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大嶺鎮的結果 展開
-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轄街道
- 吉林省長春市公主嶺市下轄鎮
- 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轄鎮
大嶺鎮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轄街道
惠東縣大嶺街道,位於惠州市的東南部,距廣州180公里,離惠州36公里,往深圳98公里,廣州至汕頭公路、深圳至汕頭公路在此交匯,距惠州機場12公里,水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全鎮總面積160.23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36314人(2017年),還有旅居海外僑胞、港澳同胞1萬多人,1988年1月,被廣東人民政府批准為重點工業衛星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嶺鎮常住人口為160639人。
2017年12月,根據復函,同意撤銷惠東縣大嶺鎮,設立惠東縣大嶺街道辦事處。新設立的大嶺街道辦事處以原大嶺鎮行政區域為範圍。
大嶺鎮位於惠州市惠東縣境西部,西枝江中游。面積227.67平方公里。鎮區與平山鎮隔河相望,有兩座大橋連接。南、北分別與白花鎮、梁化鎮相連,西與惠陽區接壤,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域內多是沿江丘陵。大嶺原為一自然村,因村後山嶺相連而得名。1950年冬屬惠陽縣第十一區,1958年成立平山人民公社,1965年惠陽縣析置惠東縣后,為惠東縣轄,1983年改設區,1987年改設鎮。
大嶺鎮
2006年4月,調整行政區劃,原屬大嶺管轄的碧山、陳塘、陂、光明、譚公、鶴樓、下聯、新合、大布、六德、蕉田、三聯12個村(居)委會(即河東片)劃出由平山街道管轄;現在只管轄河西片:大嶺居委、新安居委和萬松、白沙布、橋星、水唇、彭白、茗教、文布、池竹、大洲、洪湖、小布、春光、棠閣、澄溪村委。
下轄12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
大嶺社區 | 茗教村 |
新安社區 | 萬松村 |
大洲村 | 橋星村 |
池竹村 | 白沙布村 |
文布村 | 彭白村 |
洪湖村 | 棠閣村 |
春光村 | 澄溪村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05674 |
男 | 53960 |
女 | 51714 |
家庭戶戶數 | 1993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94211 |
家庭戶男 | 48797 |
家庭戶女 | 45414 |
0-14歲(總) | 32571 |
0-14歲男 | 17503 |
0-14歲女 | 15068 |
15-64歲(總) | 67046 |
15-64歲男 | 33714 |
15-64歲女 | 33332 |
65歲及以上(總) | 6057 |
65歲及以上男 | 2743 |
65歲及以上女 | 331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58046 |
136314人(2017年)。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嶺鎮常住人口為160639人。
2006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2.2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87億元、6.96億元、1.7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0.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22元,同比增長5.5%。“十五”期間,全鎮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3%,比計劃目標高出2.8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大嶺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和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以“五取消、兩調整、一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稅費改革,2004年在2003年稅改的基礎上按農業稅稅率3%徵收,使農民農業稅負擔減半,2005年全鎮免征農業稅,農民實現零稅費負擔。兩年來,該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因地制宜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加快農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兩年來,培育構建了鶴樓5000頭肉豬、大布1500畝蔬菜、棠閣和橋星2000畝大棚西瓜、三聯1000畝蘿蔔、彭白羅深坑淡水立體養殖等一批農業主導產品基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大嶺鎮
