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區

湖北省宜昌市轄區

西陵區,隸屬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位於湖北省西部,宜昌市中部,長江左岸。地跨東經111°12′23″—111°22′02″,北緯30°40′49″—30°47′54″之間,總面積58.9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西陵區轄8個街道:學院街道、雲集街道、西陵街道、西壩街道、葛洲壩街道夜明珠街道、窯灣街道、經濟開發區。截至2020年11月1日,西陵區常住人口為537686人。

2018年,西陵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不含電力生產和供電)374.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29億元,可比下降1.2%;第二產業增加值111.81億元,可比增長2.9%;第三產業增加值261.99億元,可比增長9.6%。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不含電力生產和供電)404億元,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64億元,增長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1億元,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8%。全年共接待遊客195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26億元,同比增長15%。

歷史沿革


宜昌市西陵區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
據《宜昌府志》記載:夏、商、周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縣。“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後為歷代郡、縣、州、府的治所”。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夷陵之名始見於史籍。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
西漢,夷陵屬荊州南郡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
三國,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
西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
東晉,分夷陵西境(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岩至黑岩之間)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在於祈福分境置縣宜於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於史。
南北朝,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後周改為峽州。
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峽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
唐朝,改夷陵郡為陝州,領上述四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陝州,轄原四縣,仍屬山南東道。
五代,陝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復稱陝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四縣。元豐年間(1078~1085年)改“陝”為“峽”。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四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
明朝,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
清朝,順治四年(1647),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並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五縣及歸州、鶴峰二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四縣屬荊州府。
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宜昌被闢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
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
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八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
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九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
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
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
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
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
1962年6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署所轄。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
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1月,神農架林區劃歸宜昌地區領導。
1972年3月復為省屬。
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
1979年6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
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宜昌市設置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
1987年4月3日,成立西陵區籌備組。同年6月2日,成立區人大、政府、政協籌備小組。6月3日,成立中共宜昌市西陵區委員會。在籌建期間,區委設有:辦公室、組織人事組、宣傳組、政法組;政府設有:辦公室、財政科、文教衛科、民政街道科、農業科、城管科、商貿科、企業公司(含勞動人事)。11月18日,在西陵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選舉產生西陵區第一屆人民政府。 
2002年11月12日,中共宜昌市委編委辦公室同意學院街街道辦事處和鼓樓街街道辦事處實行整體合併,組建新的西陵區學院街街道辦事處,至此,西陵區轄1個鄉、1個開發區、6個街道辦事處。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西陵區在其中。
2020年7月22日,宜昌市西陵區“三村一社區”(南津關村、前坪村、龍泉山村、南津關社區)已劃歸夷陵區小溪塔街道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陵區位於湖北省西部,宜昌市中部,長江左岸。地跨東經111°12′23″—111°22′02″,北緯30°40′49″—30°47′54″之間。東南與夷陵區、伍家崗區相交,西南與點軍區隔江相望,北部與夷陵區山巒相接。總面積58.97平方千米。

地質

西陵區地質結構屬江漢平原沉降帶宜昌單斜拗陷西緣,即居於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的次級構造——宜昌單斜上,主要為距今1億年前白堊紀的河流、湖泊沉積而形成的紅色層狀地層。地層走向為北20°至東40°,向東南方向傾斜,傾角4°至8°。在距今約7000萬年時,我國大陸發生過一次被稱作“燕山運動”的規模巨大的地殼運動,至此以後,宜昌市區一直處於大面積間歇性的掀斜式整體上升狀態,其運動強度漸趨減弱,地殼處於相對穩定階段,無孕震構造。據1600多年的記載,地震烈度從未超過5級。國家地震局將宜昌市確定為不設防城市。即使三峽大壩修建后,發生誘發地震,其烈度也不會超過6級。 

