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鎮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轄鎮

中和鎮,又名中和圩,雅稱“西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寧遠縣境西部,隸屬中國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東鄰棉花坪瑤族鄉、仁和鎮、舜陵鎮,南連天堂鎮,西界道縣、雙牌縣,北壤清水橋鎮、柏家坪鎮,鎮沿用中和圩自然地名,鎮政府駐中和圩,轄9個社區,27個村委會,總面積302.5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2466.7公頃,49030人(2017年)。

中和鎮,四面環山,形成盆地,氣候適宜,物產豐富,為寧遠縣糧食和木材主產區之一。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茶、生薑、大豆、山楂籽和紅瓜子。隨著寧中公路油化工程竣工和五里溝路段的拓寬,交通條件顯著改善。

歷史沿革


1995前為中和圩。
1995年,由中和鄉、新開鄉、保和鄉、慕投鄉合併為中和鎮,原國營白雲山林場所屬3個村,亦一併劃歸。
2013年,划境內冷水洞村、排樓屋村歸桐山街道。
中和鎮管轄。全鎮總面積299.2平方公里,耕地2466.7公頃,17400戶,67000人。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梯礦

水資源

舂水河、九嶷河

行政區劃


社區
佳山庫里
上街保和
下街綠源
慕投四都
河西
何家山砠江
荒塘楓木腳
上吳坦壩
下吳羅卜園
坦頭嶺頭
謝羅塘新開
壩眼四坊
友誼橋楊柳田
大塘漯西山
西江園芳竹山
麻田立腳
陳家洞猶壁
白宮殿龔家
茶子園
轄村情況
社區介紹
上街村委會駐上街,轄上街、彭家山等10個村民組。面積0.7平方公里,耕地36.9公頃,307戶,1192人。
下街以地處中和圩下街得名。村委會駐下街,轄下街、魚公塘、矮婆砠等11個村民組。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29.9公頃,307戶,1197人。
彰佳山
從老彰佳山分居得名。村委會駐新彰佳山,轄新彰佳山、砠腳、寒家坪等8個村民組。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76.8公頃,299戶,1183人。
明朝定居,清朝慕投的女妝嫁給李姓的山,叫妝嫁山,后雅化為老彰佳山。村委會駐老彰佳山,轄老彰佳山,益田、堯田、牛形嶺等20個村民組。面積16.1平方公里,耕地76.8公頃,564戶,2182人。
慕投
慕投老村:元朝建村,座向由西南轉向北方得名磨頭,后雅化為慕投。分村后稱慕投老村,轄老村、盤子田、蛇骨弄、虎形山等16個村民組。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43公頃,257戶,940人。
慕投新村:從老村分居得名。村委會駐新村,轄14個村民組。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47.9公頃,320戶,1315人。
保和因位於保和山下得名。村委會駐保和,轄5個村民組。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26公頃,148戶,518人。
四都
新屋裡:從四都老屋裡分居得名。村委會駐新屋裡,轄新屋裡、青山、老涼亭、牛軋嶺、架井邱等11個村民組。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37.7公頃,213戶,802人。
老屋裡:祖先從江西遷來長久定居,故稱老屋裡。村委會駐老屋裡,轄12個村民組。面積0.5平方公里,耕地27.5公頃,183戶,741人。
杉樹腳:以村後山杉樹多得名。村委會駐杉樹腳,轄杉樹腳、李廣洞等8個村民組。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31.4公頃,154戶,611人。
永樂塘:傳說明朝一皇帝訪西路到此村一宿,人們感到快樂而得名。轄永樂塘、立山裡、陳家、朱家等9個村民組。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37.8公頃,253戶,946人。
