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柳鎮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下轄鎮

田柳鎮隸屬於山東省壽光市,位於壽光市中部。與古城街道辦、上口鎮營里鎮台頭鎮相接壤,原田柳鎮與王高鎮合併后成為新的田柳鎮。

田柳鎮轄68個行政村,65081人(2017年),耕地10萬畝。2015年,全鎮財政收入8127萬元。

田柳鎮曾以擁有千載名勝王高塔而聞名遐邇。先後榮獲國家級生態鎮、省級衛生鎮、省級文明鎮和濰坊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2015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8127萬元,同比增長25.1%,完成工業產值64億元,實現利稅6.8億元,固定資產投入22.9億元。

鎮域南部淡水資源充足,土壤肥沃,蔬菜種植業發達;北部地下滷水資源豐富,鹽化工產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田柳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改鎮。1997年,田柳鎮面積48.2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田柳、北趙家莊、西埠頭、中埠頭、東埠頭、西申明亭、坡里、北崔家莊、蘆家莊、李家莊子、北王里、南王里、前古河、后古河、寨里村、朱家崖、葦園子、北王家莊、邢姚一、邢姚二、邢姚三、邢姚四、毛家莊、南袁、黎院、閻家莊子、西馬庄、東馬庄、劉家莊子、邵家嶺、孫家嶺、張僧疃前、張僧疃后33個行政村。2004年,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33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王高鎮,併入田柳鎮,轄68個行政村,人口62154人。原王高鎮位於壽光市中部偏西,距市區15千米。彭(家道口)王(高)、羊(口)臨(沂)公路穿越鎮境。張僧河、躍龍河流經鎮境,引黃濟青水渠橫穿鎮境北部。1958年建王高鄉,同年建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3.3萬,轄常家莊、李家宋、尹家宋、馮家宋、郎家營、楊疃、西青冢子、東青冢子、北嶺、於家莊、王高二、王高三、王高四、王高五、王高六、王高七、王高八、丁家莊子、桑家莊子、前王家莊子、后王家莊子、袁家橋、永甫庄、唐家莊、劉家橋、陳家馬庄、薛家莊、巨家莊、朱家莊子、西興王、西王高、馬家塘、東頭、窪底橋、后疃35個行政村。
田柳鎮
田柳鎮

行政區劃


轄村代碼

370783106(68村):
267劉家橋村200田柳庄村201西埠頭村202中埠頭村
203東埠頭村204申明亭村205坡里村206崔家莊村
207蘆家莊村208趙家莊村209李家村210南王里村
211北王里村212前古河村213后古河村214寨里村
215朱崖村216葦園子村217張僧疃前村218張僧疃后村
219孫家嶺村220邵家嶺村221王家莊村222邢姚一村
223邢姚二村224邢姚三村225邢姚四村226毛家莊村
227南袁村228闍黎院村229閆家莊子村230東馬庄村
231西馬庄村232劉家莊子村233王高三村234東頭村
235王高二村236王高四村237王高五村238王高六村
239王高七村240王高八村241楊家疃村242常家莊村
243李家宋村244尹家宋村245馮家宋村246郎家營村
247陳家馬庄村248東青冢子村249西青冢子村250北嶺村
251於家莊村252馬家塘村253西王高村254薛家莊村
255朱家莊村256西興王村257巨家莊村258丁家村
259桑家村260前王莊村261后王莊村262瓦子橋村
263后乘馬疃村264袁家橋村265永甫庄村266唐家村

下轄村

田柳庄村邢姚一村邢姚二村邢姚三村
邢姚四村西埠頭村中埠頭村東埠頭村
南王里村北王里村前古河村后古河村
申明亭村坡里村崔家莊村蘆家莊村
趙家莊村李家村寨里村朱崖村
葦園子村張僧疃前村張僧疃后村孫家嶺村
邵家嶺村北嶺村王家莊村毛家莊村
南袁村者里村閆家莊子村東馬庄村
西馬庄村劉家莊子村王高二村王高三村
王高四村王高五村王高六村王高七村
王高八村西王高村西興王村西青冢子村
東青冢子村尹家宋村李家宋村馮家宋村
常家莊村前王莊村后王莊村薛家莊村
陳家馬庄村后乘馬疃村巨家莊村袁家橋村
東頭村唐家村於家莊村瓦子橋村
劉家橋村郎家營村楊家疃村桑家莊村
丁家莊村朱家莊子村永甫庄村馬家塘村