地貌

西陵區風景
西陵區風景
西陵區地處黃陵山與江漢平原接壤的丘陵山區,北與夷陵區接壤,南與伍家崗區相連,西與點軍區隔江相望。東西(西壩——黑虎山)最大橫距10.02公里;南北(下桃坪——一馬路)最大縱距14.62公里。區內水域十分廣泛,長江經西北向東南呈“S”型流經本區;除長江外,流經本區的還有黃柏河,境內流長3.6公里;下牢溪,境內流長3.5公里。 

氣候

西陵區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處於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的交匯地帶,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6.8℃,年平均降水量1164.1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72.4天,年日照總時數1100~1300小時。 

水文

宜昌水系屬長江水系,西陵區水係為長江一級短支流,周家沖、貓兒沖和黃柏河、沙河為二級短支流,梅子埡為源頭,常年水位44.35米。全區有小(二)型水庫3座(石板水庫、貓兒沖水庫、焦家灣水庫),數百口堰塘,總蓄水能力80萬立方米,承擔著全區萬畝農田灌溉任務。 

土壤

西陵區窯灣鄉土壤分為紫色土、石灰土、黃棕壤、黃壤、水稻土及潮土6個土類。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西陵區轄10個街道:西陵街道、學院街道、雲集街道、西壩街道、葛洲壩街道、夜明珠街道、東苑街道、南苑街道、北苑街道、窯灣街道,區政府駐西陵街道。

人口民族


2004年末總人口402912人,出生人口2551人,出生率6.33‰;死亡人口973人,死亡率2.41‰;人口自然增長率3.92‰,同比下降2.31‰;計劃生育率99.88%。2005年末總人口372748人(戶籍數,不含東山開發區),其中城市人口365986人,農村人口6762人,出生人口6.63‰;死亡人口1644人,死亡率4.41‰,人口自然增長率2.22‰。2006年末總人口45.9萬人(公安戶籍人口,含宜昌開發區),出生人口2594人,出生率5.65‰;死亡人口1786人,死亡率3.89‰;人口自然增長率1.76‰。 
2004年在總人口中,男性23.68萬人,女性21.42萬人,分別佔總人口的52.5%、47.5%。2005年男性195771人,女性176977人,分別占人口的52.52%、47.48%。2006年男性245983人,女性213017人,分別占人口的53.59%、46.41%。 
2018年,西陵區常住人口(含東山開發區)54.29萬人。年末總戶數(含東山開發區)15.05萬戶,戶籍人口40.54萬人,城鎮人口比重100%。全年新出生人口3007人,死亡人口1090人。
2021年6月30日,宜昌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西陵區常住人口為537686人。

政治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
任蔚西陵區委書記

經濟


綜述

2004年,西陵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1.2億元(不含三峽、葛洲壩電廠和宜昌開發區),同比增長12.8%。全口徑財政收入5.19億元(不含三峽、葛洲壩電廠、宜昌開發區和市獨享的六個行業稅收)。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445萬元。從轄區一、二、三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0.27億元,第二產業20.66億元,第三產業30.27億元,比例為0.53:40.35:59.12。
201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不含電力生產)182億元,是2006年的2.2倍;財政總收入15億元,是2006年的2.8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49億元,是2006年的3.6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億元,是2006年的2.5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億元,是2006年的2.8倍;外貿出口2.23億美元,是2006年的2.9倍;直接利用外商投資2830萬美元,是2006年的1.4倍。
2018年,西陵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不含電力生產和供電)374.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29億元,可比下降1.2%;第二產業增加值111.81億元,可比增長2.9%;第三產業增加值261.99億元,可比增長9.6%。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0.08%、29.89%和70.03%,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發生一定變化,其中第一產業所佔比重減少0.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佔比重增長1.6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減少1.64個百分點。
2018年,西陵區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27.44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6億元,增長9.0%。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3.14億元,增長29.0%。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62億元,增長1.6%。
2018年,西陵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從投資結構看,城鎮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71.9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5.7%;城鎮5000萬元以下項目投資10.3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9.4%;房地產開發投資27.3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4.9%。
2018年,西陵區房屋施工面積168.63萬平方米,銷售商品房4739套,商品房銷售額29.81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43.23萬平方米,待售面積76.51萬平方米。
2018年,西陵區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55元,增長8.47%。

