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中和鎮的結果 展開
中和鎮
重慶市開州區轄鎮
中和鎮,隸屬於重慶市開州區,地處開州區西北部,東接九龍山鎮、臨江鎮,南鄰臨江鎮、義和鎮,西連義和鎮,北與三匯口鄉接壤,距開州區人民政府駐地40千米, 區域總面積89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年(1931年),始置中和鎮;1985年10月,由中和鄉改為中和鎮。截至2018年末,中和鎮戶籍人口為61429人。截至2020年6月,中和鎮下轄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鶴林街6號。
2018年,中和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7個。
余家大院
1958年,中和鄉為中和公社。
1983年4月,由中和公社改為中和鄉。
1985年10月,由中和鄉改為中和鎮。
2005年10月,三合鎮併入中和鎮。
1997年,中和鎮下轄紅崗、白乳、千丘、中峰、八廟、卧龍、三家、牌樓、雙池、當陽、東升、永農、白水、子坪、鎮川、鳳頂、峰火、棗坪、袁坪、大寨20個行政村。
2011年末,中和鎮下轄三合場、中和場2個社區,當陽、永農、鳳頂、袁坪、中峰、白水、子坪、牌樓、中和、護國、昇平、新義、鶴林、白果、天星、黃鷹16個行政村;下設10個居民小組、15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鎮下轄3個社區、15個行政村:中和場社區、三合場社區、石河社區、鶴林村、天星村、黃鷹村、白果村、護國村、新義村、昇平村、當陽村、中峰村、牌樓村、子坪村、白水村、鳳頂村、袁坪村、永農村,鎮人民政府駐鶴林街6號。
綜述
2011年,中和鎮財政總收入173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2011年,中和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025元。
農業
2011年,中和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比2010年增長25.0%,農業增加值0.87億元。中和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中和鎮生產糧食2.6萬噸,人均420千克,其中水稻8189噸,玉米3693噸。中和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桑蠶、花生、甘蔗、煙葉、棉花等。2011年,中和鎮油菜種植面積0.9萬畝,產量1083噸;花生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212噸。中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中和鎮生豬飼養量3.4萬頭,年末存欄0.1萬頭;羊飼養量0.5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家禽飼養量26.1萬羽,家禽22.5萬羽。2011年,中和鎮生產肉類6972.2噸,其中豬肉6334.6噸,牛肉115.6噸,羊肉297噸,禽蛋131噸;畜牧業總產值0.6億元。2011年,中和鎮水果種植面積2.4萬畝,產量593.6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油桃、梨,其中柑橘386.2噸,油桃110.0噸,梨65噸。中和鎮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中和鎮漁業總產值54.5萬元。
工業
中和鎮工業以電子加工廠、制衣廠、農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中和鎮工業總產值為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1.6%,實現工業增加值2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6%。2011年,中和鎮有工業企業10家,職工260人。
商貿
2011年末,中和鎮有商業網點467個,職工930人。2011年,中和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3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
金融
2011年末,中和鎮有3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0.7億元,比2010年增長15.3%;人均儲蓄2.4萬元;各項貸款餘額9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5%。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和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007名,教師31人;有中心小學3所、村小學11所、初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6678人,教師411人,有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2011年,中和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達6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2%。
中和鎮
科技事業
2011年末,中和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9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79人,經營管理人才18人,技能人才45人,農村實用人才5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中和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多功能文化廣場1個,村(社區)文化室18個,農家書屋16個,藏書3.6萬冊。2011年末,中和鎮有學校體育場1個,可容納2000人;100%的城市社區和2%的村村民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3%。2011年末,中和鎮有電視廣播站1個,電視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3萬戶,入戶率8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中和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7個;病床66張,固定資產總值1090.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8名,其中執業醫師43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13人。2011年,中和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3萬人次。2011年,中和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29.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1.