介紹
麻田盛產荸薺得名。村委會駐麻田,轄麻田、大樹腳、李家、大門口、鳥仔屋場等10個村民組。面積2.57平方公里,耕地37.2公頃,261戶,970人。
石珠壩地處仁江沙洲水壩邊得名。轄6個村民組。面積0.3平方公里,耕地11.5公頃,121戶,424人。
何家山先前楊姓來此居住,得名楊家山,后楊姓遷走,何姓遷入,更名何家山。村委會駐何家山,轄15個村民組。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38.3公頃,261戶,1110人。
荒塘村前有口塘,秋冬不能出水,故名荒塘。村委會駐荒塘,轄婆婆洞、蔣家、楊家、荒塘、老塘屋、小楊家等10個村民組。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35公頃,180戶,783人。
上吳原此地不滿百人,稱吳伯營,分村後為上吳伯營,簡稱上吳。村委會駐上吳,轄上吳、毛竹漯、黃沙漯、袁家、徐家等6個村民組。面積8.1平方公里,耕地27.1公頃,144戶,536人。
下吳地處上吳之下,分村后稱為下吳。村委會駐下吳,轄螺螄灘、麻地里、大光地、金洋坪、上水榨、滑石板、蔡家、老鴨棚、泥頭灣、對門河等10個村民組。面積8.4平方公里,耕地21公頃,146戶,590人。
謝羅塘謝、羅二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謝羅塘,轄謝羅塘、穇子腳、灣子里、功漕漯、三家漯、陳福字、吊馬嶺等10個村民組。面積5.9平方公里,耕地44.3公頃,278戶,1099人。
淌頭村前有一淌壩得名。村委會駐淌頭,轄淌頭、秦家、鳳仙橋、下黃嶺、六畝田、上黃嶺等12個村民組。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42.6公頃,321戶,1220人。
壩眼從陳家分居建村在壩眼邊得名。村委會駐壩眼,轄陳家、蔣家、壩眼、塘復沖、杉樹塘、羅家、朱家、虎頭嶺、立山裡、黃家塘等20個村民組。面積5.8平方公里,耕地52公頃,361戶,1320人。
砠江以片名命名。村委會駐砠江,轄陳家、唐家、雨塘邊、龜形漯、芹菜漯、聶家嶺上、水泥沖、狗形漯、子槽漯、斑狗漯、大橋邊等10個村民組。面積11.7平方公里,耕地15.5公頃,167戶,631人。
大塘漯以地名得村名。村委會駐大塘漯,轄鳳形、雞公廟、蛇皮洞、聶家、上蔡家、下蔡家、周家等7個村民組。面積5.8平方公里,耕地18.5公頃,115戶,475人。
楓木腳村立楓木樹腳下得名。村委會駐楓木腳,轄楓木腳、漯里、新胡家、胡家、出水岩等6個村民組。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34.7公頃,210戶,809人。
西江源以片名命名。村委會駐西江源,轄新陽漯、梅子坪、羅家、黃巴漯、黃家、彭家、牛古凼、蔣家等8個村民組。面積23.6平方公里,耕地7.5公頃,103戶,440人。
四坊從嶺頭遷居,因兄弟列為第四得名。村委會駐四坊,轄四坊、四坊新村等5個村民組。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37.4公頃,194戶,781人。
白公殿村內昔日建有白公廟得名。村委會駐白公殿,轄白公殿、老楠木漯、新楠木漯、灣子漯、上家漯、形漯等6個村民組。面積18.4平方公里,耕地16.2公頃,121戶,445人。
新開村立新開的一口塘邊得名。村委會駐新開,轄新開塘、新口源等10個村民組。面積7.2平方公里,耕地76.1公頃,480戶,1891人。
立腳村立白雲山東腳下得名。村委會駐立腳,轄立腳、竹源頭、早禾洞、何家、李家、大平里、石灰窯、桐木塘、井子口、滿竹壩等10個村民組。面積4.9平方公里,耕地41.3公頃,279戶,1017人。
荒竹山建村前為荒蕪竹山,故名。村委會駐荒竹山,轄荒竹山、慈覺山、胡家漯、坪漯、鄒家、龔家、潘家、老鼠坳、茅田漯等9個村民組。面積10.7平方公里,耕地64.3公頃,236戶,926人。
大桃源以村后桃樹較多得名。轄大桃源、瑤頭嶺、小門口、八角塘、鄧家、張家等7個村民組。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26.5公頃,193戶,740人。
嶺頭村立於古嶺東西腳下得名。村委會駐嶺頭,轄嶺頭、牛堂漯、磨石漯、上古嶺等10個村民組。面積8.6平方公里,耕地75.5公頃,456戶,1762人。
興隆坊村旁原建有牌坊得名。村委會駐興隆坊,轄興隆坊、東塘、水路腳、小桃園、鑼鈸界等11個村民組。面積5.3平方公里,耕地31.7公頃,246戶,973人。