同時,依託日臻完善的農村交通條件,大力引進外資和民營企業開發城郊型特色農業項目,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並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為紐帶,帶動了3500戶農戶增產增收。
大嶺鎮
大洲芒果與其它芒果比,個體、形狀相差不大,平均果重一百五十克。特點是成熟的果實果皮黃綠,果蒂周圍一片胭脂紅,果肉深淡黃色,質地脆嫩,果味芳香濃烈、清甜、微酸,若將芒果摘後放一夜再吃,味道更甜,酸味全無。果實於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成熟。
大洲芒果是果中極品,以其味道獨特而名聞遐邇。1959年編寫的《惠陽新志》曾把它列入珍稀名貴水果之類。1975年夏,當地群眾曾把大洲芒果摘送給葉劍英元帥品嘗。
是惠東縣水果主產區之一。茗教荔枝、大洲芒果、譚公梅菜、下聯煙葉、碧山綠茶為該鎮主要特產。
兩年來,大嶺鎮黨委政府全面落實基層層級計生動態管理責任制,嚴格兌現獎懲;認真落實計生家庭獎勵優惠政策,紮實開展國策宣傳服務周和優質服務集中活動,推動“三為主”工作目標的進一步落實。2005年12月26日,雷於藍副省長在省人口計生委主任張楓同志,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業斌同志,副市長林惠純同志,以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陪同下,到該鎮萬松村計生專干、計生對象代表家中慰問,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並與計生專干、計生對象代表在萬松村委會召開“春風送溫暖”活動座談會。與會的省、市、縣領導對大嶺鎮開展的“婚育新風禮品自助餐”活動和計劃生育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為該鎮人口和計生工作帶來了溫暖的春風,進一步增強了推進工作的信心與動力。
大嶺鎮
大嶺鎮
該鎮於2004年和2005年先後被惠州市委、市政府評為“十佳文明小城鎮”、“文明鎮”;建立起各級精神文明典型示範點11個,鶴樓村、春光村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級和縣級“文明村”。
大嶺鎮
大嶺鎮是惠東縣城的附城鎮,屬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省政府批准大嶺鎮為重點工業衛星鎮。2006年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后,轄區總面積156.7平方公里,大嶺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西枝江環繞鎮域,廣汕公路、廣惠高速公路,甬莞高速穿鎮而過,
改革開放以來,大嶺鎮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電子、塑料、紡織、制衣、製鞋、飲料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農林牧副漁各類得到了全面發展。199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9.89億元是惠東縣第一個超兩億元的的鄉鎮。對外經濟和技術合作蓬勃發展,全鎮現"三來一補"和合資合作企業100多家,累計利用外資3.8億多港元。
大嶺鎮有良好的投資環境,電力供應充足,鎮內興建有3.5萬伏和11萬伏的輸變電站兩座,日供電量在10萬度以上。目前,新建成一座裝機容量為850千瓦的水電站和一座22萬伏的輸電站,以進一步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用電需要。用水充裕,西枝江環城而過,鎮自來水廠供水源源不斷,地下水資源豐富。通信便利,全鎮已實現電話程式控制化,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200多門,且與惠州市併網,可直拔全國各大城市及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惠州市、惠東縣的傳呼台、行動電話、圖文傳真,都為大嶺鎮提供服務,形成了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通信網路。
農村基層組織
大嶺鎮黨委政府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以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為契機,以推進固本強基工程和開展“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活動為載體,著力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陣地大嶺鎮建設,夯實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基礎。一是幫村富民創新載體,固本強基深入推進。2005年2月2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鍾陽勝率領省政府副秘書長李春洪以及省財政廳、民政廳、總工會的領導一行,在市委書記柳錦州同志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陪同下,到大嶺鎮星合村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並為該村黨員上黨課。