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馬欄村的結果 展開

馬欄村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轄村

馬欄村,又名“馬蘭村徠”,因明代曾為圈放馬匹之地而得名,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下轄村,中國傳統村落,地處太行山余脈,村域面積16.34平方公里。區劃代碼為110109106203,長途區號為010,郵政編碼為102300,車牌號碼為京。

馬欄村依山勢而建,以龍王廟為中心,受地形限制,沿山體呈帶型展開,為北方少有的沿水街逐漸發展形成的村落。村莊位於清水河南岸,地勢複雜,高差較大,道路不成系統,聚落略成長方形,所在的馬欄溝是清水河的主要溝谷之一,因村內有蕭克將軍、鄧華將軍所領導的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馬欄村被稱為“京西第一紅村”。

歷史沿革


馬欄村始建於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明代,馬欄村屬於順天府宛平縣,為圈放馬匹之地,故名馬欄。
明萬曆年間,有養馬與管理馬匹的馬官八名。
明永樂年間,遷靈桂川馬欄村安家。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冀熱察軍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蕭克將軍在齋堂組建了冀熱察挺進軍。
馬欄村
馬欄村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中國共產黨在門頭溝區境西部創建了以齋堂川為中心建立了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並建立了馬欄村第一屆黨支部。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0月,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以及被服廠、槍修所、醫療所等部門、單位進駐馬欄村。

地理環境


村落格局
選址理念
馬欄村地處太行山脈,群山環抱,北近齋堂水庫,西眺西達摩自然風景區,東與雙龍峽自然風景區相隔,選址具有典型的背後有山可靠、面前有水環繞的有利格局。
空間布局
馬欄村歷史街巷利用山地本身的層次性和立體性,與山體渾然一體,自由發展,隨著地形的起伏,街巷空間層次也隨之豐富,街巷現狀整體保存情況較好,呈枝狀排布,整體尺度、走向延續歷史格局,鋪裝形式多以碎石板鋪成,通向歷史建築的路面有紅磚鑲嵌的引路標識,獨具特色。
建築特色
馬欄村傳統建築受京城文化影響,在建築總體型制上為京派風格,延續北方傳統民居建築特色,色調古樸淡雅,落落大方。
馬欄村街景
馬欄村街景

人口民族


位置境域

馬欄村隸屬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地處太行山余脈,北距齋堂鎮鎮政府所在地東齋堂4公里,距離109國道6公里,村域面積16.34平方公里。
馬欄村
馬欄村

地形地貌

馬欄村地處太行山脈,山區以溝谷生態環境為主,擁有千溝萬壑,主要溝谷有梨園溝、長榆溝、羅班溝、水滸溝、塔院谷、太槽礦、羅子峪等。馬欄村的山石類型屬火山岩,護有兩項世界地質學界關注的地質現象:一是百花山冰河時期堆積層所堆積形成的馬蘭台,即有20萬平方米左右規模的齋堂小平原,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有著獨特的地質學價值;二是形成於距今3萬年左右的晚更新世的“馬欄黃土”,是馬欄村附近的黃土階地,被地質學家認定為第四紀黃土堆積的標準地層。

植被

馬欄村森林覆蓋率98%,植物資源豐富,共有植物種類100科、708種,包括北京市稀有的漆樹

氣候特徵

徠馬欄村年均氣溫9—10攝氏度,年降水量700毫米以上。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馬欄村動物種類700餘種,主要有豹、狍子、野山雞、狐狸、青羊、獾、鵲、野鴿等。
馬欄村
馬欄村

人口

據2020年3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馬欄村以漢族為主,戶籍人口837人,常住人口550人。

經濟


據2020年3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馬欄村村集體年收入為3316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為13142元。

