要樹種有國外松、馬尾松,零星樹木以樟樹為主。
白馬湖。原名白馬水庫、五指湖,位於白龍村與白馬社區交界處,湖區毗鄰寧鄉縣城,四周群山環繞,青山翠嶺,茂林修竹,蔥蔥鬱郁,綠茶爭艷,蒼翠欲滴;浩瀚湖水,碧波粼粼,泛舟湖面,漣漪蕩漾。水上白鷺逸步悠揚,野鴨戲水成趣,令人心醉神迷。白馬湖水域面積98000m2,庫容157萬m3,水庫最深處約40米,整個湖面呈五指狀,五指分別為0.8~1.5公里,每指成峽,乘舟蕩漾,水霧繚繞,滌盪心靈。湖中突起的山巒,黛色的巒峰,蔥鬱的樹木,鬥豔的野花,映在湛藍的湖面上,水光山色,是那麼地自然和諧,那麼地富有詩意。白馬橋街道政府將五指湖作為生態重點保護區,依據白馬湖旅遊景點綜合開發遠景規劃,本著環境保護與功能開發並舉的原則,將依託現有地勢地貌和生態資源,把白馬湖規劃建設成融水體景觀、森林景觀、自然景觀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氣候


白馬橋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8℃,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

發展現狀


“十二五”時期,白馬橋街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突出產業發展、招商項目、社會治理、城建城管、環境優化等工作,積極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與自然災害,統籌推進城鄉建設,開創了街道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獲評“省文明鄉鎮”、“省生態鄉鎮”、“市經濟社會發展十強鄉鎮”等榮譽。
綜合實力穩步增長。2015年,全年完成縣域生產總值40.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9億元;工商稅收入庫1.75億元。在全年宏觀經濟趨緊、房產市場庫存嚴重的大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績尤為不易。
發展活力不斷激發。始終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作為振興經濟、增加收入的重要抓手,不斷拓寬引資領域,千方百計加大投入,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城鄉品質的提升。幾年來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引進了以愛琴灣、龍泉美墅、和諧家園、黑金時代、皇庭尚品、金域藍灣、水木清華、公園道一號、鳳凰新城、江城地產等為代表的房產項目,以樂鮮面業、百人憶食品、花明成套、鍋燒百味、旌溈機械、中南散熱器、二機動車檢測站等為代表的工業項目,以汽車4S街區、正龍古街、湘寧駕考中心等為代表的商貿項目。這些項目(企業)的落戶為街道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發展環境持續改善。近年來,街道辦事處投資5億多元,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地方面貌煥然一新,發展環境得到優化。寧鄉一中附屬中學、濱江幼兒園、白龍幼兒園等學校建設不斷加強,319繞城線、榴子洲大橋、玉煤大道、仁福大道、金龍公路等道路實施建設,東四街、東五街、南興街、南吉街、幸福家園后側、金鳳路等多條背街小巷完成改造,排污管網全面鋪設,爛壩子實行改造,民兵渠完成護砌。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政法綜治群防群治,人口計生齊抓共管,安全生產常抓不懈,政務服務優質高效,創業富民全面鋪開,征地拆遷成效顯著,社會保障規範有序,文明創建氛圍濃厚,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幾年來,積極開展動物防疫、防汛抗旱、渠道清整、畜禽禁養限退等工作;按政策全面推進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和城鄉低保工作,街道52個組2163名失地農民通過養老保險審批,認真培訓農民工2000多人次,轉移勞動力10000餘人。此外,街道黨建、武裝、統戰、婦幼、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工作有聲有色,亮點紛呈,實現了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