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鎮

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下轄鎮

中和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下轄鎮,地處扎蘭屯市西南,東與成吉思汗鎮相鄰,南與黑龍江省龍江縣接壤,西與蘑菇氣鎮、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毗鄰,北與南木鄂倫春民族鄉相連,行政區域面積1012.3平方千米。

1984年,中和建鎮;2001年,中和鎮與庫堤河鄉合併為中和鎮。2011年3月,恢復建鎮,原中和鎮、雅爾根楚鎮合併為中和鎮。截至2018年末,中和鎮戶籍人口有43318人。截至2020年6月,中和鎮下轄2個社區、20個行政村。

2018年,中和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5個。

歷史沿革


1984年,中和建鎮。
2001年,中和鎮與庫堤河鄉合併為中和鎮。
2006年,中和鎮改中和辦事處。
2011年3月,恢復建鎮,原中和鎮、雅爾根楚鎮合併為中和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6年,中和鎮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振興、頭道溝、前進、興龍、福興、光榮、紅星、福泉、龍頭、庫堤河、新林、幸福、架子山。
2011年末,中和鎮下轄2個社區、20個行政村:振興、新華、福興、興隆、前進、架子山、庫堤河、福泉、幸福、紅星、光榮、龍頭、頭道溝、新林、水甸溝、集體、新建、三道溝、四道溝、五道溝、明星、黎明;下設11個居民小組、147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鎮下轄2個社區、20個行政村:振興社區、新華社區、頭道溝村、前進村、興隆村、福興村、光榮村、紅星村、福泉村、龍頭村、庫堤河村、新林村、幸福村、架子山村、五道溝村、集體村、黎明村、明星村、三道溝村、新建村、水甸溝村、四道溝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150783107001121振興居委會
150783107002121新華居委會
150783107200220頭道溝村村委會
150783107201220前進村村委會
150783107202220興隆村村委會
150783107203220福興村村委會
150783107204220光榮村村委會
150783107205220紅星村村委會
150783107206220福泉村村委會
150783107207220龍頭村村委會
150783107208220庫堤河村村委會
150783107209220新林村村委會
150783107210220幸福村村委會
150783107211220架子山村村委會
150783107212220五道溝村村委會
150783107213220集體村村委會
150783107214220黎明村村委會
150783107215220明星村村委會
150783107216220三道溝村村委會
150783107217220新建村村委會
150783107218220水甸溝村村委會
150783107219220四道溝村村委會

位置境域

中和鎮地處扎蘭屯市西南。
中和鎮
中和鎮

地形地貌

中和鎮地處大興安嶺隆起向松嫩平原下沉的過渡帶,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形為中低山區和山前丘陵區。主要山脈有火燎大山等。最高點位於老平崗,海拔963.1米;最低點位於福興村,海拔268.4米。

氣候

中和鎮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多年平均氣溫3.2℃,極端最低氣溫-37.4℃;7月平均氣溫21.4℃,極端最高氣溫39.5℃。最低月均氣溫-36.5℃,最高月均氣溫36.8℃。年均降水量400—550毫米。

水文

中和鎮境內主要河流有中和河,發源於柴河鎮西部基爾果山北麓、蘑菇山東麓,河長84.5千米,流域面積763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6.68%,在中和鎮區西北3千米處注入綽爾河。

自然災害

中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大風、冰雹、霜凍等。一般每年各遇一次。大旱、大澇3年1遇。冰雹年平均4次,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1年7月,境內2個村遭冰雹襲擊,近0.3萬畝耕地受災。

自然資源


中和鎮境內已探明有建築石料,其儲量為18.24萬立方米。盛產黑木耳、榛子、蘑菇等名貴山珍,有很多天然優質野生中草藥,如黃芪、桔梗、黃芩、蒼朮、柴胡、赤勺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中和鎮總人口4810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231人,城鎮化率17.1%。總人口中,男性25331人,佔57.6%;女性22772人,佔42.4%;14歲以下6824人,佔14.2%;15—64歲35842人,佔74.5%;65歲以上5437人,佔11.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1437人,佔86.1%;有滿、蒙古、朝鮮、達斡爾鄂倫春等8個少數民族,共6666人,佔13.9%。超過百人的少數民族有滿、蒙古、朝鮮3個民族,其中滿族564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4.7%;蒙古族724人,佔10.9%;朝鮮族131人,佔2%。2011年,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5.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55人。
2017年末,中和鎮常住人口為41280人。
截至2018年末,中和鎮戶籍人口有43318人。

經濟


綜述

2009年,中和鎮農民人均收入5860元。
2018年,中和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5個。

農業

2009年,中和鎮農業生產總值達1.8億元,牧業產值達5000萬元。
2011年,中和鎮有耕地面積46.8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5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4.1萬噸,其中玉米11.7萬噸,小麥5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葵花、蔬菜等。2011年,葵花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0.12萬噸;蔬菜種植面積0.22萬畝,產量0.25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羊飼養量36萬隻,年末存欄11.6萬隻;牛飼養量1.9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9000畝,林木覆蓋率71%,活立木蓄積量87.4萬立方米。
中和鎮
中和鎮

工業

2011年,中和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24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金融業

2011年末,中和鎮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0.8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27億元。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中和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52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1所,在校生1879人,專任教師19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559人,專任教師7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中和鎮教育經費2569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530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065萬元。

科技

2011年末,中和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9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2人,經營管理人才48人,技能人才178人,農村實用人才22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中和鎮有文化活動中心1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2011年末,中和鎮有體育場地1個,社會體育指導員5人。100%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1.0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中和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4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8張,固定資產總值32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3人,其中執業醫師23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人、執業(助理)醫師0.8人、註冊護士0.3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5200人次,出院病人473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1%。

社會保障

2011年,中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8戶,人數254人,支出88.8萬元,上年增長41.3%,月人均287元,比上年增長26.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68戶,人數4950人,支出705.4萬元,比上年增長21.4%,月人均119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62人,支出68.9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160人次;農村臨時救濟600人次,支出50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6人,城市低保302人。危房改造207戶,投資310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623人。

交通


中和鎮有111國道經過境內。

文化


地名由來

中和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原名孫成美溝,土地改革時期,歸雅爾根楚努圖克管理。後來,雅爾根楚努圖克分為三個公社(雅爾根楚公社、中和公社、庫堤河公社),由於中和居中,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