第一產業

2004年西陵區農業主要是以優質精品柑桔園、石板花卉苗木園、農家樂項目等為主要形式的觀光休閑農業。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4301元,同比增長5.6%。全區過一百萬元以上的花木生產企業6家,現已成為宜昌市鮮花、盆景、苗木、觀賞植物品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
2010年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21萬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農業產值3760萬元,增長11.7%;林業產值59萬元,增長13.5%;牧業產值2533萬元,下降20.4%;漁業產值619萬元,增長1.62倍;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50萬元,與同期持平。實有耕地面積113.13公頃。糧食產量364噸,油料產量0.9噸,蔬菜產量8542噸,水果產量17549噸,盆栽植物105萬盆;森林覆蓋面積3870畝,森林覆蓋率48%。肉類總產量2063噸,其中豬肉1324噸,羊肉4噸,家禽735噸。水產品產量369.4噸,其中鮮魚產量354.9噸。編製了《中國·宜昌蜜橘生態科技園總體規劃》,完成了500畝柑橘精品果園核心園建設。出台柑橘銷售獎勵政策,扶持發展了5家柑橘銷售合作社。 
2018年,西陵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14萬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農業產值3496萬元,下降3.54%;牧業產值927萬元;漁業產值113萬元,增長82.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78萬元,增長85.33%。
截至2018年末,西陵區耕地總面積15公頃。全年蔬菜產量1455噸,水果產量8887噸。

第二產業

2004年城區工業形成了以機械製造、精細化工、醫藥電子、服裝食品、建材等支柱產業為主的都市工業體系。全區包括宜昌船舶柴油機廠、宜昌船廠等中省企業在內的規模上工業企業共19家,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92億元。
2007年1至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315.49億元,增長25.4%,總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其中,11月份完成增加值29.58億元,增長23.1%。2007年1-10月進出口總額70275萬美元,同比增長57.7%,其中,出口49416萬美元,同比增長50.1%,完成市考核目標47082的105%,出口絕對值居全省第二位。截止到2013年經濟發展以鞏固加強第一產業、調整優化第二產業、突破性發展第三產業為目標。
2005年轄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家,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89532萬元,銷售收入54645萬元,利稅3156萬元。實施工業技改項目9個,完成技改投資8590萬元。
2010年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87.1億元(不含電力生產),比上年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1%,技術產業增加值加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34.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工業產品銷售率99.2%,低於同期0.3個百分點。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3億元,比上年增長26.5%。5個工業技改項目完成技改投入1.5億元。力帝機床的“力帝牌廢鋼破碎生產線”、民康製藥的“六味地黃丸”被評定為“湖北名牌產品”,富豪家私的“富澳家私”商標被認定為“湖北省著名商標”。 
2018年,西陵區1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34.92億元(不含電力生產和電力供應),比上年增長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0.45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97.7%,低於同期0.46個百分點。
2018年,西陵區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68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48.77億元,竣工產值68.16億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04.16億元,可比下降4.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1.13億元。

第三產業

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全年外貿出口總額13829.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4%;吸收外商投資2900萬美元,增長12.2%。中心商務區、商業步行街、易中物流分銷中心、宜洋汽車後市場、亞洲廣場·時尚匯等重點商貿物流項目建成營業,沃爾瑪、蘇寧電器等知名商貿連鎖企業入駐西陵。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14.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5.4億元,同比增長均為12%。 
2018年,西陵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77.8億元,位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長11.1%。全年外貿出口總額2366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7%;吸收外商投資2530.24萬美元。