各村簡介

田柳村該村現有620戶,2220人,耕地面積2954畝。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30元。該村本著改制增效的原則,對原村辦企業進行改制,麵粉廠一次性拍賣68萬元。盤活閑置土地,增加村集體收入,對該村以西、羊臨路以東閑置土地,由村委負責整平,劃為三處宅基地進行招標拍賣70萬元。發展壯大養殖業,該村飼養小區佔地150畝,飼養戶29家,年出欄生豬6.5萬頭。為進一步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全村共完成投資100餘萬元,先後對村內8條大街進行了柏油硬化、綠化,其中2004年投資41萬元柏油道路硬化10000多平方米,栽植各類綠化苗木1300餘棵,村內環境大為改觀。投資16萬元,在三條主要大街安裝路燈50盞,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修建排水溝1900米,確保了村內雨季排水暢通。安裝垃圾箱16個,搞好垃圾、廢棄物的清掃、收集,徹底消滅了“三大堆”,並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體制,搞好衛生環境保持;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投資5萬元抓好宣傳文化陣地建設,購置體育健身器材15套。對8間村兩委辦公室及3間村民閱覽室、3間活動室進行全面的整理,新建籃球場一處,安裝乒乓球台2個,購置圖書3000冊,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
崔家村該村現有736戶,2513人,耕地3100畝。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300萬元,人均純收入5630元。全村共完成投資245萬元,柏油硬化村內街道6350米,鋪設街道地下排水溝11860米,安裝垃圾箱12個,栽植各類綠化苗木1800多棵,安裝路燈60盞。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投資25萬元在中心大街兩側建上了供銷社、飯店、電器維修、生資供應、服務加工等商品房;投資15萬元硬化了市場路面,安裝了拱棚,建成了高標準便民市場。全村現有個體工商戶67家,2005年工副業總產值達到670萬元。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近幾年,由於受海水南侵的影響,本村部分機井相繼變咸報廢,不能使用,村集體從積累中投入15萬元,幫助群眾新打機井13眼,解決了澆灌問題。糧經比率達到了4:6,菠菜、大蔥、胡蘿蔔等蔬菜面積達到2000畝,年產蔬菜6000噸,農民人均收入增加上千元。現有冬暖式大棚650個。大力發展畜牧業,現已發展養殖專業戶87戶,雞存養8萬多隻,豬存欄4000多頭,養羊1000多隻。全村形成了多種產業遍地開花的格局。公益事業全面發展,對村中五保戶,家庭主要勞力死亡、病殘等戶,建立扶貧檔案,幫助尋找致富門路;為鼓勵學生勤奮好學,建立了大中專獎學金髮放制度。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改進辦學條件,村集體投資10萬元籌建了幼兒園所,出資35萬元對原小學進行了改建。2001年被評為“濰坊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01~2005年被評為“濰坊市文明單位”、“壽光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百強村”、“平安菜鄉”建設先進單位。
郎營村該村現有680戶,2100人,耕地面積3000畝。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040萬元,人均純收入5600元。2001年被評為“壽光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2004年被壽光市委、市政府評為“百強村”。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該村地處鹽鹼地帶,2002年以來抓住“三北”開發有利時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通過招商引資,現已在該村建成企業20多家,年銷售收入達到2.6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500多個。畜牧業,利用豐富的飼草資源,把發展長毛兔小尾寒羊作為主攻方向,引進優良種兔300餘只。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先後投資50多萬元,新打深水井6眼,新上變壓器3台,架設低壓線路1500米。積極爭取土地開發項目資金,改造荒鹼地300餘畝。為改善村民居住環境,2005年該村新規劃宅基地30處,拆除亂搭亂建房屋28間;投資18萬元新打深水井2眼;投資12萬元新上變壓器1台,整改線路5000多米;投資2萬餘元整修辦公室並改造校舍20間;投資16萬元新修村內大街1200米。到目前為止,全村共柏油硬化村內大街5600米;建立了補助金髮放制度,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和60歲以上老黨員發放補助金1.2萬元。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五年無刑事案件發生。