馬鹿口以村後山形似馬鹿得名。村委會駐馬鹿口,轄8個村民組。面積0.6平方公里,耕地16公頃,178戶,646人。
羊山頭以村前有大樹似涼傘、村後有山頭,得名涼傘頭,后演化為羊山頭。轄8個村民組。面積0.5平方公里,耕地18.6公頃,114戶,443人。
白田此地地勢平坦有利於農田開墾得名。村委會駐白田,轄白田、茶子漯、杜家、崩山坡、小白田、棗子園等15個村民組。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43.1公頃,320戶,1196人。
蟠龍井村旁一井傳說出過蟠龍得名。村委會駐蟠龍井,轄8個村民組。面積0.6平方公里,耕地28.1公頃,220戶,932人。
木華山後山樹木華茂得名。村委會駐木華山,轄8個村民組。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24.3公頃,139戶,552人。
泮溏以泮塘得村名。村委會駐新泮塘,轄老泮塘、新泮塘、油花樓等8個村民組。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37.4公頃,306戶,1162人。
李家從李家寨遷居,以姓得名。村委會駐李家,轄4個村民組。面積0.3平方公里,耕地5公頃,72戶,269人。
坦壩以地形似未開的蘭花得名。村委會駐坦壩,轄坦壩,灣子里、油壩等9個村民組。312戶,1162人。
周家周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周家,轄周家、新陳家洞、胡家、下矮婆砠、康樂亭、大塘洞、後頭山等7個村民組。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39.3公頃,217戶,949人。
陳家洞村立洞中以姓得名。村委會駐周家,轄陳家洞、孫家、寒婆婆等9個村民組。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35.4公頃,196戶,775人。
黃仟二元朝以黃姓祖先姓名得名。村委會駐黃仟二,轄黃仟二、棉布漯、草田裡、月光嶺、三角塘、茨菇嶺等10個村民組。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40.1公頃,309戶,1185人。
猶璧原名牛波,猶似璧玉,后雅化為猶璧。村委會駐猶壁,轄5個村民組。面積0.8平方公里,耕地30.4公頃,166戶,736人。
龔家龔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龔家,轄龔家、駱家等6個村民組。面積0.9平方公里,耕地33.6公頃,249戶,997人。
聶家因姓得名。村委會駐聶家,轄聶家、李家、麻芝沖、馬脊坳、大壩口、坪峰頭、爛泥湖、棕樹坪、板栗山、崩坑漯、庵塘坪等15個村民組。面積10.7平方公里,耕地64.3公頃,375戶,1484人。
蔣家蔣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蔣家,轄蔣家、唐家蛇尾、橋頭李家、牛桃漯等6個村民組。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31公頃,267戶,866人。
謝家謝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謝家,轄4個村民組。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22.8公頃,138戶,568人。
鄧家鄧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鄧家,轄鄧家、黃家、老胡家、新胡家等4個村民組。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29.3公頃,204戶,810人。
西山以片名命名。村委會駐西山,轄西山、聶家、王家、唐家、伍家、金刀灣、鄧家、羅家、張家坪、鄧家漯、蔣家等11個村民組。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40.1公頃,320戶,1308人。
新福祥從保和分村建居新屋牆,后改為新福祥。村委會駐新福祥,轄3個村民組。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22.5公頃,109戶,453人。