文化


特色小吃

涼蝦以大米、玉米等為原料,以紅糖水為調料,清涼解渴,夏季勾兌冰水后飲用,深受宜昌居民喜愛的飲品。由路邊小販經營,多為家庭自製,價格約為一元一杯。
蘿蔔餃子是本地特產。製作: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黃豆和紅蘿蔔,用90%的大米和10%的黃豆浸泡5小時再磨成漿;蘿蔔切絲拌鹽、蒜蔥、辣椒粉等,有香菜更佳。油炸時,先在彎月狀鐵勺中放入底漿,再放上蘿蔔絲作餡,蓋上漿,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可。
涼拌魚腥草
又名節節根、節兒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莖葉有魚腥味而得名,全草可入中藥。宜昌市境內均有生長,多為野生,栽植人工栽植。一年四季都有上市(春季最多),以莖肥嫩者為佳。
據說這個小吃是來源於四川、重慶一帶。也難怪,宜昌是個和重慶比較相似的城市,方言、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是如此,當然香辣蝦的味道也是辣得過癮。
合渣
合渣又名懶豆花,是土家族的傳統小吃。其製作程序是:將黃豆洗凈用水泡脹后,連豆帶水在石磨上一轉一轉地磨成漿,架火煮開,然後放入切好的新鮮蘿蔔菜葉,再煮開,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的合渣
炕洋芋也是土家人的傳統小吃,“炕”是當地的方言,是煎炒燜炸之外的一種做菜方式。“洋芋”就是土豆。其做法是,先將洋芋刮皮洗凈,放在鍋里煮一煮,不等全熟撈起來,立即放在鍋里炕,放進菜油或漆油,翻來複去將表皮炕得焦黃,再放進鹽,蒜末、辣椒粉,拌勻即可。 

地方特產

柑桔
西陵區出產柑桔,歷史悠久,屈原的《桔頌》,證明至少兩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由於宜昌地理氣候環境優越,宜昌栽桔,遠非“千樹”,而是居全省之冠,1991年產量達13萬噸以上,且有著眾多的優良品種。 
臍橙
因果頂生一小次果,隨實膨大,開裂呈臍狀,故名臍橙。又名抱子橙,無核橙。果實成熟呈圓球形,大則橙紅,肉脆芳香,味甜汁多,嫩而無渣。港、澳外,還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
從錦橙芽中選育出的新品種。其特徵是:果形端正,果色橙紅,皮薄肉嫩,酸甜可口,品質上等,11月中旬成熟。主要產地為宜昌縣三斗坪太平溪一帶。曾獲湖北省科技成果獎
桃葉橙
葉片狹長似桃葉。1959年開始,從眾多甜橙中篩選出的優良品種。果面橙紅、光滑、皮薄、籽少、質脆、甚甜、清香、汁多。
獼猴桃
野生品種較多,以中華獼猴桃為優。漿果可食,汁多清香,含有多種維生素及脂肪蛋白脂和鈣、磷、鎂、鐵、果膠等物質,是釀酒和果醬罐頭生產的原料。
白花桃
又名秭歸白花桃。以花瓣和果皮均為白色而得名。六月成熟,形長圓,頂端稍尖,果皮密被短柔毛。果肉白色,或淡綠色,汁清香,脫核,品質優良。加工的罐頭暢銷省內外。
板栗
是宜昌市傳統土特產,以宜昌、秭歸、長陽等縣產量最多。
柿子
柿子分為食用柿和油用柿柿子大類。食柿子柿子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味甜汁多,可生食,也可製成柿餅、柿干等。亦可加工為柿蜜、柿糖、霜糖。還可釀酒制醋。柿餅、柿柿子以入柿柿柿子柿是化工原料。其加工製品遠銷獨聯體、日本、香港等地。
金水梨
果成熟早,呈金黃色,果大,肉厚、皮薄、味香、嫩脆、汁多、酸甜適度。此梨產於當陽市,80年代引進的優良品種。

