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平山街道的結果 展開
平山街道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轄街道
徠平山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位於惠州市東部的西枝江畔,惠東縣境西部,屬廣東省中心鎮之一,省級文明縣城,是惠東縣人民政府駐地和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面積110.88平方千米(2020年),戶籍人口17.40萬人(2019年),轄17個社區、19個行政村(2020年)。
平山街道三大產業的比例由2008年的4.1:51.5:44.4調整為2013年的3.6:38.6:57.8,形成了以製鞋、制衣為龍頭,電子、五金、皮具、塑膠、建材、傢具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並著重發展倉儲、快遞、包裝、運輸等現代流通服務。
平山因東有飛鵝嶺,地勢較高,其餘三面較平坦,故名平山。
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稱洪堂市。
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平山驛。
清雍正八年(1730年),設平山巡司。
民國時,稱為平山墟。
1950年冬,屬惠陽縣第十一區。
1958年春,惠陽析置惠東縣后,為惠東縣城,立鎮仍名平山,同年11月,惠東併入惠陽。
1965年,重置惠東縣,平山仍為惠東縣城。。
1966年,由平山公社分出平山鎮公社。
1980年12月,成立平山鎮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改設平山街道。
平山街道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東部的西枝江畔,地處東經114°40'25''~114°50'43'',北緯22°53'04''~23°02'01''之間,位於惠東縣境西部,轄區面積110.88平方千米。毗鄰深圳、香港,緊靠大亞灣,距深圳95公里,香港126公里,廣州185公里,東莞97公里。
平山街道屬沿江丘陵地帶,地勢平緩,呈東南高、西北低,東有飛鵝嶺,西有三坑山,四處小山低矮,分佈有河谷平原。
平山街道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為22.0℃,平均相對濕度為81%。
西枝江自平山街道境域流過,還有黃排河、樓下水2條主要河流。
2005年12月,行政區劃調整,有12個行政村(社區)從大嶺鎮划入,轄13個社區、11個行政村。
2017年3月,經縣政府同意,從蕉田社區析置出湖榕、泰園社區,從金光社區析置出華僑城社區,析置后,轄城東、城南、城西、城北、紅光、蓮花、園嶺、南湖、紅嶺、金光、華僑城、黃排、青雲、蕉田、湖榕、泰園16個社區,陳塘、碧山、光明、坣陂、譚公、下聯、鶴樓、大布、星合、三聯、六德11個行政村。
2017年12月,根據復函,同意將惠東縣多祝鎮的增光社區和梌圩、全昌、集聯、上圍、鳳崗、大片地、讀光、田心、大路、維德、長坑、平江、聯新等13個行政村划入惠東縣平山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后,平山街道辦事處轄17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總面積329.22平方公里。
2019年12月,行政區劃調整,譚公村、鶴樓村、下聯村、星合村、大布村等5個行政村划入九龍峰管委會。
徠2020年2月,平山街道轄17個社區、19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新平大道213號。
轄區詳情 | |||||
園嶺社區 | 城東社區 | 城西社區 | 城南社區 | 城北社區 | 南湖社區 |
紅光社區 | 金光社區 | 青雲社區 | 黃排社區 | 蓮花社區 | 紅嶺社區 |
蕉田社區 | 華僑城社區 | 湖榕社區 | 泰園社區 | 增光社區 | 碧山村 |
陳塘村 | 坣陂村 | 光明村 | 譚公村 | 鶴樓村 | 下聯村 |
星合村 | 大布村 | 六德村 | 三聯村 | 大片地村 | 平江村 |
讀光村 | 維德村 | 聯新村 | 梌圩村 | 鳳崗村 | 上圍村 |
大路村 | 全昌村 | 集聯村 | 田心村 | 長坑村 |
2019年,平山街道戶籍人口約17.40萬,常住人口約32萬。
2021年6月3日,惠東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平山街道常住人口為333172人。
惠東大道
平山街道著重發展倉儲、快遞、包裝、運輸等現代流通服務。以商貿流通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在平山逐步發展壯大,平山三大產業的比例由2008年的4.1:51.5:44.4調整為2013年的3.6:38.6:57.8。
平山街道個體私營企業形成了以製鞋、制衣為龍頭,電子、五金、皮具、塑膠、建材、傢具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2019年,平山街道有15個大型專業市場、34間新型流通連鎖店、210間餐飲店、100間旅業,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億元。
獅朝洞古廟
獅朝洞位於平山街道西南部,坐落在海拔467米的透紅山山腰間,是經國家宗教部門登記註冊的佛教場所。廟區總佔地約10萬平方米,因有一組巨石似獅頭,故得名“獅朝洞”。
清嘉慶初年,有人在獅岩洞下搭建觀音廟,清嘉慶七年(1802年)又在其下方興建地藏王廟,從此,拜祀者日益增多。獅朝洞存有三座廟宇(觀音廟、地藏王、老君廟)、兩座亭(六角亭、醉月亭)、一座走馬樓、一座招待所。
獅朝洞古廟
街尾井
