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義和鎮的結果 展開

義和鎮

重慶涪陵區轄鎮

義徠和鎮隸屬重慶市涪陵區,取“仁義和睦”之意而得名義和鎮,面積104.39平方千米。人口24786人(2020年)。

基本概況


義和鎮隸屬重慶市涪陵區,位於涪陵區境西北部,長江上游北岸,東與李渡街道相連,南與藺市鎮龍橋鎮石沱鎮隔江相望,西與長壽區接壤。面積104.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390人(2010年六普)。轄5個社區、12個行政村(其中鶴鳳社區由涪陵新區管理)。
鎮政府駐興義南路,東至涪陵城直線距離18千米,南至長江鶴鳳灘碼頭4.5千米。屬長江河谷淺丘地帶,海拔高度在160至700米。319國道和渝涪高速公路過境。景點有秦代懷清台遺址、漢墓、明代涌秀石刻、五步陣、萬壽橋、愛蓮亭、養心池、雙龍壩、鶴鳳灘巴人墓群等。
義和鎮距城區45km,地處開州區西南角,東與中和鎮臨江鎮相連,南與南雅鎮比鄰,西與四川省開江縣梅家鄉、靈岩鎮接壤,北與三匯口鄉交界。人民政府駐相辭村,取“仁義和睦”之意而得名義和鎮。

歷史沿革


清代時境內有義和場,相傳因其附近有古玉和(御河)橋,以其諧音而得名。屬長灘里上四甲,1931年,以義和、桂馨兩鄉合置義和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合併義和、大山兩鄉設立義和鎮,轄東獄、馬羊、松柏、五福、機房、大鵝、長樂、萬壽、長豐、雙溪、石二、盤龍、回 龍、大石、五靈、高峰、增福、琴台、石塔、硃砂、大竹、鴨子、華嚴23個村和宏義、建新2個居委會,173個村民小組,2002年鎮域行政村建制調整,轄華東、松柏、機房、大鵝、雙溪、盤龍、鶴鳳、高峰、硃砂、鴨子10個村和宏義、建新2個居委會,97 個村民小組,2008年五月16日,鎮安鎮併入義和鎮,將原義和鎮的大鵝、雙溪、盤龍涉及工業園區14.8km 劃歸李渡街道。

行政區劃


轄機房、松柏、高峰、硃砂、華東、鴨子、石嶺、臨江、莊子、黃草、石堡、紅春12個行政村,宏義、建新、鎮安、大柏樹、鶴鳳5個社區,136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義和鎮東壤涪陵李渡新城區工業園,西南臨長江與藺市、龍橋、石沱隔江相望,北止黃草山脊與長壽但渡鎮相連,幅員面積107.69km2,50853人。距重慶主城78公里,距涪陵主城直線距離18公里。轄區有長江水岸線12公里,毗鄰渝涪高速李渡出口和渝利鐵路涪陵北站,毗連南涪高速恆大山水城出口,李渡工業園區環二路連通義和,在建的渝涪高速水磨灘匝道將直達境內,中科大道、金科大道等交通要道交錯貫穿。

地形地貌

義和地處平行嶺谷拆皺暖熱半濕區的長江河谷淺丘地帶,灰棕紫泥土屬,部分為深丘低山暗紫泥土屬,黃草紅春屬冷沙黃泥土屬,海拔最低鶴鳳灘鋪子156M,最高黃草山頂灣787.8M。地形主要為淺丘,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有馬駱鄉、雞公嶺,境內最高峰雞公嶺位於義和鎮太康村,海拔1028米,最低點水磨灘位於義和鎮農興村,海拔270米。

氣候

年均溫度17-18℃,年均降水量1000-1100mm,無霜期290-320天。

水文

境內除長江外,還有奚家河溝,沙灘河、烏楊溪、馬斑溪,黎家河溝,大磨溪。轄區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塘庫較多(657口)、水系交錯,全區第一大庫水磨灘水庫。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全區三大山系之一黃草山都在義和境內。物產豐富,植物品種繁多達400多種,長江防護林、天然林、經濟林覆蓋全鎮42﹪的面積,耕地面積2169公頃,森林面積20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18.57%。