交通


宜昌西陵已形成了水運、鐵路、公路、航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是鄂西渝東重要的區域交通樞紐。
西陵區交通
西陵區交通
水運長江橫貫宜昌237公里,境內有長江八大港口之一的宜昌港。宜昌港新集裝箱碼頭年吞吐能力為86萬噸、集裝箱4萬標箱、靠泊能力1500噸級。3000噸級船舶及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上海。宜昌港為國家一類水運口岸,可江海聯運。境內已建有四座跨江大橋,第五座跨江鐵路大橋正在興建。西陵—上海:1751公里;西陵—重慶:648公里。 
鐵路運輸南北鐵路大動脈之一焦柳鐵路縱貫宜昌西陵。火車站已開通至北京、上海、西安、太原、廣州、深圳、無錫、湛江等直達車次。西陵到武漢之間的城際直通鐵路正在興建,2011年將建成通車,屆時上海至重慶沿江鐵路將全程貫通。西陵—北京:1432公里;西陵—廣州:1647公里;西陵—成都:1000公里。 
公路運輸以高速、國道和省道為主幹的公路運輸網四通八達。滬蓉、杭(州)蘭(州)、襄(樊)宜(昌)、宜(昌)湘(石門)高速在宜昌西陵交匯。其中滬蓉高速宜昌至上海段(1300公里)已全程貫通,杭蘭高速正在興建,宜襄高速即將建成通車,宜湘高速已動工興建。318、209、055國道從不同方向穿越宜昌全境。宜昌西陵已實現至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的全程高速。宜昌—上海:1400公里;宜昌—武漢:300公里。 
航空運輸距離三峽地區唯一的4D級民用機場三峽機場40km,設計年客運吞吐量140萬人次,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深圳、昆明、重慶、南京等20多條國內航線,為國家一類空港,已開通直飛日本、香港的國際包機業務。 

社會


科技

2010年受理專利申請255件,授權專利88件。舉辦科普(技)講座54次,參加人數68000人次,舉辦專題科普(技)展覽48次,科普展覽受眾人數68000人次,發放科普宣傳資料100000份,青少年科技競賽2次,青少年科普講座(報告)21次,受眾人數19852人次。全區新增合加資源、宜昌船舶柴油機有限公司、葛洲壩五公司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2018年,西陵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家;申請發明專利933件,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市前列。
2018年,西陵區本級財政預算科技支出3638萬元,比上年增長5.8%。
2018年,西陵區開展各類科普宣傳活動60餘場次,惠及15萬餘人次。組織3000餘名中小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節活動,其中2000多人次獲獎。

教育

2010年全區有大學3所,中學16所,小學21所,其餘各類職業教育學校與技能培訓機構63所。其中小學在校學生22058人,各類教職工、教育行政人員1408人,小學專任教師1199人,小學校舍建築面積88850平方米。幼兒園27所,在園幼兒3747人,其中學前班258人;幼兒園教職工474人;幼兒園佔地面積4174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4784平方米。全年共投入1300多萬元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1614萬元;葛洲壩實驗小學體操館和綠蘿路小學建設順利推進,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啟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學校特色文化建設,西陵教育均衡發展品牌基本形成。完成了40個社區圖書室、全共享中心共享中心享支中心和56個基層服務點建設。 
截至2018年底,西陵區有中學11所,小學21所,幼兒園39所。其中中學在校學生6872人,教職工683人,中學專任教師675人;中學學校(含民辦)佔地面積32286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30586平方米。其中小學在校學生19764人,教職工1090人,小學專任教師1085人;小學學校(含民辦)佔地面積22228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45515平方米。其中幼兒園在園幼兒9726人,幼兒園教職工1578人,園長39人,專任教師903人;幼兒園(含民辦)佔地面積1135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91582平方米。

