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輅頭村

肇慶市高要區白土鎮轄村

大輅頭名字義淺析!dà lù ㄉㄚˋㄌㄨˋ大輅亦作“大路”。《周禮》巾車掌王之五輅:玉輅、金輅、象輅、革輅、木輅,是為五輅也……大輅,輅之最大,故知大輅玉輅也。”大輅頭大致坐落於東經112°36′,北緯22°59′,肇慶市高要區白土鎮。村下轄區分為上圍、下圍、村心三個片區。明初開村,村民為陳、伍兩姓,陳姓為多,佔全村90%,居上、下圍坊;伍氏佔10%,居村心坊。現全村人口為2300多人(2019年12月),村部居上、下圍坊之間。村莊舊宅靠北傍山,新宅向村東、南兩面拓展。

行政區劃


大輅頭村
大輅頭村
大輅頭村位於G80路北,依尖峰山麓而建,整村坐北向南,由三坊(各坊相對獨立)組成,從東至西如珠串排列,分別為下圍坊、上圍坊、村心坊。因上、下圍坊古村都呈圍蔽式建築(利於防盜、防匪、防洪水),故稱圍。村人通過鄉道東行與S272肇江省道出入,南行與X437縣道出入。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2℃,1月份平均氣溫約12℃,7月份平均氣溫約28.7℃。

交通


303公共汽車:大輅頭村離朗鶴片區市集大概5-7分鐘車程,接駁303高要公共汽車出行;
315公共汽車:大輅頭村離白土鎮中心大概15-20分鐘車程,接駁315公共汽車和各類長短途客車出行;
G80廣昆高速:大輅頭村離最近的高速進出口白土收費站大概15-20分鐘。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山鼠、穿山甲白鷺、貓頭鷹
礦藏資源
石料建材資源豐富、水資源豐富

經濟


全村有田地近千畝,山地五千畝。集體經濟以種養為主,副業是種芏及芏席編織以及部分手工業,主要來源於山地、魚塘發包、場地租賃。

社會


教育

高要區白土鎮大輅頭小學地址設在文化底蘊深厚,嶺南氣息濃郁肇慶,廣東肇慶高要區白土鎮大輅頭村,校長是譚志華,主要經營小學教育,於1946年9月1日在肇慶工商局登記註冊掛牌成立,於2003年停止辦學!教育事務於2003年9月全部移交朗鶴中心小學負責!

醫療衛生

大輅頭村衛生站位於村部辦公區附近。

文化


陳氏祖源
遠祖:宋代陳伯榮(居南雄珠璣巷)→元代徙縣西南都老村→明初伯榮第七孫子:陳子善遷白諸布院都布院村→明初陳瑞(子善長子)徙居烏石都大輅頭村。
始祖:陳子善長子陳瑞奉母分居烏石都大輅頭(民國屬福和鄉),生子:宗儒、宗淡。宗淡分枝封川(現封開縣)。宗儒為明朝永樂年間舉人,生四子:長子耀先世居大輅頭,傳至1946年二十二世,有丁口五百餘人,前志列傳中陳堯其裔也。村中有耀先祖祠。所以陳瑞為大輅頭村陳氏開村始祖。
陳氏分支
1、分枝封川
明初陳瑞第二子宗淡分遷封川縣(現封開縣,具體村名不詳)。
2、分枝察步村
陳宗儒第二子,名陳烈,字耀德(一作名烈先),由大輅頭遷居新江都察步村(民國屬蓮塘鄉)。其後世系不全。至明朝末年有名陳汝剛、陳汝榮、陳汝述者,分為三房,其別支皆無法考證。清朝光緒年間,有陳兆?(字看不清,有點似鰲)始輯為譜鈔本。
3、分枝白土都馬鞍村之一
陳宗儒第三子茂先(一作耀奎),於明代由大輅頭分遷白土都馬鞍村(民國屬均寧鄉),至1946年凡二十世,有丁口五百餘人。明朝天順舉人陳通清及本志畢業生表陳錫銘其族人也。建有宗祠。
4、分枝白土都馬鞍村之二
馬鞍村別有一系陳氏祖名陳宅慶,亦於明朝永樂年間由大輅頭村遷居的。至1946年傳十八世,有丁口約二百六十人,香港大學畢業生陳逢基,其族人也,建有宗祠。
5、再分枝同攸岡村
同攸岡一系始祖陳奇蘊,於明代由馬鞍村遷居同攸岡村的。至1946年傳十七世,有丁口二百二十人,建有宗祠。
6、分枝白土都中岡村
陳宗儒第四仔陳德先(一作文英),又由大輅頭村遷居白土都中岡村(民國屬白安鄉)。至1946年傳二十一世,有丁口二百四十人,建有宗祠。
7、再分枝雅瑤村
明代,有名陳宅富者,亦由大輅頭村遷居傍湖都雅瑤村(民國屬均寧鄉)。至1946年傳二十世,有丁口約七百餘人,建有宗祠。
8、分枝長塘村
明末有名陳思誠者,由大輅頭村遷居同都之長塘村(民國屬福和鄉),所以陳思誠為長塘村陳氏始祖。至1946年傳十五世,有丁口二百四十人。
9、分枝珠岡村
明代有名陳重光者,亦由大輅頭分遷珠岡村(民國屬均寧鄉)。至1946年傳二十世,有丁口一百三十人。
10、分枝珠岡新村
清朝乾隆年間有名陳輪彬者,亦由大輅頭村遷居珠岡新村(民國屬均寧鄉),所以陳輪彬為珠岡新村陳氏始祖。至1946年傳九世,有丁口七十人。
伍氏祖源
伍氏從本都(烏石都)長塘村伍常祖九世孫分支而來。伍儒林(伍常九世孫),字頴峰於明末分遷同都大輅頭村(民國時期屬福和鄉),至1946年傳十四世,有丁口50~60人。目前(2019年)傳至十七世,有230多人。

旅遊


尖峰山、鐵屎嶺、河交坑、深忊、嶺頭、水井頭、上間、對面坑

代表人物


陳宗儒:明朝永樂元年癸未科舉人。辰州教諭
陳堯:清朝道光十四年甲午科舉人。有傳。
字軼輪,大輅頭村人。世有清德,幼孤,母食貧撫之,有鄰翁愛其霴,使與子共讀,讀常倍群兒。十九歲為諸生事母,孝性澹靜,謹潔讀書,專而好奇,歲授徒資,修脯以活,所得不問出入。妻何氏,故家女。遇除夕不舉火,堯方把卷吟調,乃自借升米於鄰,堯食亦不問也。道光中領鄉薦,以貧終其身,未嘗干一人。自號愚穀子,著有《觀妙堂集》四卷(據彭泰來撰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