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堂鎮
北京市門頭溝區轄鎮
齋堂鎮,北京市門頭溝區下轄鎮,位於東經115°32′46"~115°50′07″,北緯39°54'02″~40°08'00″之間。地處門頭溝區西部山區,東與雁翅鎮、大台街道相鄰,南接房山區大安山鄉,西與清水鎮接壤,北鄰懷來縣官廳鎮,鎮域面積382.17平方千米。
唐代時期,齋堂地區屬廣平縣。遼金時期,屬玉河縣。元至明清時期,屬宛平縣,後為宛平縣八區齋堂鄉。抗戰時期八路軍進駐齋堂川,建平西抗日根據地,屬昌宛縣。解放后屬河北省宛平縣。1952年,屬北京京西礦區。1958年,屬門頭溝區。1990年2月,設齋堂鎮。1994年,沿河城鄉併入。2001年,軍響鄉併入。截至2018年末,齋堂鎮有戶籍人口有13677人。截至2019年10月,齋堂鎮下轄1個社區和2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齋堂鎮東齋堂大街45號。
2011年,齋堂鎮工業總產值達到7802萬元,比上年增長26.7%,工業增加值1642萬元。財政總收入310.4萬元,比上年增長118%。實現稅收2310.5萬元。從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4.3萬元,增值稅94.4萬元,企業所得稅39.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4%、133%、236%。人均財政收入230.5元,比上年增長117.3%。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齋堂鎮為國家衛生鄉鎮。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鞏縣第五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三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邵安聯保、干柏聯保併入回郭鎮聯保。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解放,建立鞏縣回郭區人民政府。
1953年,稱為鞏縣人民政府回郭鎮公所。
1958年8月,成立回郭鎮衛星公社。
1961年,改稱回郭鎮區公所。
1968年,改稱回郭鎮公社。
1983年12月,改為回郭鎮。
2011年末,回郭鎮轄東廟、小訾殿、清東、清中、清西、柏漫、南羅、北羅、馬口、李溝、盧醫廟、北寺、向陽、李邵、駐駕庄、劉村、柏峪、柴溝、乾溝、前庄、北楊庄21個村民委員會,設有22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回郭鎮轄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廟村長城路42號。
回郭鎮區劃詳情 | ||||||
小訾殿村 | 清東村 | 清中村 | 清西村 | 柏漫村 | 南羅村 | 北羅村 |
東廟村 | 馬口村 | 李溝村 | 盧醫廟村 | 北寺村 | 向陽村 | 駐駕庄村 |
前庄村 | 北楊庄村 | 李邵村 | 劉村村 | 柏峪村 | 柴溝村 | 乾溝村 |
回郭鎮地處鞏義市西南部,東與芝田鎮接界,南與魯庄鎮毗鄰,西與洛陽偃師市顧縣鎮接壤,北隔伊洛河與洛陽偃師山化鄉相望,全鎮行政區域面積47.07平方千米。
齋堂鎮
回郭鎮地處嵩山腳下,伊洛河畔,鎮內地勢平坦,形成半灘半嶺地貌,南崗丘嶺起伏,北灘沃野平曠,最高點在北羅村嶺山邵屋子,海拔204米,最低點在清東村內灘蛤蟆窪。
回郭鎮的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和乾旱。水災集中於每年的7~8月,最嚴重的發生於1982年7月29日~8月3日,造成百年不遇的大災,5處決口,造成7個村民委員會共計170個村民小組,4898戶22910人受災。15960間房屋倒塌,20300畝莊稼被淹,近萬畝嶺地秋作物倒伏,大部分水利工程和水利設施被沖毀,鎮村企業被迫停產,部分學校不能開學。
2011年末,回郭鎮轄區城鎮常住人口10.11萬人,另有流動人口12800人。總人口(含流動人口)中,男性5.92萬人,佔52%;女性5.47萬人,佔48%;14歲以下19700人,佔17.3%;15~64歲8.46萬人,佔74.3%;65歲以上9600人,佔8.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38萬人,佔99.99%;回族67人,佔0.05%。2011年,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長率5.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22人。
截至2018年末,回郭鎮戶籍人口93339人。
2011年,回郭鎮財政總收入2.4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億元,比上年增長2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3億元,增值稅1億元,企業所得稅3000萬元,個人所得稅6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4%、19%、14%、28%。人均財政收入3000元,比上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13511元。
2018年,回郭鎮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6.1億元,其中地方級完成3.3億元,同比增長38.5%,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303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069元。
截至2018年末,回郭鎮有537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者綜合商店75個。
2011年,回郭鎮有耕地面積3.6萬畝,人均0.3畝,林地面積0.7萬畝。
