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望館

脈望館

脈望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萬曆年間趙用賢趙琦美父子的藏書樓。今位於江蘇常熟古城區學院街南趙弄10號

藏書樓簡介


脈望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萬曆年間趙用賢、趙琦美父子的藏書樓。今位於江蘇常熟古城區學院街南趙弄10號,是“古音正宗”的虞山派古琴藝術館所在地。“脈望”:古書中的蛀蟲;據《仙經》記載:“蠹蟲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名為脈望。”把藏書之室取名“脈望館”,趙用賢、趙琦美父子對書的奢愛可見一斑。清代小說家鈕樹玉有一雅聯:“鞠通夜抱朱絲靜,脈望朝含綠字香。”“鞠通”:古琴中的蛀蟲。現在這裡的對聯是:一指春生琴上月,百花香聚案頭書。

藏書貢獻


脈望館是趙用賢、趙琦美父子的私家藏書館,與寧波天一閣同一時代,為典型的明代建築。2006年趙用賢宅(脈望館)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所藏《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是記錄我國古代戲劇發展歷史的瑰寶,現珍藏於國家圖書館。脈望館又因保存完整,被稱為中國私家藏書樓的“活化石”。在城市規劃中,脈望館被納入了西涇岸歷史文化街區。以整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為依託,脈望館的修復、保護和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了堅實基礎。脈望館修復后,設立了中國第一個古琴藝術館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齊翔稱讚此為“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美結合”。據趙琦美編訂的《脈望館書目》著錄,收藏圖書近5000種、20000餘冊。據不完全統計,刊書達36種、126卷,抄校了大量秘本。且廣泛搜羅古今典籍,及民間俗文學。趙琦美抄校輯集的元明兩代稀見雜劇劇本《古今雜劇》,今存國家圖書館,被譽為研究我國戲劇史的寶庫。趙氏父子通過精校刊刻、編目作跋、提供閱抄等途徑交流私藏。趙用賢所刻書以校讎精善著稱,《五經》等版刻紙墨上乘,可與宋版亂真。趙琦美校刊的《仲景全書》,為研究傷寒的最好版本。用賢的《趙定宇書目》是明代遺留至今為數甚少的幾部私家藏書目錄之一,不少失傳古籍據以窺見一斑。《脈望館書目》實開近世著錄殘宋本先例,大量的校跋文字成為後人鑒定版本的重要依據,並引發後人對藏書理論進行總結研究。

館主簡介


趙用賢(1535―1596年4月12日),字汝師,號定宇,江蘇常熟人。明代著名藏書家。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1596年4月12日),年六十二歲,隆慶五年(1571)進士。萬曆初,官檢討。疏論張居正奪情,與吳中行同杖戍。居正沒,起官。終吏部侍郎。卒,謚文毅。用賢剛直嫉惡,議論風發,與王道行稱“續五子”,又與胡應麟等稱“末五子”。著有文集三十卷,詩集六卷,奏議一卷,均《明史藝文志》及《三吳文獻志》、《因革錄》等,傳於世。
趙琦美(1564-1624年),明藏書家、目錄學家、刻書家。原名開美,字玄度,又字如白,號仲郎,自號清常道人,江蘇常熟人。趙用賢子。以父蔭官刑部郎中。平生勤儉,借書繕抄,親自校勘。獲善本書,由其父作序,琦美刊刻。藏書室稱脈望館,藏書甚豐。著有《洪武聖政記》、《偽吳雜記》、《脈望館藏書目》等。校勘刊刻有《新唐書糾繆》、《仲景全書》、《周髀算經》、《東坡先生志林》、《唐段少卿酉陽雜俎前集》、《松石齋文集》、《東坡雜著》、《陳眉公雜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