嚙蟲
小且脆弱的昆蟲
嚙蟲是一種很小很脆弱、有點像蒼蠅的小昆蟲。它們的身體比較柔軟,有一雙大大的複眼,還有一對薄薄的翅膀。靜止時,這對翅膀合在背上,像一座屋的屋脊。嚙蟲喜歡生活在樹榦或枯木上,也有的生活在室內或動物巢穴中。它們平時就喜歡啃書籍、穀物、動植物標本等,所以我們常常會在樹皮或落葉層中見到正活潑爬行的嚙蟲。如果不小心被嚙蟲咬到,皮膚上會出現輕微的紅腫,很癢。
嚙蟲俗稱書虱。咀嚼式口器,複眼發達,絲狀觸角長,無尾須。植食。不完全變態。
嚙蟲屬於不完全變態,幼蟲通常和成蟲區別不大。有些種類是害蟲,對農作物和其他人類的用品如木製傢具等造成一定威脅。
體形微小,1-10mm。柔弱,具長翅,也有短翅、小翅或無翅種類。頭大,活動靈活,后唇基發達。翅膜質透明,有臀褶、翅痣,多呈屋脊狀置於體背。以熱帶、亞熱帶、溫帶林區為多,也有生活於室內種類。植食性、菌食性,或危害儲藏物品。
2張
嚙蟲
昆蟲綱的目。體小而脆弱,頭大,咀嚼口器,觸角呈長絲狀。普通種類無翅;有翅種類前翅大於後翅,休息時疊翅呈屋脊狀。室內種類以澱粉質或動物碎片為食,為藏書室和動物標本陳列室的害蟲。約有800-875種。我國常見裸嚙蟲的有書虱(Liposcelis divinatorius)竊蟲(Atropos pulsatorium)及裸嚙蟲(Psyllsocus ramburii)等。
本目昆蟲通稱嚙蟲、書虱、簡稱嚙。世界已知約1000種,分為2亞目13科。我國已知8科20餘種。青海僅記載1科1屬1種。
體長1-10mm,多數不超過6mm;頭部有Y形頭殼縫,觸角絲狀,12-50節,有些有次生環節,複眼凸出,單眼3個;口器咀嚼式,后唇基突出,下顎須4節,下唇須退化,1或2節;前胸小,細縮如頸;有翅或無翅,脈序簡單,橫脈少,Ra和M,M和Cu1常常合併一段或以橫脈相連或以一點相接;跗節2或3節;無尾須,雌雄外生殖器均小而顯著。漸變態。
分佈於吉林、山西、陝西、浙江、湖北、廣西、四川;甘肅。
嚙蟲是靠微生物(菌類、藻類、地衣等)、穀類、花粉、死的昆蟲和植物環境上的細菌膜等為食。有時會對收藏品和食物造成危害。卵通常好幾個在一起。幼蟲發育要經歷6齡。有些種類群居於一個絲網上(其唇腺分泌物製作而成);也有些生活在洞穴里或各種隱蔽處,如白蟻洞和地洞里。翅膀多態,交配行為特別明顯(雄性追求雌性)。
嚙蟲中有不少種類過的是獨居生活,但也有一些是群居的,比如樹皮虱,它們常常在大樹的樹榦上織出一層絲網,保護大家庭不受傷害。嚙蟲雖然長得很小,但也和鳥兒一樣會為孩子築巢。它們的身體里有紡絲腺,能吐絲並織成薄膜,它們的孩子就可以棲息在這層鬆軟的薄膜里。
有些種類是孤雌生殖,這主要取決於其所處群落的蟲數;也有些種類是胎生。
為害各種儲糧、古書、動植物標本,喜食澱粉和膠質的儲藏物品,如書籍、紙張等。對完整糧粒較少為害,在糧食碎屑及粉末中發生較多。在糧堆中大量發生時會致使糧食發熱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