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然塔的結果 展開
- 夷陵古城的城標
- 東流天然塔
天然塔
夷陵古城的城標
天然塔,塔名。“天然塔”的修建,與“陰陽先生”的相度不無關係。建塔之地被認為地勢低下,壘建塔台以期改變山川形勢,給當地帶來興旺。然而又認為一地興廢,因果何繁,豈是人力能輕易改變?建塔之舉,不免有使強之嫌。所以琢磨出個“自然塔”的名字,以表示建塔乃順勢作為,天然趣事耳!
天然塔美景
天然塔
(背景)
2009年3月,宜昌天然塔塔底改建為鮑翅酒店,書畫家舉水何東為酒店繪製宜昌八景。
[三游雨霽]
三游洞,位於宜昌市城北7公里西陵山的峭壁中腰。唐元和十四年,文學家白居易與其弟白行簡、詩人元稹同游此洞,因此得名。
[東山圖畫]
東山,位於宜昌市東5公里,山勢蜿蜒為宜昌屏障。山上,古代建有東山寺(明、清重修),寶塔河覽勝樓。可惜山上古迹解放前大都慘遭破壞,蕩然無存。現在這裡已成了“東山經濟開發區”。
[爾雅明月]
爾雅書院,在今宜昌市爾雅街,為清代重修。相傳為晉代文學家郭璞(字景純)流寓夷陵,注《爾雅》的著書處。
[五隴煙收]
五隴山,位於宜昌市東南大江南岸。五峰連峙、蜿蜒起伏,如游龍飛騰雲霧之中,而今這裡已是廠房林立、柑桔滿坡了。
[西陵形勝]
西陵山,位於宜昌市西北南津關的西陵峽口。江水於重巒迭嶂之中,直瀉峽口,破門而出,至西陵山下水勢轉平,豁然開闊,呈現險夷交替之奇觀。是古夷陵的門戶,楚蜀之要塞,至今山頂上尚有張飛擂鼓台等遺址。
[赤磯釣艇]
在宜昌市西北三江入江口的河道中,古代有一小島呈赤色日“赤磯”。傳說中的赤磯,曾是人們停舟垂釣的遊樂處,如今不過是供人指點的陳跡而已。
[黃牛棹歌]
黃牛峽位於三峽工程大壩下游、宜昌縣三斗坪鎮境內,西距宜昌40公里,以有黃牛岩而得名。古歌謠“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就指的是這裡。
[靈洞仙湫]
靈洞,又名龍洞和石門洞,位於宜昌市江南,洞室開闊,有清泉自石罅中流出,湫而如潭,冬溫夏涼。其石勢蜿蜒如龍伏而昂首出於洞之頂。洞外奇峰絕壑,翠屏壁立,山花爛漫,風景如畫。
明代崇禎末年,大學士文安之(夷陵人,1582-1659)認為原塔塔體低卑,塔寶狹窄,且年久失修,願慷慨捐資,把原來小塔拆掉,建一座高大宏偉的天然塔。在一切準備就緒,即將動工興建時,崇禎帝自縊與李闖王兵敗,清兵驥臨宜昌外圍,文安之無奈只好將建塔事宜停止,急離宜昌赴廣西、川東及鄂西各地
清代天然塔
宜昌天然塔
三游洞管理處在其網站上用這樣一段生動的文字介紹天然塔。磚石疊砌,八棱七層,高約42米,層層出檐,其下皆有斗拱裝飾。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剛負塔,形象生動。底層塔門西向大江,石額刻“天然塔”三字,邊框飾二龍戲珠及雲紋圖案;門楹刻:“玉柱聳江干,巍鎮荊門十二;文峰凌漢表,雄當蜀道三千。”塔內有145級石梯盤旋至頂。登臨塔頂,俯瞰宜昌港,舳艫相接,帆桅如林;對江五龍山,五峰連峙,蒼翠欲滴,狀若五龍蜿蜒臨江。每當朝陽初起時,塔光山影倒映江面,宛如一條巨型鋼鞭,壓在五龍之上,因而又有“鞭打五龍”之稱。
在徐經業等人建塔期間,東湖縣的佛教居士和僧侶向徐經業等提出在塔旁修建寺廟的請求,得到許可后在天然塔旁修建了寺院。院內設有禪堂、齋房、僧舌、會客室等與亭、榭多座,還有花園、場坪,佔地面積達30餘畝,其中僅塔與殿堂及附屬房屋佔地達10餘畝,命名為“天然塔廟”。廟門朝東北,修有一條寬近10米、長30餘米的廣闊通道。通道兩旁植有松柏樟桐等各種樹木,院內花園內植有各種花卉。
時任清東湖知縣的明佩有此云:“越葵丑初夏而塔以成……又構剎其旁,一切禪堂佛座之莊嚴,亭、榭、花木之壯麗,凡來登眺者,咸稱為勝地。”
上游觀塔
1947年,國民黨派學兵派佔據部分廟宇,將場坪作為練兵場,隨意摧毀林木花卉;又因主持僧吸鴉片,懶於勞作和管理,使天然塔的遊客銳減,直至衰落。
至解放前夕,天然塔處僧去廟毀,成為廢墟,田園荒蕪,野草叢生,呈現出一片凄涼景象,僅余天然塔仍然屹立在長江邊,安然無恙。一位長期居住在天然塔附近的市民告訴記者,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年幼的他便與兒時的玩伴經常來“寶塔”玩,當時還可以看到塔基上有許多各種形象的石雕羅漢,背負著“寶塔”,塔頂上還有一座銅人,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些珍貴的文物都被破壞。
宜昌天然塔內部
2001年前後,宜昌市對沿江大道延伸段進行規劃設計時,決定使用直線型。然而,天然塔臨江而立,施工方案中,沿江大道如果與天然塔擦肩而過,將給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然塔帶來多種威脅,施工時大型機械的震動會對塔造成傷害,道路投入使用后,車禍等意外事故也對塔構成威脅。在專家的建議下,宜昌市對沿江大道延伸段700多米路段進行調整,將該路段由直線變為一段曲線。由於改線涉及更多的拆遷成本、路線延長等問題,因而增加投資1000萬。目前,沿江大道延伸段人行道邊線距離天然塔約有50米,確保了天然塔的安全。
10月初,天然塔景區工程的一期工程已經開始施工。天然塔景區,將以天然塔為主體空間,藉助修建沿江大道留出的濱江綠化帶,復建天然塔故有的天然塔廟、塔林,並構建山門、牌樓、游廊、吊腳樓、合一亭,再建設地面文物館、三峽民俗樓等展館,採用明清風格,不僅風景宜人,更能讓人重溫歷史。
天然塔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