羅卜源以片名命名。村委會駐桐油坪,轄西林庵、雷家、周家、樂家沖、竹山園、井眼邊、胡家、李家、呂家、桐油坪等13個村民組。面積5.8平方公里,耕地53.6公頃,327戶,1263人。
杉木園以村後山杉木樹多得名。村委會駐杉木園,轄杉木園、竹子腳、大泮漯等7個村民組。面積3.3平方公里,耕地20公頃,164戶,661人。
斷石橋以片名命名。村委會駐斷石橋,轄彭家、上彭家、鋪上、唐家、涼亭里、袁家、深漯等14個村民組。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64.8公頃,436戶,1618人。
黃壩頭村立壩頭得名。村委會駐黃壩頭,轄黃壩頭,虎形嶺、土地腳、全沖漯等14個村民組。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37.5公頃,278戶,1061人。
寶峰地處寶峰山下得名。村委會駐上龔家,轄上龔家,下龔家、蔣家、沈家等6個村民組。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28.5公頃,193戶,803人。
油榨屋以村側一油榨坊得名。村委會駐油榨屋,轄油榨屋、落叉口、茂林崗、紫雲山、爻里、新屋地等11個村民組。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43.1公頃,308戶,1164人。
高子洞以洞口地勢較高得名。村委會駐高子洞,轄高子洞、晏家坪、黑竹山、荷家塘、古山塘、羊公壩、獅子砠、川岩、黃泥沖、司馬塘、米塘等26個村民組。面積4.9平方公里,耕地70.1公頃,392戶,1491人。
井子口:位於茶子園山口,以村前水井得名。村委會駐井子口,轄井子口、雞德丘、慶樂園等5個村民組。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20.7公頃,128戶,504人。
茶子園:以盛產油茶得名。村委會駐茶子園,轄茶子園、斷源頭、鄺家等16個村民組。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35.8公頃,220戶,887人。
山林塘:以塘大、林茂得名。村委會駐山林塘,轄山林塘、馬蹄沖等6個村民組。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22公頃,151戶,629人。
和平:地形象倉庫,原名庫里,后改為和平。村委會駐和平,轄16個村民組。面積8.3平方公里,耕地85.4公頃,630戶,2405人。
仁杏:地形似岩鷹,原名岩鷹塘,后改為仁杏。村委會駐仁杏,轄仁杏、孔子壩等10個村民組。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30.3公頃,207戶,802人。
白花源:春天村後山上百花盛開得名。村委會駐大百花園,轄觀音頂、莊房門口、牛頭山、崔家屋場、周家棚、磨石灣、何家、天鵝塘等8個村民組。耕地8.8公頃,123戶,490人。
楊柳田:村邊田旁楊柳樹多得名。村委會駐楊柳田,轄楊柳田、柳婆田、肖家、茶婆漯、大安塘等5個村民組。面積14.8平方公里,耕地7.5公頃,124戶,414人。
國有林場:白雲山林場。

經濟


綜述

中和鎮[湖南省寧遠縣中和鎮]
中和鎮[湖南省寧遠縣中和鎮]
鎮經濟中商貿經濟和鄉鎮企業佔有較大比重。鎮年國內生產總值20100萬元,年財政收入380萬元。境內有銻品冶鍊廠、選礦廠、紅磚廠、竹木加工廠等。

農業

水稻,烤煙,大豆,生薑,花生,紅薯,紅瓜子。

畜牧業

麻鴨
生豬
九嶷山兔

文化


主要古迹有杉木園等地的漢晉古墓群、寶峰村巒頭嶺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保和五里溝段,江水碧綠,青山倒影,清代建設的春水橋飛架兩岸,如長虹般壯觀,正在建設旅遊景點。

社會


設有中學6所,小學70所,醫療機構5個。

旅遊


五里溝、鳳仙橋水庫。

代表人物


歐陽曉平(1961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少將。現任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歐陽一流(1999年--):國家射擊運動員,2018年3月23日,澳大利亞青年射擊世界盃飛碟男子多向比賽中與隊友於海成並肩戰鬥,榮獲男子團體冠軍和個人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