常家村該村現有770戶,2550人,耕地4130畝。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670萬元,人均純收入5400元。村委投資80餘萬元,新上6台變壓器和高低壓線路設施,打機井8眼,改造中低產田2000餘畝,大大提高了農田產出效益。狠抓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蔬菜生產和果品生產,全村共建蔬菜大棚500個,果園面積600畝,大田菜750畝,新上高標準畜牧養殖小區12個。村容村貌得到美化,投資56萬元新修柏油路2100多米,修建排水溝2000米,解決村內排水問題。同時針對村內柴草亂堆亂放問題,劃出柴草放置場所,徹底解決了村內環境臟、亂、差問題。社會公益事業長足發展,2005年投資90餘萬元,新建小學一處,配備微機、電視等教學設施,素質教育成效顯著。2001~2004年被評為壽光市“文明單位”;2003年、2004年被評為“壽光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04年被評為“平安菜鄉”建設先進單位。
劉家村該村現有615戶,2200人,耕地2861畝。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570萬元,人均純收入5460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新上高標準鹹菜場2家,年收入100萬元。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新建高標準奶牛場1處,年收入30萬元;發展養殖戶39戶,年存欄蛋雞6萬隻,肉雞2萬隻。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引導農民發展冬暖式大棚。如今已有大棚420個,佔地450畝,年收入600萬元。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投資45萬元,新修道路1200米,進行美化、綠化,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5年來,投資20餘萬元完善了文化活動室、電教室等設施。2001年被評為壽光市“畜牧生產先進單位”;2002年、2004年被壽光市委、市政府評為“百強村”;2004年被評為“平安菜鄉”建設先進單位。
2005年田柳鎮各村情況表
村名戶數人口耕地面積(畝)
2005年經濟總收入
(萬元)
2005年人均純收入
(元)
西埠1203776047005370
中埠983525067305490
東埠702604985605340
申明17062080012405430
坡里1203764008105430
趙家16962586612405450
蘆家17060090011305370
李家2951102186722505430
南王3551350185028705500
北王3201327187730505460
前古802904205905520
后古1043505607005470
寨里316928135518805470
朱崖2851036130921805480
葦園20575098014505440
張前250881120016005320
張后230915150719005450
孫嶺230850107516005320
邵嶺1454738509805470
王莊290986130020805450
邢一4961670239735905440
邢二4871860271638905430
邢三24079084516305450
邢四23077098015505420
毛家1174306818705430
南袁20474080015605420
闍黎4701800150035905420
閆家200701128015005400
東馬17062065012705320
西馬1124027508705290
東頭5501936284834205430
二村22067750015405330
三村21070065010005230
四村1605077509205380
五村20070090015505380
六村3701310160621705400
七村1464397306705340
八村1053303505205340
楊疃23588898346005380
東青1565104908905430
西青271969138021305450
北嶺15057074511305570
於家197714121910205560
馬塘782803643405430
西王高20065013006905400
薛家263995180016505470
朱家18062010707805480
西興王1405088507905540
巨家5141506162040304560
李家宋2007596007005400
尹家宋2107488459405400
馮家宋21073614647905400
陳馬4001480250025005450
丁家204728135212005400
桑家822904004005400
前王12245210303805430
后王1122866942305480
瓦子橋1204207502905490
后疃4661828290017705480
袁橋5942069341226335440
永甫1304509002305400
唐家1304868705255380
劉橋2308307368805480