體育

2010全區現有公共文化場所34處,晨晚練健身基地104個,健身園46處,文體活動室75個,農村文體活動室7個,農民籃球場10處,文化中心戶78戶,開闢文化長廊達2萬平方米,文體活動場所1174處。有文化藝術團89個、健身隊伍138多支、文體行業協會組織22個,文體骨幹達2000多人。有乒乓球培訓中心7個,國民體質監測站8個。全年舉辦綜合運動會3次,單項比賽70次,全民健身活動120次,參加活動人數10萬餘人次。在省、市級比賽中榮獲金牌27枚、銀牌56枚。 

衛生

2010年醫院和衛生院床位4336張,其中醫院4052張。衛生工作人員7318人,衛生技術人員6132人;衛生機構房屋建築面積56.72萬平方米,業務用房33.62萬平方米。窯灣衛生院建成投入使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服務站建設得到提檔升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截至2018年底,西陵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4家。宜昌市衛生健康委直管的醫療機構有10家,其中三級醫院2家,三級專科醫院1家,三級專科醫院1家,二級綜合醫院1家,二級專科醫院5家。西陵區衛生健康局管理的醫療機構有164家。其中一級醫療機構10家,社區衛生機構及村衛生室20家(西陵醫院與西陵區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窯灣鄉衛生院與西陵區西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停業2家,企事業醫療機構26家,停業4家,個體醫療機構108家,停業7家。

社會保障

2018年,西陵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3119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35%,轉移農村勞動力156人。完成社保擴面7995人次,其中企業養老保險1470人次、失業保險1470人次、醫療保險2115人次、工傷保險1470人次、生育保險1470人蔘保人員城鄉居參參保人員員保參保129747人,全年共計就診51695人次,醫療總費用13677.17萬元,統籌支付5993.74萬元。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建檔率84.37%。

旅遊


西陵峽
西陵峽西起香溪口,東至南津關,歷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灘多水急、行舟驚險而聞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經過對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壩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勢已趨於平緩,然綺麗景觀如舊。
長江三峽大壩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
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水利發電工程,是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9m,壩高185m,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建成。
濱江公園
濱江公園位於宜昌市城區中心,橫卧在長江之畔,長10.5公里,平均寬65米,佔地面積35公頃,其中綠地面積28公頃,是一座依街傍水的開放式公園,是長江沿線最長最美的大型公園。 
兒童公園
兒童公園於1956年建園,原名西陵公園。1986年更名為兒童公園,由原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同志親筆題寫園名。公園佔地面積200餘畝,其中水域面積18畝,綠化覆蓋率86.26%以上。園內主要景點有交通遊藝場、荷花池,湖心亭,山海關及兒童樂園、動物園等。 
夷陵廣場
夷陵廣場位於宜昌市城區繁華的商貿中心,東臨國貿大廈、西臨九州購物廣場、南接廣場路、北臨西陵一路。東西長300米,南北寬184米,佔地面積5.52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4.8萬平方米,於1997年三峽大壩截流之際建成並對外開放,被市人大確定為城區首批永久性保護公共綠地。
鎮江閣
鎮江閣位於宜昌市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下游約4000米處的長江岸邊。鎮江閣有“天下第四樓”之稱,氣勢雄偉,威鎮三江。鎮江閣始建於1699年,今為20世紀80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築,系市內商賈集資興建,是宜昌歷史上用作糧食交易的場所。原來的鎮江閣規模很小,為磚結構,已不復存在,后改名為“楊泗廟”。
宜昌快樂谷
宜昌快樂谷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峽口風景區(西陵區南津關路9號),是國家4A級旅遊名勝風景區,地處峽口風景,長江咽喉地段三峽的進出口、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南津關處,離宜昌市僅8公里,快樂谷主要由三峽蹦極、大擺錘、飛天滑索、峽谷鞦韆、三峽攀岩、拓展訓練、龍舟競技、餐飲住宿、旅遊觀光、特色文藝演出等組成。 

獲得榮譽


2021年2月9日,被湖北省民宗委命名為2020年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