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罩
半導體器件製造工藝的步驟之一
業內又稱光掩模版、掩膜版,英文名稱 MASK 或 PHOTOMASK),材質:石英玻璃、金屬鉻和感光膠,該產品是由石英玻璃作為襯底,在其上面鍍上一層金屬鉻和感光膠,成為一種感光材料,把已設計好的電路圖形通過電子激光設備曝光在感光膠上,被曝光的區域會被顯影出來,在金屬鉻上形成電路圖形,成為類似曝光后的底片的光掩模版,然後應用於對集成電路進行投影定位,通過集成電路光刻機對所投影的電路進行光蝕刻,其生產加工工序為:曝光,顯影,去感光膠,最後應用於光蝕刻。
• 實體結構:布滿集成電路圖像的鉻金屬薄膜的石英玻璃片上的圖像。
• 倍縮光掩模(Reticle):當鉻膜玻璃僅能局部覆蓋晶圓稱為倍縮光掩模,通常圖型要放大4倍、5倍或10倍。
• 光掩模(Mask):當鉻膜玻璃上的圖像能覆蓋整個晶圓時稱之為光罩。
光刻(英語:photolithography)是半導體器件製造工藝中的一個重要步驟,該步驟利用曝光和顯影在光刻膠層上刻畫幾何圖形結構,然後通過刻蝕工藝將光掩模上的圖形轉移到所在襯底上。這裡所說的襯底不僅包含硅晶圓,還可以是其他金屬層、介質層,例如玻璃、SOS中的藍寶石。
首先,通過金屬化過程,在硅襯底上布置一層僅數納米厚的金屬層。然後在這層金屬上覆上一層光刻膠。這層光阻劑在曝光(一般是紫外線)后可以被特定溶液(顯影液)溶解。使特定的光波穿過光掩膜照射在光刻膠上,可以對光刻膠進行選擇性照射(曝光)。然後使用前面提到的顯影液,溶解掉被照射的區域,這樣,光掩模上的圖形就呈現在光刻膠上。通常還將通過烘乾措施,改善剩餘部分光刻膠的一些性質。
上述步驟完成後,就可以對襯底進行選擇性的刻蝕或離子注入過程,未被溶解的光刻膠將保護襯底在這些過程中不被改變。
刻蝕或離子注入完成後,將進行光刻的最後一步,即將光刻膠去除,以方便進行半導體器件製造的其他步驟。通常,半導體器件製造整個過程中,會進行很多次光刻流程。生產複雜集成電路的工藝過程中可能需要進行多達50步光刻,而生產薄膜所需的光刻次數會少一些。
集成電路(英語:integrated circuit,縮寫:IC;德語:integrierter Schaltkreis)、或稱微電路(microcircuit)、微晶元(microchip)、晶片/晶元(chip)在電子學中是一種把電路(主要包括半導體設備,也包括被動組件等)小型化的方式,並時常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
前述將電路製造在半導體晶元表面上的集成電路又稱薄膜(thin-film)集成電路。另有一種厚膜(thick-film)集成電路(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是由獨立半導體設備和被動組件,集成到襯底或線路板所構成的小型化電路。
本文是關於單片(monolithic)集成電路,即薄膜集成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