經濟


田柳鎮1995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3億元,比上年增長25%;工農業總產值9億元,比上年增長28%;財政收入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經濟總收入7.8億元,比上年增長36%;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比上年增加350元;農村儲蓄餘額8600萬元,人均2600元。1995年跨入“全省綜合實力200強鄉鎮”行列。農業發展迅速。糧食平均畝產1175公斤,總產3000萬公斤;蔬菜大棚發展到6500個,年產各類鮮菜0.75億公斤,實現收入12320萬元;果園面積發展到6000畝,總產650萬公斤;新建大型商品養雞場5處,養豬場2處,發展飼養大戶300個,肉雞出欄突破197萬隻,肥豬出欄3萬頭。鎮村企業是支柱產業。到1995年底,全鎮鎮村企業發展到61家,其中鎮辦企業9家,擁有固定資產5000萬元,職工6500人。3家企業年產值過千萬元。其中華寶食品集團公司跨入“中國1000家最大經營規模鄉鎮企業”、“中國1000家最高利稅總額鄉鎮企業”和“中國食品行業100家最大經營規模鄉鎮企業”行列,1995年實現銷售收入1.02億元,利稅1000萬元。壽光市企業開發總公司是山東省文明單位。1995年,鎮村企業實現利稅3181萬元,比上年增長25%。1995年,全鎮村及村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入2000萬元,新上和技改項目12個。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較快。設鎮醫院1處,全鎮33個村都建起了甲級衛生室,擁有“濰坊市規範化學校”1處,“濰坊市一類園所”2個,1995年,鎮教委被濰坊市授予“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稱號。
田柳鎮2000年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2.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90萬元,農民人均所得4000元。該鎮有市屬重點高中——壽光市第二中學,佔地120畝,教學樓、辦公樓、宿舍樓建築面積達4.5萬平方米,教職工190多人,在校生2100人,是省級規範化學校和省綠色學校,已為國家輸送合格畢業生2萬餘人,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已向高校輸送新生近5000人,2001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356人,居全市同類學校第一。該鎮加快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步伐,現已形成菜、果、牧、糧四大支柱產業。2000年,全鎮新建改建高溫蔬菜大棚1500個,新建大拱棚540個,發展高效大田菜1萬畝,創匯蔬菜種植8000畝。果品生產突出抓老果園改造和名優新特品種的引進,增加收入150萬元。畜牧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已成為全鎮經濟新的增長點。秀峰公司、第二冷藏廠、明珠蔬菜加工出口廠、劉家醬菜廠等一批外向型骨幹企業的崛起,帶動了全鎮創匯農業、高效農業的快速發展。2000年,鎮黨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鎮內骨幹企業華寶澱粉廠在癱瘓停產3年後,於8月份重新啟動;火腿腸生產線已簽訂租賃經營10年的合同,年實現利稅可達300萬元;湖南誼信現代農業發展公司壽光分公司併購第二冷藏廠揭牌開業,年內計劃建設1000噸恆溫庫;秀峰公司新投資213萬元,新上注塑周轉箱和淹漬菜項目。上半年全鎮已完成招商額260萬元。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鎮村規劃建設,聘請省內建築設計專家進鎮考察論證,按照“高標準、高起點、科學化、規範化”的要求,重新編製新一輪田柳鎮開發建設方案,“兩場兩園”(人民廣場、邢姚木材市場和田柳村、崔家村工業園)及一批沿街商住兩用樓正在開工建設。文教衛生、交通通訊基礎設施更為配套完善,目前,全鎮有線電視入戶達5800戶,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更為豐富,科學、文明生活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設有了新發展。 

經濟概況

胡錦濤總書記視察菜博會
胡錦濤總書記視察菜博會
該鎮蔬菜生產加工包裝出口、澱粉生產、生豬養殖等行業迅猛發展,年產各類鮮菜1.5億公斤。以秀峰公司、春暉食品、龍躍食品為代表的蔬菜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蔬菜5萬噸,產品出口到日1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盛泰澱粉有限公司、泰興食品有限公司、秀峰櫻桃谷鴨加工廠為代表的加工企業獲得蓬勃發展。其中“秀峰”牌商標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使用標誌,到2007年該鎮已形成了以蔬菜加工、肉製品加工、澱粉生產、畜禽養殖為主導,農機配件、鹽業化工、餐飲服務、休閑娛樂等各行業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格局。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全鎮形成了以羊臨路為主幹,以食品、建材、集貿市場為支撐的三產發展新格局,1995年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800家,從業人員1500人,實現三產增加值3000萬元。 

