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伏符

新莽末年讖緯家所造符籙

赤伏符是一本所謂的“神秘預言書”,指明道姓的預言了劉秀當皇帝的前景。據說是在天上的漢高祖劉邦,傳到人間真正的“天旨”。當時王莽稱帝,也是假借受了赤帝(劉邦)的金策書之名。

故事


劉秀
劉秀
目前流傳下來的文字是“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有人會說,這套把戲太常見了,某些趨炎附勢的人在劉秀髮跡的時候做好了送過去,或者壓根就是劉秀自己偷偷派人做的,這套江湖把戲歷史上屢見不鮮。但是這裡和其他所有的歷史上神秘預言事件所不同的就是,這個預言書,是在劉秀還在鄉下種地的時候,就已經出現,而且弄得沸沸揚揚的。
王莽當政的時候,有一個漢室宗親叫做劉歆的就聽說了這個預言書,不但聽說了,而且立即做出了反應,馬上把名字改成了“劉秀”,那時劉秀還在鄉下種地,甚至他有任俠之風的嫡長的大哥劉縯都嘲笑他做不成事業。而後,這份預言書還影響了更多人,包括王莽的一個本家親戚王涉。此時,劉秀才剛剛開始與人創業過程,只是更始帝劉玄帳下的一員戰將而已。王涉和劉歆預謀篡奪皇位,被王莽發現問斬,劉歆臨刑前仍然相信赤伏符,他說,之所以他沒有成功,因為他原名不是劉秀,改名的不算,只有原名是劉秀的才是真命天子。
若干年後,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即光武帝。

民間傳說


《赤伏符》是一本圖讖,關於《赤伏符》一書有史書的明確記載,但更多的則是民間傳說。相傳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但民間開始流傳一句讖語(預言),說“劉秀當為天子”,這句讖語據說來自一本圖讖,這本圖讖便是史書記載,由太學生彊華進獻的《赤伏符》。
那麼《赤伏符》究竟是怎麼一本書呢?或者說,他算不算一本書呢?要解答這些,就必須先從讖緯一學的流行說起,其實圖讖這個東西,在漢代曾經非常流行,上至士族大家,下至黎民百姓,甚至那些隱居山野的聖賢,也都為之津津樂道。所以當《赤伏符》出現,並預言劉秀將成為天子之後,天下百姓不管是否確信,都已經深深的記住了“劉秀”這個名字,不得不說,這對於後來劉秀能夠登基,起到了一個聚攏民心的潛在作用。
其實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關於赤伏符的許多奧秘,比如它是如何誕生的,我們可以試想關於“劉秀為天子”的傳聞誕生時間,那時正好是王莽篡漢前後,後來成為新朝國師的劉歆,曾經改名劉秀,所以不難猜出,這條讖語,應當與之有關。
再說後來光復漢朝的光武帝劉秀,其身世看似毫無瑕疵,但實際上翻閱史料也會發現許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劉秀曾經有一位二哥叫做劉仲。我們知道,那時候兄弟間分別稱為“伯仲叔季”,也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漢高祖劉邦便是家裡老四,所以叫做劉季,在起事之前,劉邦一直叫這個名字,這和劉仲的情況十分類似。但蹊蹺處在於,這個劉仲在隨劉秀與大哥劉縯起事的早起便死了,以至於沒有留下任何痕迹,即使劉秀登基為帝,建立霸業數年之後,才想起追封了他一個爵位,當時其他所有人,包括劉秀已死的大哥劉縯都早已追封了很久,這樣一個親生兄弟被遺忘,實在有些奇怪,也一直令史學家不解。但小說《漢脈》給了一個頗為奇妙解釋,說這個劉仲其實就是劉秀!當然,小說是以穿越為背景,虛構了一個穿越而來的主角,在劉仲死後將其替代,不過如果拋開虛構的穿越情節,我們可以看出劉秀在起事之後,性格發生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在跟大哥劉縯舉事之前,原本在史書上的劉秀和劉仲十分相似,劉仲並未記錄具體年紀,但並未娶妻生子,考慮到劉秀起事時近29歲的年紀,已經被認為是大齡未婚青年的奇葩,劉仲作為哥哥還沒結婚,不就成了奇葩中的奇葩?而且按推算,劉仲至少應該大劉秀一年,這個年齡還得往上加,這樣的年紀在那時不結婚,特別是對於一個前朝皇族家是十分不可理解的,劉秀至少還有陰麗華定親的傳聞,可能為了事業暫緩了婚禮,但理應早已緣定一生,而劉仲又是為什麼呢?所以,劉仲這個神秘的身份,給了傳說的空間,以至於有了劉仲成為了劉秀的傳聞。
返回到主題,我們假設,如果劉仲就是劉秀,那他為何會改這個名字?這就可以和上述關於《赤伏符》,以及劉歆改名的傳聞聯繫起來。王莽篡漢立新之後,漢室後人暗中不服,常有造反,先又翟義擁劉信為帝,聯絡數位劉漢宗室起兵伐莽,後有長安人假稱劉子輿要求王莽退位還漢。在新朝末期,全國大起兵的時代,作為一支起義勢力的劉秀,是否有可能是利用那條原本可能是由國師劉歆偽造的“劉秀為天子”的讖文,為了聚攏人望,為自己不夠純正的血統,能夠與更始帝劉玄,以及號稱漢成帝遺孤的劉子輿對抗,所以才改名成為了“劉秀”呢?歷史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此,也許當初我們學習的東西,被認為是真實可靠的,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可能就會被否定,甚至完全推翻。當然,我們仍然要先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知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造就更多熱愛歷史的學者,然後經過思考論證,找到那些被歷史的黃土掩埋的真相。

詞語出處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記載:
光武先在長安時,同捨生彊(強)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鬭(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羣qún(群)臣因復奏曰:“受命之符,人應為大,萬里合信,不議同情,周之白魚,曷足比焉?今上無天子,海內淆亂,符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以塞羣qún望。”

引用詩詞


宋·陳造《光武二首》
濟業何關赤伏符,王梁不拜未雲疏。
元·郭鈺《早春試筆》
喜聞諸將黃金印,共捧中朝赤伏符。
清·趙翼《秦望山》
赤伏符終歸漢主,白駒場枉辟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