街尾井位於惠東縣城人民路與解放路交匯處,始建於明初,清乾隆年間形成現狀。因兩井並列,相距7.2米且一大一小,故又稱“鴛鴦井”,兩井均為圓形,大者直徑2米、深6.2米;小者直徑1.5米、深6米。井沿均用厚0.1米、高0.45米的弧形青麻石圍砌成圓形井欄,內壁用青磚砌築。2000年11月,惠東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街尾井
青龍潭塔
青龍潭塔坐落在平山街道青雲社區西枝江畔。該塔於清康乾盛世年間仿惠州西湖泗洲塔而建,是當年西枝江航道上的一個地域性標誌。2004年3月,惠東縣人民政府將青龍潭塔遺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10月,啟動青龍塔修復工程,2009年1月順利竣工。
青龍潭塔底邊長3.58米,塔身7層,頂峰塔剎呈葫蘆形,各層都祀奉有神像,內置木梯可登至頂層。塔檐一至六層為重檐,第七層為單檐,每層檐高自下而上,依次遞減,塔體也逐層分收,表現出端莊、秀拔之勢。
青龍潭塔
南湖公園
南湖公園位於平山街道城區東南部,1990年動工建設,總規劃面積1081畝,1993年建成開園,因地處南湖而得名。經過20多年的建設完善,南湖公園已有綠化面積840畝,佔總用地面積的81%,整個公園分為5個功能區,即文化娛樂區、南湖遊憩區、苗木生產區、植物觀賞區園林務管理區,其最主要特徵是竹翠、樹密、草綠,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鷓鴣、麻雀、喜鵲、啄木鳥等數十種鳥類到此棲息。
南湖公園
飛鵝嶺森林公園
飛鵝嶺森林公園位於平山街道城區腹地,佔地面積約3000畝,由飛鵝嶺、觀音山連接而成,最高峰飛鵝嶺海拔213米。主要景點和設施包括南門廣場和門樓、登山道、觀景台森林休閑區、健身運動區、山頂公園等,以及由8條路構成各具特色的公園道路景觀。
飛鵝嶺森林公園
西枝江公園
西枝江公園位於平山街道西枝江旁,依江而建因此而得名“西枝江公園。綠化面積近5萬平方米,佔總面積的65%以上。園內有亭台水榭、綠蔭小道,還有放生台、對歌台等。西枝江公園呈飄帶狀,與青龍潭塔隔潭相映。
朱觀喜(1891~1980)平山鎮百丘田村人。1923年春組建百丘田村農民會並任會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平山區農會會長,惠陽縣第屆農民協會委員會長,廣東省第一、二屆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東江革命委員會委員等職;1927年至1928年先後率領農軍參加平山三次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后,國民黨懸賞100大洋要其人頭,百丘田村也遭到10多次邊境圍剿;1928年至1930年經省委批准化名朱吉,任順德容奇市區委委員;1930年11月因叛出賣在順德陳村被捕入獄,翌年8月革命友人營救出獄;1931年8月至1936年在順德容奇市區委工作;1936年至1948年返回百丘田村,曾任惠東行政督導處高河鄉鄉委和農抗會常務委員;東縱北撤時因年紀較大留下任惠陽縣農協副主席,協助抗日游擊隊交能站、情報站工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任惠陽縣供銷社副主任、惠陽縣政府秘書等職;1956年退休。1980年病逝。2002年百丘田村村民在村旁豎其塑像一座以作紀念。
何友逖(1894-1965)字適安,平山鎮人。16歲畢業於惠州府中學堂,17歲參加同盟會,19歲入廣東陸軍學校學習,畢業後任北伐軍姚雨平部十標三營副營長,不久受傷複員。回鄉后創辦平山兩等學校,自任校長。民國12年(1923)從事農民運動。民國13年(1924)3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十人團",同年5月,由彭湃、阮嘯仙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國民政府廣州大本營東江安撫使,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幹事、秘書,廣東省農會執委、廣東省農會惠州辦事處主任。曾兩度隨周恩來東征。民國15年(1926)任中共惠州地委委員,惠州農民協會主任。
民國16年(1927)兩次組織領導平山武裝起義。翌年冬赴新加坡,當過小販、教師,后被推舉為新加坡惠州會館委員,廣惠肇公所總理。抗日戰爭爆發后,廣州、惠州、東莞等地相繼淪陷,何友逖與戴子良在新加坡擬就救鄉宣言,並奔走吉隆坡、馬六甲、檳榔嶼等地,聯繫愛國僑領黃伯才、官文森等人共同發起,於10月30日成立"南洋惠僑救鄉"。12月1日,何友逖率團抵達香港,會見了中共在港代表廖承志、連貫,接受了他們布置的任務,並通過廖承志介紹,面晤葉挺,談了如何發展游擊隊,研究了惠東寶游擊隊的戰略戰術問題,發動僑胞捐款接濟新四軍和東江抗日游擊隊,動員華僑子弟回國抗戰。接著,南洋救鄉團與香港惠陽青年會、海陸豐同鄉會、香港餘閒樂社共商成立"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在香港設立辦事處,負責與南洋救鄉會聯繫。何友逖在港活動一個月後返回南洋,在吉隆坡召開英荷兩屬惠僑第二次代表大會,把在香港接受的任務向代表傳達貫徹。
民國28年(1939)1月中旬,何友逖等人代表南洋救鄉會,回惠陽淡水一帶視察,月底,將所見所聞如實向南洋僑胞彙報,激起了廣大僑胞的義憤,立即掀起了第二次募捐熱潮,並動員組織了一批子弟回鄉服務。
民國35年(1946),何友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新加坡辦事處主委。民國37年(1948)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8年(1949)6月,赴北京參加籌辦僑聯工作,任全國政協聯絡秘書。周恩來總理曾書贈:"老當益壯,為革命奮鬥不息"。
1950年南下,任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並被選為廣東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第一、二屆副主席。1965年8月18日於廣州病逝。
西枝江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