土地資源

耕地面積4.1畝,林地面積7000畝。

水資源

境內屬長江流域小江支流水系,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蘆溪河由西北自開縣三匯口鄉瓦志坪村入境,從集鎮中央穿過,再向東經臨江鎮入南河,境內河道長11千米,年均流量300.5立方米/秒。

礦產資源

義和鎮礦產頁岩、煤,主要分佈在黃草山一帶,曾經開採過廟灣、水梯子、鷹咀岩、雙洞門、膠子溝、石腳盆等煤礦。已探明地下礦產天然氣儲量300億立方米。自然條件優越。

人口


據有關資料顯示,義和鎮有人口50853人,土地面積 10769公頃,鎮區人口3420人,非農業人口1326人,按照鎮區人口機械增長率取5.6%。受李渡工業園區輻射,城鎮人口集聚,2012年鎮區人口10000人城鎮建成區170公頃。遠期2020年發展鎮區人口25000人,鎮區發展規模400公頃,地勢平坦且發展用地充足。
2021年6月21日,重慶市涪陵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義和鎮人口為24786人。

經濟


到2016年底,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7億元,同比增長 9.3 %;人均可支配收入7639元。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產業,抓實科技支農,推廣“雙低”油菜3200畝、水稻旱地育秧3000畝、地膜玉米高產栽培1100畝,新發展種養大戶30戶。為貧困村硬化公路4.3公里,完成260戶C級危房改造和實施20戶D級危房戶扶貧搬遷;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全區年度考核排名靠前,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積極開展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全鎮享受普通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人員5900餘人,發放養老待遇780餘萬元,完成醫保籌資396萬元;完成興業村幸福家園建設,發放生活補貼和臨時救助資金800餘萬元;新建了教學樓、師生宿舍和食堂,義和中心校幼兒園,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積極開展群眾文體活動,投資15萬餘元新建體育健身廣場1個,完成了魚龍村公共文化服務示範村建設。

交通運輸


南有長江黃金水道17km,陸內有涪渝高速通過,距“319”國道4.8km,鎮域開通9條公路幹線客車,13個行政村通路通車。

社會事業


徠小城鎮位於機房村1、2、4、5、6、7社和鶴鳳村7社地內,淺丘,地勢平緩,坡度在15度以下,田園密布,屬長石砂岩,地質結構穩定,整個城鎮沿原義大1Km過境公路建成,建成區面積13公頃,常住人口3420人,規劃170公頃,遠期規劃400公頃。
義和鎮是涪陵西北部重點小城鎮,公共建築齊備,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政府設在小城鎮興義南路88號,東距涪陵城18KM,南至 長江鶴鳳灘碼頭4.8KM,是生態農業、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現代綜合性小城鎮。

歷史文化


義和鎮[重慶涪陵區轄鎮]
義和鎮[重慶涪陵區轄鎮]
境內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形成了“踏實肯干、敢為人先、尚義趨和”的義和精神。明代大山人何環斗歷任彭山縣教諭、武昌縣令、大名府通判等職;民國大山人劉庶凝是美籍華裔著名詩人;民國大山人孟壽椿釋譯《西行漫記》,曾發行全世界;民國義和人瞿羽儀精通中醫,擅長治療溫熱病;1960年5月鄉黨委書記奚一久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宋慶齡、董必武、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歷來有說書、川劇坐堂、猴戲、會演等文藝演出,曾被團中央評為全國第二次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會議的先進集體,命名為“文化之鄉”。義和人傑地靈,“三黃”成為遠近聞名的三張名片,提起金科、中科、蛟龍,川渝兩地無不嘖嘖稱讚,引以為榮,並哺育了處級以上領導幹部25人,分佈在全國各地的成功人士達853人,在家的能工巧匠、致富帶頭人達2800人。

風景名勝


義和鎮景區
義和鎮景區
境風名勝古迹較多,主要有大山琴台秦代女懷清台 遺址、五步陣、漢墓、明代華東六社砂灘河“涌秀”石刻(區級文物保護)、鴨子四社萬壽橋(區級文物保護)、硃砂中峰寺遺址、鎮安社區烏楊溪殷商遺址(區級文物保護)、金科現代農業園、大磨溪農業觀光園、黃草山森林園、涪陵巴山夜雨休閑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