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杜相公書

謝杜相公書

《謝杜相公書》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該文屬於文言文。

作品原文


謝杜相公書
伏念昔者,方鞏之得禍罰於河濱,去其家四千里之遠。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險,為其阻厄。而以孤獨之身,抱不測之疾,煢煢路隅,無攀緣之親、一見之舊,以為之託。又無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勢,下之可以動俗。惟先人之醫藥,與凡喪之所急,不知所以為賴,而旅櫬之重大,懼無以歸者。明公獨於此時,閔閔勤勤,營救護視,親屈車騎,臨於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於左右,而醫藥之有與謀。至其既孤,無外事之奪其哀,而毫髮之私,無有不如其欲;莫大之喪,得以卒致而南。其為存全之恩,過越之義如此。
竊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頌推說者窮萬世,非如曲士汲汲一節之善。而位之極,年之高,天子不敢煩以政,豈鄉閭新學危苦之情、叢細之事,宜以徹於視聽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盡於鞏之德如此。蓋明公雖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愛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於自然,推而行之,不以進退。而鞏獨幸遭明公於此時也。在喪之日,不敢以世俗淺意越禮進謝。喪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陳,徘徊迄今,一書之未進。顧其慚生於心,無須臾廢也。伏惟明公終賜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義而無有所私,則鞏之所以報於明公者,亦惟天下之義而已。誓心則然,未敢謂能也。

作品註釋


伏念:恭敬地想。古代敬詞。伏:趴在地上,表示恭敬。
埭(dài):土築的河堤。
堰(yàn):河堰,比堤小。
厄(è):阻塞,窮困。
煢(qiónɡ)煢:孤獨無依。
隅(yú):角落。
旅櫬(chèn):在旅居之地停放靈柩。櫬,棺材。
明公:古代對高級官員的尊稱,指杜衍
閔(mǐn)閔:憂慮,擔心。
唫(yín)訟:通“吟頌”,歌吟稱頌。
推說:稱讚,稱道。
窮:盡。
曲士:見識不廣的人。
汲(jí)汲;忙碌奔走的樣子。
鄉間:鄉里。
藂:同“叢”,雜亂。
徹:貫通,引申為充塞,灌注。
蓋:發語詞。
越禮:違禮。古人在守孝期間,不得拜親會友。
顧:只是。
須臾(yú):片刻,一會兒。
伏惟:祈禱,祈願。
亮察:明鑒,諒解。

作品譯文


回想當年,正是我在黃河邊遭受災禍的時候,離家鄉有四千里之遠。向南眺望,只見迅猛的黃河,寬闊的淮水,連綿不斷的土堤水堰、江河湖泊,天下之險要之地,我被這些山川險阻所妨礙無法順利回鄉送葬。我孤身一人,對著意想不到的災難,孤單無依,徘徊路旁,沒有可以投靠的親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為生活的依託;對上既沒有卓越的品行可以感動官僚紳士,對下也沒有財富和權勢可以動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的醫藥和所有治理喪事急需的物資,不知道應該倚賴誰,而且寄存異鄉的靈柩又這樣沉重,我非常害怕無法把它運回。惟獨您在這個時候,殷勤幫忙,營救看護,親自屈駕前來,來到黃河,使我在先父病重期間,能夠在他身邊專心致志地護理奉侍,而醫藥問題也有人一同商量了。直到我成為孤兒之後,沒有雜事干擾我為先父盡哀,就連一些微小的內心慾望,也沒有不如願的,因而使這場最大的喪禮,能回到南方家鄉去完成。您對我體恤成全的恩德,是這樣的超越常情啊!
我私下認為您輔佐天下的道義,都會受到千秋萬世的謳歌頌揚,推崇稱道,並不像見識狹隘的人那樣苦苦追求一個小節上的完美。您的地位到了頂點,而且年事已高,皇上也不敢用政事去打擾您,難道我這個來自窮鄉僻壤的後生,應當用危急痛苦的心情,雜亂細小的事務,去充塞您的耳目,承蒙您的體貼嗎?但是您卻念及先父的舊情,儘力援助我,以至於這麼大的恩情啊!您雖然不能重新掌握天下的政事,但是您那愛護培育天下的人才,不忍心讓一個人流離失所的道義,都是出於自然的天性,而且繼續堅持推行,並不由於任職或退位而有變化,而我惟獨在這個時候有幸遇到了您!
在我守喪期間,不敢按照世俗的淺薄人情,違背俗禮去向您表示謝忱喪服解除后,又想到您對我的大恩無法形容,幾句空話不足以詳盡地表達我的心意。反覆考慮,直到現在,連一封信也沒有進獻,只是覺得心裡很慚愧,一刻也不能忘記。希望您終究會諒解我的!您堅守胸懷天下的道義,沒有一點私心雜念,那麼我用來報答您的東西,也只能是胸懷天下的道義罷了。我發自內心如此真誠地許願,但不敢說肯定能實現。

作品評析


曾鞏之父曾易占,從江西來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陽忽患重病。杜衍前往探視,多方營救;易占死後,又幫助料理後事,使曾鞏擺脫了孤立無援的困境。事隔多年之後,曾鞏滿懷酸辛與感激的心情寫了這封信,訴說自己當時孤獨無依,哀苦無告,大禍臨頭,束手無策,對杜衍的及時援助和熱情關懷,表示真誠的謝意。突出讚揚了他雖然不在相位,但仍然“愛育天下之人才”的高尚品德。最後表示,既然杜衍能以關心天下大事的政治責任感愛護人才,他也要用同樣的態度加以報答。

作者簡介


謝杜相公書
謝杜相公書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進士第。嘉佑二年(1057年),39歲的他才考取了進士,被任命為太平州司法參軍,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熙寧二年(1069年)先後在齊、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頗有政聲。元豐三年(1080年),徙知滄州,過京師,神宗召見時,他提出節約為理財之要,頗得神宗賞識,留三班院供事。元豐四年,神宗以其精於史學,委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次年卒於江寧府。理宗時追謚“文定”。曾鞏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現並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貢獻在於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