園區建設

田柳鎮王高項目區2002年10月份開工建設,已開發面積3平方公里,到2005年,項目區內企業已達46家,其中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32個,過5000萬元項目8個,過億元的項目3個,限額以上企業30家,園內企業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實現利稅過億元。園區被列為壽光市四園三區之一、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2002年-2005年園區建設三年多來,鎮政府在工業園內累計完成設施投資2000多萬元,架設各類管線45公里。來自湖南、浙江、山西、江蘇、青島、淄博等省市的46多家客商前來該鎮投資建廠。金澤洋化工,東海化工、天成化工、華魯化工,恆科精細化工等近三十家產業關聯度高的項目到工業園區落戶,逐步形成了以鹽化工為主的化工產業聚集區。在骨幹企業新龍電化集團的帶動下,項目區內已投產項目38個,在建項目8個。項目內已形成16萬噸燒鹼、1萬噸液氯、5萬噸甲醛、2萬噸山梨醇、2萬噸糠醇、2萬噸酒精、5000噸氧化鎂、3萬噸醫藥中間體、2萬噸塑膠、1萬噸化工添加劑、4萬噸PVC型材管材等產品的規模生產能力,從業人員3000多人。
飛速發展的鄉鎮企業。1991以來,黨委、政府把發展鄉鎮企業作為振興田柳經濟的戰略重點,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大投入、大發展,使鄉鎮企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到1995年全鎮鄉鎮企業發展到60家,其中鎮辦企業7家,固定資產5000萬元,主要產品發展到16大類,200個花色品種,擁有四大公司和三場,即:壽光市企業開發總公司、山東省華寶食品集團公司、建築公司、盛源實業有限公司和鹽場、蝦場、園藝場。村辦集體企業53家。199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5億元,實現利稅3780萬元,比1991年增長10倍,跨入全市十強鄉鎮行列,並被山東省鄉鎮企業局、山東省人事廳授予先進集體。技改投入逐年增大。1993年以來,3年邁了三大步。特別是華寶公司,1993年以來,每年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年年有技改,1995年底的澱粉生產能力比1991年增長6倍,成為壽光市十家鄉鎮骨幹企業之一,通過不斷技術改造,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加了科技含量,增強了市場競爭能力,“壽仙”牌玉米澱粉是省名牌產品,並已銷往國外。企業改革不斷深化,1991以來,全鎮80%的企業進行了改制,有3個小廠掛靠了大公司,實行了兼并,1家企業進行了拍賣,組建了華寶食品集團公司、盛源實業有限公司。加強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素質。鎮黨委、政府把鎮村企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不斷加強對企業的管理和調度,積極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引進技術、人才,並在企業中率先實行了微機管理,為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奠定了基礎。 

農業生產

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到205年該鎮已形成糧、菜、果、牧四大支柱產業。蔬菜生產,成立了壽光市優質蔬菜協會,組織實施標準化生產,帶動發展無公害蔬菜10000多畝,全部通過農業部認證。露天創匯蔬菜、富硒蔬菜、反季節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主要品種有黃瓜、茄子、西紅柿、金針菇、香菜、大蔥、芽菜等。通過加工出口企業秀峰公司和蔬菜批發市場的帶動,全鎮農業走出了一條“公司加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路子。蔬菜生產及加工出口、澱粉生產等行業初具規模。以秀峰公司為代表的蔬菜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蔬菜5萬噸,產品銷往日本、新加坡、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秀峰”牌商標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使用標誌。果品生產通過高接換頭等技術,優質果品達到1500畝。到2005年底,年產果品1萬多噸。畜牧業生產有了較大發展,到2005年底,共發展飼養專業村42個,飼養專業戶950戶,年出欄肉豬9.8萬頭,肉鴨47萬隻,肉雞73萬隻,蛋雞29萬隻,畜牧收入2.2億元。特色經濟專業村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全鎮有30多個村的特色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優勢,輻射帶動作用越來越強。以劉橋、巨家等村為主的食用菌基地已發展到2000畝;以朱崖、東馬、西馬、邢姚各村為基地的食用菌大棚發展到了2000多個;以南、北王里村的大蔥,田柳、葦園村的菠菜,邢二、邢三村的茄子等大田為主的創匯蔬菜面積已超過5000畝。邢三、邢四等村的木材市場年交易量300萬元。另外,常家的香菜、北嶺的大棚櫻桃等效益也非常好。全鎮逐步形成了“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1995年,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3億元,比1991年增加0.36億元,年平均遞增25%;工農業總產值9億元,比1991年增加7.7億元,年均遞增59%;財政收入140萬元,比1991年增加10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7.8億元,比1991年增加7億元,年均遞增78%;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比1991年增加1804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指標達到省定小康標準。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發展迅速。經過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得到了較大發展。全鎮逐漸形成了糧食、蔬菜、果品、畜牧四大產業。農業總產值由1991年的6021萬元,增長到1995年的1.5億元。糧食總產連續5年穩定在3000萬公斤以上,其中1995年總產3010萬公斤。1991年以來,在確保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的前提下,擴大蔬菜、果品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到1995年底糧經作物比例由6∶4調整為5∶5。蔬菜種植面積由1991年的1.5萬畝擴大到1995年2萬畝,果園面積到1995年底達到6000畝,比1991增長3倍。蔬菜生產已形成規模化,多元化。全鎮共有冬暖式大棚5000個,豆瓣大棚300個,西瓜大棚100個,每年種植大蔥8000畝。通過推廣生物農藥、酵素菌新技術,發展無公害蔬菜1萬畝。1991年以來,引進名優特稀蔬菜品種13個,發展創匯品種11個,建成蔬菜加工企業8個。年產蔬菜1.5億公斤,收入1.2億元。果品生產通過高接換頭等技術,優質果品達到3000畝,佔50%。到1995年底,年產果品700萬公斤,收入700萬元。畜牧業生產有了較大發展。到1995年底,共有飼養專業村12個,飼養專業戶300戶,年出欄豬3萬頭,肉食雞400萬隻,畜牧收入8000萬元。 

