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紐
欽紐
欽紐(Khin Nyunt),1939年10月11日出生在緬甸仰光省,曾就讀於仰光大學,後轉入毛比軍校,畢業於第25期軍官培訓班。曾到英國、以色列學習軍事情報專業知識。1983年任緬甸國防部軍情局長,1986年晉陞上校,1988年9月接管政權后,任緬甸聯邦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后改稱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晉陞准將。1990年晉陞少將,1993年晉陞中將,任國防部戰略研究局長。2002年晉陞上將。2003年8月25日出任總理,同時兼任緬甸外交、教育、衛生、旅遊等多個委員會主席職務。 2004年10月因健康原因退休。
其父母均為來自於廣東梅縣的客家人。欽紐曾在緬甸仰光崇德中學、仰光大學,後轉入毛比軍校,畢業於第25期軍官培訓班。曾到英國、以色列學習軍事情報專業知識。
1983年任國防部軍情局長,1986年晉陞上校。
1988年9月緬軍接管政權后,任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秘書長,晉陞准將。1990年晉陞少將,1993年晉陞中將,任國防部戰略研究局長。2002年晉陞上將。
欽紐2003年8月25日出任總理,同時兼任緬甸外交、教育、衛生、旅遊等多個委員會主席職務。2004年10月因健康原因退休。2005年7月,因受包括貪污、受賄在內的8項指控,被一個特別法庭判處可緩期執行的44年徒刑。欽紐曾於1994年、1999年率團訪華,2004年7月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欽紐其子曾掌管緬甸網際網路路行業,在新加坡娶一華人為妻。
欽紐
當年,被欽紐中將循循善誘而簽下停火協定的四股少民族武裝組織,即從緬共分道揚鑣出來的彭家聲為首的果敢民族 民主同盟軍、鮑有祥的佤邦聯合軍、林明賢領導的東撣邦民族民主聯盟軍(通稱「拉軍團」),還有與雲南景頗族同一民族的克欽族獨立軍。儘管名義上「停火」已二十年半,但因擔心喪失轄區內木材、玉石、寶石甚至毒品等交易權益,他們都對詭計多端的軍政府懷有戒心。針對丹瑞為首的軍政府有可能撕毀協約,尤其借故解除各派武裝和自治權,09年初,已看穿軍政府伎倆的彭家聲、鮑有祥和林明賢三巨頭,密商成立「緬甸和平發展陣線」互通聲息,聯手對抗中央。
2004年10月19日,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和發會)發表公告宣布,總理欽紐因健康原因從即日起退休,和發會第一秘書長梭溫中將出任新總理。緬甸外長溫昂隨後表示,欽紐必須為罱?⑸?囊黃鷸卮筇拔郯父涸稹?
但事實上,65歲的欽紐9月底在訪問新加坡期間剛剛做了身體檢查,確診患有膽結石,但還不至於不能履行總理職責,“健康原因”恐怕只是一種託詞。至於重大貪污案,不久前,緬甸正規軍對軍事情報局據守的一處檢查站發動突襲,查獲了大量黃金、翡翠和貨幣。在這次行動中,有105名情報人員、海關工作人員、外來移民和警員遭到逮捕,其中包括3名軍事情報局上校。對長期擔任緬軍隊情報部門領導的欽紐來說,此事恐怕難辭其咎。但因為一起貪污案罷黜總理,似乎還是有些說不過去,因為欽紐本人並沒有捲入其中,況且他已離開情報部門1年多了。欽紐被解職的真實原因,更有可能像法新社援引緬甸官方消息源所說的,“是最近一段時間來緬甸政府內部矛盾的極點”。
欽紐在緬甸軍政府中排名第3,去年8月開始出任政府總理一職。不久推出了實現民族和解的“七點路線圖”計劃,同意派代表出席在曼谷舉行的緬甸民族和解國際論壇,啟動“曼谷進程”,向有關國家解釋緬方的主張。外界分析認為,欽紐在軍政府中屬溫和派,同外界打交道有一定經驗,也有一定外交手段。欽紐之所以被推到前台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文質彬彬,素來給人以溫和派的印象,對內外交困的緬甸軍政府而言,欽紐可起緩衝和裝飾門面的作用。
但與此同時,國家軍政大權仍掌握在丹瑞大將手上。丹瑞交出總理職位,卻保留了國防部長、三軍司令和全國最高決策機構“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等要職,目的就是保留對政局的最終決定權。欽紐丟掉和發會秘書長的要職出任有名無實的總理,正反映了他在軍政府內部遭到排擠的現狀。不久前,緬外長等一班人突遭撤換,也被認為是欽紐失勢的徵兆。而就在不久前,一直關注緬局勢的泰軍方人士甚至說,不排除欽紐短期內被撤換的可能。
2004年10月他以“健康問題”為理由而辭職,並由梭溫接替。據報道,在處理反對派人物昂山素季的問題上,欽紐顯得比較溫和,與強硬派領袖丹瑞的意見不合,促使他被罷黜,另任命梭溫為總理。至2004年年底,欽紐遭親丹瑞的軍方高層“軟禁”,他們不願與全國民主同盟對話,該反對黨於1990年選舉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2005年7月,受到包括貪污、受賄在內的8項指控,欽紐被一個特別法庭判處可緩期執行的44年徒刑。
欽紐下台後,緬甸外長溫昂在與外交大使舉行的閉門會議上稱,軍政府將不會在新總理接任后改變政策。如果軍政府果真能延續欽紐的溫和開放政策的話,欽紐本人的榮辱也許無關緊要。但眼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遍布軍事情報界的欽紐心腹的驟然失勢,是否會再次點燃仰光當局與緬甸最大武裝叛亂集團克倫民族聯盟之間的戰火。
欽紐的溫和立場集中反映在昂山素季問題上。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將軍在二戰后領導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緬甸民族主義運動,被稱為“緬甸之父”,是緬甸獨立后最眾望所歸的領導人。但在獨立前一年(1947年),昂山被政敵暗殺,當時素季年僅2歲。
在昂山素季問題上,欽紐的立場是支持談判;作為民主路線圖七點計劃的第一步,緬甸制憲國民大會於今年5月舉行,政府邀請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與會,雖然遭到民盟的抵制,但欽紐的和解姿態已經非常明顯。在政府內部,欽紐的許多同僚仍然有不同意見。
1987年,就在素季在牛津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的那一年,她返回緬甸侍奉病重的老母,第二年參加了緬甸國內爆發的民主運動。她說:“作為我父親的女兒,我不能對正在發生的事情視若無睹。”2003年5月30日,昂山素季在緬北被當地政府“監護”。
以穩健派著稱的欽紐推進了與民主運動領導人昂山素季的對話,但據外交人士說,“丹瑞大將不願看見昂山素季的面孔”。可以說,與強硬派在路線問題上的分歧,也是欽紐在軍政權內失勢的主要原因之一。儘管美國和歐盟加強了制裁,但在由“地下經濟”支撐的緬甸,制裁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