2011年,回郭鎮農業總產值14753萬元。
回郭鎮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3741噸,其中小麥8260噸,玉米11400噸。
回郭鎮的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2011年,種植面積150畝,產量13噸;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其中花生262噸,大豆14噸;蔬菜種植面積1300畝,產量3683噸,主要品種有白菜和蘿蔔,其中回郭鎮包心大白菜知名度較高。
回郭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3萬頭,年末存欄1.7萬頭;羊飼養量2900隻,年末存欄1800隻;牛飼養量3600頭,年末存欄2600頭;家禽飼養量10萬羽。
2011年,回郭鎮生產肉類2.1噸,其中豬肉1.8噸;鮮奶0.2噸。
截至2011年末,回郭鎮有防護林6200畝,經濟林500畝。
2011年,回郭鎮有大型農業機械135台(輛)。
回郭鎮是鋁加工產業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電線電纜、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61億元,比上年增長8.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4家,職工15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6家,職工6200人,實現營業收入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7%。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5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10家。有鋁加工產業集群鞏義市產業集聚區。
2011年末,回郭鎮有公交線路2條,城鄉公交車達40餘輛,年客運量211萬人。
2011年末,回郭鎮有文化站1個,圖書室22個。舉辦的活動有一年一度的“初七”大會。各村都建有劇場,門球場等活動場地,定期舉行周末文藝活動。
2011年末,回郭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622人,專任教師77人;小學12所,在校生4367人,專任教師3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57人,專任教師15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2%,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800人,專任教師82人。1個農機科研培訓基地,1所種子站。
2011年末,回郭鎮有3所醫院。21個村民委員會全部建成標準衛生所。
2011年,回郭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78萬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2‰、0.4‰、0.8‰。
2011年,回郭鎮有農村各類優撫對象230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50萬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4000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85戶,人數2178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7人,支出1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0人次,支出10萬元。
● 郵政電信
2011年,回郭鎮固定電話安裝率97%,網路普及率達75%。電信企業,服務網點17個;固定電話用戶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4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00%。
● 給排水
2011年末,回郭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7.5千米,生產能力830噸/日,年工業用水11萬噸,生活用水42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7%,年人均生活用水41.3噸,排水管道4.5千米。
● 供電
2011年末,回郭鎮擁有6座11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變電站,綜合電壓合格率95.4%,供電可靠率98.7%。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回郭鎮園林綠地面積6.2公頃,其中:公共綠地5.1公頃,綠化覆蓋率41%,人均綠地面積7.2平方米。
名稱來歷
回郭鎮舊稱灰坡頭,因唐時汾陽王郭子儀轉戰於此,得名回郭。
民間藝術
回郭鎮為中國經濟文化名鎮、全國千強鎮、發展改革試點鎮。
回郭鎮為國家級經濟發達鎮、國家級重點鎮、省級重點示範鎮、河南省衛生鎮。
1987年,回郭鎮被授予“河南省先進文化中心”稱號。
1997年和2001年,回郭鎮兩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回郭鎮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9月11日,回郭鎮入選“2018中國中部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2019年10月,回郭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