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5.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9萬人,參合率95.2%;孕產婦死亡率1.6/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中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425戶,人數2876人,支出759.3萬元,比2010年增長18.5%,月人均140元,比2010年增長8%;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510人次,共支出23.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0戶,人數2828人,支出212.1萬元,比2010年增長5.4%,月人均62.5元,比2010年增長4.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2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有敬老院2家,床位10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00人。2011年,中和鎮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6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8.5%;基金支出合計3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5.8萬人,參保率95.2%。
衛星圖
氣候溫暖濕潤,年均溫13.2~18.4℃,一月均溫1.7~6.9℃,七月均溫24.2~29.3℃;無霜期252~305天,常年降雨量1129~1360毫米。耕地面積2276公頃,水田1291公頃,已退耕還林467公頃。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薯類、油菜為主,全年糧食總產量2萬噸,特產有柑桔、蠶桑、花生、西瓜、慈竹、麻竹。工業以繭絲、竹編製品最有名,年產生絲80餘噸,竹席20萬床。農村輸出市外勞務人員17500人,年收入8500萬元。水利條件好,是三匯水庫的主灌區,境內有水庫5座(小一型鳳頂、小二型高家、護國、鳳頂、牌樓),山平塘1680口,清水堰96條,保灌面積821公頃。
交通方便,萬(州)宣(漢)公路縱穿全鎮,現正改擴為國家二級瀝青公路,與周邊鄉鎮均有公路相通,鄉村公路526公里,達到村村通公路。修建大橋26座。
場鎮建設近20年發展更快,中和場新建了鶴林前、後街,改善了玉虹老街和長灘街,修建了沿河走廊和防護堤,場區面積105公頃,場鎮人口9600人;三合場鎮面積89公頃,3191人。
社會事業有完中1所,初中1所,完小4所,村校24所,私立小學1所,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有鄉鎮衛生院2所,村衛生室和診所19處。有水電站3處,裝機容量2.475千瓦,建有大型變電站一座,戶戶通電。固定電話裝機7753部,行動電話擁有量13951部;有文化站2個,有線電視入戶率80%。
中和鎮有萬州至宣漢公路過境。2011年末,中和鎮境內村組均通公路,村級公路總長526千米。
黨委書記李從戎: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分管人民武裝、預備役建設等工作。
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啟洪:主持鎮人民政府全面工作;主抓經濟發展、安全生產;分管財政、稅務、編製、發展改革、金融、審計、物價、兵役、國有資產管理等工作。
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韋奮勇:主持鎮人大主席團全面工作;協助書記抓黨建工作,分管組織人事、宣傳、統戰、紀檢、監察、青年、婦女兒童、機關效能建設、綜合目標考評、全民創新等工作。
副鎮長鬍成永:負責黨委、政府重點工作督查督導。
黨委委員、副鎮長廖秀福:分管國土房管、規劃、建設、地災防治、環境保護、招商引資等工作;負責風情名鎮打造等工作。
黨委委員、副鎮長、政法書記李玖武:分管教育、民政、雙擁優撫、基層政權建設、老齡、殘聯、政法、綜治、信訪穩定、法制、平安建設、群眾自治、全民教育等工作。
黨委委員、副鎮長陳光文:分管交通、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企業、能源、商貿、糧食收儲、全民創業等工作。
副鎮長朱泯宇:分管農村經濟、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畜牧、水務、扶貧、氣象、統計、科技、科協、黨務、政務信息等工作。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韓洪波:分管衛生、葯監、質檢、食品安全、行政代辦中心等工作;負責紀檢、監察、黨員幹部信訪、督查督辦等工作。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陳明偉:分管安全生產、應急搶險、應急救援、工商、集鎮管理、戶籍制度改革、消防等工作;負責武裝、民兵預備役建設等工作。
黨委組織委員張文勝:分管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機關計劃生育、機關內務、檔案、保密等工作;負責組織、工會、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
黨委宣傳委員祁美富:分管文化、體育、旅遊、全民健身等工作;負責宣傳、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因縣上工作抽調,其分管和負責的工作暫由陳映紅同志代管和負責)。
黨委統戰委員陳映紅:分管工商聯、宗教、僑務、鄉情聯絡、通信、郵政、有線電視等工作;負責統戰工作。
轄村:白鵝村、和順村、金橋村、石寨村、玉虹村、黃鷹村、石蓮村、松坪村、望鄉村、洪禧村、中和村、紗帽村、石河村、護國村、太平村、天城村、回春村、金錢村、新義村、昇平村、高家村。
人口數據
2011年末,中和鎮總人口6.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864人,城鎮化率27.3%;另有流動人口785人。總人口中,男性32601人,佔52.9%;女性29075人,佔47.1%;18歲以下15055人,佔24.4%;18—35歲12977人,佔21%;35—60歲24022人,佔38.9%;60歲以上9622人,佔15.7%;以漢族為主,達6.17萬人,佔99.9%;有壯、苗、土家、藏、布依、侗、黎、傈僳、蒙古、瑤、水、仡佬12個少數民族,共59人,佔0.1%。2011年,中和鎮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5.0‰,人口自然增長率5.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96.6人。
2017年末,中和鎮常住人口為46255人。
截至2018年末,中和鎮戶籍人口為61429人。
● 地名由來
中和鎮以“調和折中”的儒家中庸思想而得名。
● 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合場特產水竹涼席,是開州三絕之一,被納入了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