村鎮建設

該鎮按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完善了鎮區新一輪規劃,提高了小城鎮品位和檔次。2004年,吸收社會投資600多萬元,新建高標準商居兩用樓15棟9000平方米,主要道路兩側基本實現樓房化。不斷加大鎮區拆舊改丑綜合治理力度,城鎮面貌大改善,文明程度大提高,塑造了良好的鎮域形象。
2005年投資200多萬元,將原王高鎮區路段3公里由原規劃的16米加寬到22米,在此基礎上又投資260萬元鋪設兩側排水管道6400米,安裝路燈146盞,並栽植綠化苗木,綠化面積3000平方米;羊臨路鎮區路段完成投資100多萬元,鋪裝了人行道。聘請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對鎮區做出詳細規劃,背靠環渤海高速公路,沿三號路和羊臨路形成“10公里十字型經濟長廊”,自西向東分別建設為化工項目區、生態住宅區、文化旅遊區和市場商貿區4個功能分區。

農產品

黃瓜,茄子,西紅柿,金針菇,香菜,大蔥,蔬菜,梨,添加劑 

交通


田柳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引黃濟青工程第一泵站宋庄泵站位於該鎮,省羊益公路、益羊鐵路和正在施工中的環渤海(榮烏)高速公路貫穿鎮域,南距濟(南)青(島)高速公路15公里;北距國家二類開放港口—羊口港、東距濰坊港均20公里。

社會


該鎮社會各項事業均衡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截至2005年,全鎮有中小學14處,幼兒園28處,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初中入學率均保持在100%;兩處鎮衛生院設備齊全,2005年在職職工87人,投資200萬元新上先進儀器設備,改善了醫療診斷條件。鎮村衛生一體化管理進一步加強,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參保率達到90%以上;重視弱勢群體救助工作,加大對敬老院的管理力度,投資100多萬元對兩個敬老院進行改造並完成敬老院合併,全鎮五保供養人員得到了應保盡保;投資100萬元,在田柳一中、二中新建餐廳兩處,解決了學生露天就餐問題。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社會穩定。同時,計劃生育、廣播電視、交通通訊、移民等工作也都穩步發展。 
社會各項事業上了新台階。1993年在濰坊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4000門,有1500戶農民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文教衛生事業有了新的發展,鎮醫院設備齊全,技術領先,村村建起了甲級衛生室,推行了農村合作醫療。全鎮中學生在校2119人,小學生在校4492人,擁有“濰坊市規範化學校”1處,“濰坊市一類園所”2個。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計劃生育率達到了100%。老幹部工作健康發展,村村建立了檔案室。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社會穩定。1995年被濰坊市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依法行政先進單位”、“村級建檔工作先進鄉鎮”、“老幹部工作先進鄉鎮”,連續被壽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城鎮”稱號,是全省200強鄉鎮之一。【濰坊市村級建檔先進鄉鎮】1994年4月,田柳鎮在各村開展了村級建檔工作。共設立村級檔案室40間,新購進檔案鐵櫥120套,立文書檔案1890卷、科技檔案27卷、會計檔案6153卷、村民檔案7365卷、聲像檔案43卷、實物檔案155件、戶籍檔案158卷,共計15791卷(件)。制定了《檔案收集立卷制度》、《保管借閱制度》、《檔案管理網路》、《保密制度》。1994年6月2日,濰坊市村級建檔工作現場會議在田柳鎮召開,田柳鎮被濰坊市授予“檔案工作先進集體”、“村級建檔工作先進鄉鎮”稱號。 

鎮屬學校

壽光市田柳鎮劉家莊子村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張僧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朱崖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植庭學校
壽光市田柳鎮王里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田柳村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第一初級中學
壽光市田柳鎮第二初級中學
壽光市田柳鎮者里院村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邢二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后疃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實驗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王高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袁橋小學
壽光市田柳鎮郎家營小學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入選山東省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