旅遊


景點

馬欄森林公園
馬欄森林公園是在馬欄林場基礎上建設的,1999年6月9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政府闢為市級森林公園。距市區70公里。經營總面積5799畝,最高峰老龍窩海拔1646米。森林公園裡由佛爺頂至老龍窩是一片高山草甸,春、夏、秋三季鮮花盛開,峰頂可靜觀日出。水壺港有大小龍潭,怪石嶙峋,常年流水,瀑布重疊,甚為壯觀。谷中石人、石蛤蟆、活動石等景觀奇特有趣,參天大樹整齊美觀。同時,該公園又是通往靈山、百花山、龍門澗、珍珠湖等景區的樞紐。
馬欄村
馬欄村
龍王觀音寺
龍王觀音寺始建於金元時期,明成化、嘉慶年間重修,佛教建築,老百姓稱之為龍王廟或大廟。《宛屬雜記》中有詳盡記載:“龍王觀音寺,先朝至正中建,舊名龍王廟,成化年村民於仲全重修,嘉靖三年(1524年)改今名。現僅存禪林大殿。 
馬欄村
馬欄村
龍王觀音寺禪林大殿現為北京市門頭溝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挺進軍司令部舊址
挺進軍司令部舊址現為陳列館,展室面積240平方米,分6個展室。序廳為恢復司令部舊址原貌,以陳列八仙桌、太師椅、檔案櫃、文件櫃等實物為主;第一展室陳列內容為挺進軍的組成;第二展室陳列內容為英雄的馬欄村;第三展室陳列內容前半部分為英雄的馬欄村,後半部分為魚水情長;第四展室陳列內容依然為魚水情長;第五展室陳列內容為共和國的將軍。 
1981年,門頭溝區政府公布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為門頭溝區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北京市市政府公布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馬欄村村民把挺進軍司令部舊址所在的四合院加以修繕,建成了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並免費開放。這是北京第一家農民集資建立的陳列館,也是中國第一家村級抗戰紀念館。
蕭克故居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挺進軍司令部設在馬欄后,蕭克將軍在此生活休息。故居現已作為馬欄村的鄉情村史陳列室使用,村中定期維護,保存較好。
古戲台
古戲台大殿相對而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坐北朝南,建於1.4米高台基上。戲台為“馬蘭事件”的發生地,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6月26日,日軍賴野隊長帶領一百餘人保衛馬蘭,逼問尚未轉移的老人、婦女兒童抗日家屬,63歲的張蘭珠老人挺身而出,說“我是共產黨員幹部家屬,與老百姓無關”,此後死於賴野刀下,日軍臨走手抓走40餘人,並放火燒60餘間民房。此事被後人稱為“馬蘭事件”。

代表人物


歷史名人
蕭克,清光緒三十八年(1908年)出生於湖南嘉禾。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參與了創建井岡山根據地25歲當軍長,27歲率領紅六軍團先遣西征,拉開了萬里長征的序幕;29歲正式被任命為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30歲率八路軍進逼北平,建立了敵後根據地;40歲參與指揮第四野戰軍進軍中原、解放全中國的鬥爭。 
馬欄村
馬欄村
杜春永,男,中國共產黨黨員,原建築材料工業部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原國家建材總局副局長,原國家經委經濟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原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 
張蘭珠,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救鄉親英勇就義,1955年10月9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發光榮紀念證,發到張蘭珠的後代手中。 
於貴賢,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師軍法處處長。 
張秀林,山西省煤炭管理局物資處長,銅川礦務局王石窪煤礦黨委書記。 
艾德懷,時任馬欄村黨支部書記,1958年領導的初級社、高級社曾獲周恩來總理親筆簽發的獎狀。

文化


民間習俗
馬欄村歷來把“臘八”視為年節到來的信號,所以人們一語雙關地說:“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除熬臘八粥外,還有用米醋泡臘八醋的習俗。 
貼春聯的習俗歷史悠久,一直延續至今。貼門神,門神主要是沿用唐代傳下來的白臉和黑臉。 
在馬欄過清明節,有大小清明之說。清明當日為大清明,前一日為小清明,只是傳下來這樣的說法,並無什麼不同的活動。馬欄村上墳祭掃和齋堂不同,齋堂是1號上新墳,2號上老墳,馬欄是2號上新墳,3號上老墳,至於馬欄上墳因何比齋堂晚一天,古來如此,原因不詳。
傳說故事
● 龍女廟的傳說
馬欄村的龍王廟建在村裡,由於離水比較遠,就又在水滸巷龍潭處蓋了一座龍女廟,讓龍女來掌管馬欄地區的風調雨順。龍潭處有一塊一、二百平米的大平石頭,是進山幹活,過路行人,放羊的涼羊,趕腳的歇腳,吃喝拉撒,想方便找個辟靜地方就方便的好地方。龍女又嫌臟又怕亂,一夜向上搬了二、三百米,搬到了劉家溝。這樣,水滸巷就有新龍潭、舊龍潭之說,後來龍女廟一直在新龍潭,到文革被毀。

特產美食

馬欄村主要物產為玉米、穀子、雜糧,果樹主要是核桃、山杏、梨等,沒有主打的名特優產品。

獲得榮譽


2013年8月26日,馬欄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2018年3月,馬欄村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2019年7月28日,馬欄村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19年12月31日,馬欄村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交通


1、公共交通:北京地鐵一號線蘋果園站換乘公交929路支線在齋堂鎮下車,然後再乘計程車到馬欄村。
2、自駕線路:北京城區阜石路或蓮石路到門頭溝,再沿109國道到齋堂鎮附近85公里處,見馬欄村路牌向左行使即可到達。
村內導覽
1、紅色紀念區遊覽線
挺進軍路——冀熱察挺進軍陳列館——紅色講解區——小延安紅色創意街——演繹戲台——大食堂——革命之路
2、村域遊覽線
觀光休閑新村——紅色觀光紀念園——紅色拓展體驗園——馬欄休閑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