市委柳錦州書記率隊的駐鶴樓村工作組在該村搞300畝荔枝品種改良示範基地,品種改良后,預計一棵荔枝每年可增收80元左右,每畝可增收2800元。全村800畝荔枝全部完成品種改良后,每年可為農戶增收250萬元。由縣長杜海棠牽頭籌資310萬元落實的全長8公里的春光村道硬底化改造工程竣工通車,造價40萬元的春光村委辦公樓建成投入使用;縣委辦、縣府辦、縣國土局等7個縣直駐村工作組大力協助駐點村籌集配套資金,使駐點村的村道改造工程順利上馬建設,為當地經濟社會加快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圓滿完成。2005年5月底,全鎮26個村(社區)全部順利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兩委會”班子,其中黨支部委員與村(居)委會成員全面實行交叉任職的有23個村(社區),交叉任職率達88.5%。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會”班子知識和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三是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效。全鎮參加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黨組織50個,黨員868人。鎮黨委和各學教單位黨組織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規定動作”,結合實際勇於創新“自選動作”,確保了教育活動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效果明顯。在主題實踐活動中,參加幫扶解困活動的黨員680人,走訪困難群眾953戶。結對幫扶583對,落實幫扶資金13.1萬元;籌集資金1550萬元,為群眾修橋造路、辦好事實事233件,達到了“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目標。全鎮參加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26個村級黨支部共1472名黨員,按照中央和省、市、縣、鎮委的部署要求,注重開好局、起好步,切實做好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各項工作,全力把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打造成為“群眾滿意工程”。
大嶺鎮旅遊資源豐富,古田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城鎮東北面13公里處;永記生態園佔地1000餘畝,是惠州市唯一一所集教學、會議、旅遊、休閑、度假、娛樂、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莊。
大嶺鎮
大嶺鎮風景優美,位於鎮政府東南面10公里的九龍峰旅遊區,有明末建造的龍峰祖廟,東北面13公里處有古田省級動植物保護區,是有待開發的旅遊區。九龍峰的廟宇以龍峰祖廟為中心。龍峰祖廟是正宗的譚公庵,峰祖廟位於惠東縣大嶺鎮譚公村九龍峰。建於明代,原名譚公祖廟。九龍峰座落於蓮花山脈南端、西支江畔。因山峰宛若九條游龍,故名。廟宇處於該山腹地,故又叫九龍祖廟。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鄉眾捐款重修,當年的《增修九龍峰譚公廟碑記》尚存廟內,仍然完整地保留了原來的建築基調。這座廟宇充分反映出古人極為重視房屋上部建築的裝飾,樑上檐下雕龍畫鳳,又刻又塑,景物栩栩如生,襯以具有古典傳說之壁畫,顯示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是我國珍貴的建築藝術遺產。
龍峰祖廟通面寬23.8米、通進深21.5米,為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構架,磚木結構。內置12根方石柱和12根圓木柱為支撐,梁架的駝峰、瓜柱等構件雕刻有精細的紋飾圖案,外壁兩側及後壁均有灰塑,內壁繪壁畫,內容為神話傳說和民間典故。大門上書“龍峰祖廟”,兩邊書對聯:聲動虎蛇龜盡伏;功施風雨露無偏。廟內正堂供譚公真人塑像,有光緒十五年(1889年)惠州知府李□鎰所贈木匾一塊。
譚公真人俗名譚德,相傳為元末時人。據《惠州府志》記載:譚公真人童年常在此放牧,據說他神通廣大,能伏龍馴虎,呼風喚雨,為民造福,后在此得道。當地群眾為紀念他而在此建廟。並先後在該廟附近建有文昌宮、志蔭亭、觀音閣、得道亭、石戲台等。20世紀80年代重修。
1984年惠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大嶺鎮紅色花崗岩資源十分豐富,距鎮政府所在地14公里處的沉水、吉布一帶,紅色花崗岩蘊藏量預計一億噸以上,是有待開發的的一大項目。
大嶺鎮
譚德(1368~1381),出生於元末明初,大嶺鎮人。3歲時父母雙亡,由外婆撫養,在多祝麥田長大,13歲時在九龍峰“圓寂”。當時圓寂的地方現被稱之為“得道亭”。譚德生性純樸善良,智慧超人,為人熱心,積善好德,他的美德在幾百年後仍在群眾中廣為流傳,被傳為神話的如“稔葉為魚施力”、“杯茶化雨救羅城”、“唐牛好駛”、“定風救船”等更為民間廣州泛傳頌。明洪武十六(1383年)群眾為紀念譚德,在他圓寂的地方建“得道亭”。明宣德九年(1434)建九龍峰祖廟,供世人紀念祈拜。朝廷賜“敕封襄濟譚公仙聖”令牌;惠州知府賜有“神恩廣被”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