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太清宮遺址
鹿邑太清宮遺址
鹿邑太清宮遺址,為老子的誕生地,包括東漢至金、元時期歷代皇家祭祀老子的諸多遺跡的大型遺址群。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建,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城東5公里處的太清宮鎮,分別由前宮、後宮、隱山龍山文化遺址三部分組成,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同當地文物部門對太清宮遺址進行發掘,發現太清宮周圍35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大面積的建築基址。現為今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清官旅遊開發一期工程位於311國道的北側,太清宮遺址的前宮、後宮的範圍內,平面呈“凸”字形,南北長1090米,東西寬為139米——234米,佔地340畝。
2001年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景區。
鹿邑太清宮遺址
唐高祖武(),李淵統治,抬庭,祖宗,吉善建議廟廟,興土木,建宮闕殿宇,猶帝居。
鹿邑太清宮遺址
唐開元年間,玄宗皇帝又親朝太清宮,為老子上尊號“大聖祖高上金闕天皇大帝”,改廟名為太清宮,又親手為五千言《道德經》作注,刻石立於太清宮。該碑至今猶存,和太清宮及其所余歷代碑刻一起,於八六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併圖冊
宋朝以後屢修屢廢,金元明清各代都有重修碑記。
元代中統年間,皇帝又頒發了聖旨和執照,對太清宮予以保護,碑刻今存。至清代重修時,規模尚十分可觀,然與唐宋盛時相比,僅存“十一於千百也”。而現在與清時相比,又是僅存“十一於千百也”。
太清宮現存主體建築太極殿五間,鐵柱一根,古柏三株,碑刻九件,望月井一眼。洞霄宮僅存清代建築三聖母殿五間,娃娃殿三間,宋碑一通。
太清宮前後兩宮相距一里,中間有一條東西流向的清靜河,取老子“清靜無為”之意,
合併圖冊
在太清宮以北的洞霄宮遺址發掘出唐宋等時期的建築基址。唐宋時期的太清宮建築基址,範圍的1.5平方公里。太清宮是唐宋時期皇室祭祀老子的地方,分前後兩宮。在後宮出土了宋金時期的迴廊、中門、西配殿、后寢殿等重要基址和大批建築構件。現存唐宋金元碑刻20多通,著名的有“唐開元神武皇帝道德經清高碑”,宋真宗三御碑“先天太后之贊”,元“聖旨碑”、“執照碑”。明清建築有太清宮、老君台等。
2001年,鹿邑太清宮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老子故里旅遊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