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川

封川

封川鎮,是嶺南的一個有悠久古文明的地方。從漢朝到唐初封川與梧州合為廣信縣,是嶺南古代南北交通中心樞紐之一。

地理位置


封川
封川
封川鎮位於廣東省封開縣內,封川古城坐落於封川鎮北山南端,有廣東省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城門呈拱形,磚城長數百米。現存部分是明成化年間重修的,已有500多年歷史。同樣重修於明代的開建古城,坐落於南豐鎮,,僅存南、西兩個城門及城門西邊的殘牆,西門至南門之間的城牆僅存中間的夾土層。南城門呈拱形,有用紅褐砂岩砌的拱壁。

歷史古迹


陳氏經學成顯學,莫宣卿殿試當狀元
兩座古墓見證嶺南最早經史奇才
縣城江口鎮東南約3公里的野矮崗南麓,有一塊青草地,漢代著名經學家陳欽、陳元父子就長眠在此,稱為將軍博士墓。村裡的老人告訴記者:這座古墓,規模頗大,墓前有石人、石馬侍立,當地人世代相傳有個奇特的名稱:將軍博士墓或曰石馬墳。可惜墓已毀。
陳欽,字子佚,封川人,是西漢末年王莽的老師,一生研究《春秋》、《左傳》,成一家之言,著有《陳氏春秋》(已佚)。
陳元,字長孫,陳欽之子,繼承父業,對《左傳》做了廣博精深的考證與註釋,著有《左傳異國》(已佚)。陳元晚年告病還鄉,后老死家中口,與其父同葬於封川野矮崗上。經學在兩陳之後成為顯學。
近年來,民間一直呼籲重修將軍博士墓,而新一屆封開縣委、縣政府也已將重修列上議事日程。
而在河兒口鎮,還有一個特殊的唐代墓和祠堂。墓的主人和祠堂供奉的是嶺南第一個狀元莫宣卿。記者在墓地不到1小時,就看到好幾個父親攜子帶女在虔誠地拜奠。村裡人告訴記者:每年8月莫宣卿誕辰,縣城及附近的旅館都爆滿,除了兩廣莫姓後裔外,更多的是旅遊者舉家前來,意在讓讀書的子女沾沾狀元的靈氣。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17歲的莫宣卿殿試第一,成為嶺南第一個狀元。一個南蠻少年一舉壓倒全國眾多才子,曾使長安城轟動一時。唐宣宗十分器重這位南方才子,賜宴並賜詩:“南方遠地產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萊。神鯉跳翻三尺浪,皇都驚震一聲雷。”可惜狀元郎30歲時便結束了傳奇的一生。唐懿宗封莫宣卿為正奏狀元,謚孝肅,入祠封州鄉賢祠,其家鄉賜名“文德”。
莫宣卿的勤奮好學精神,推動了後世的學風。44年後,廣西臨桂人趙觀文也中了狀元。後世封州出過7個進士,其中莫天佑殿試在一甲(非榜眼即探花)。
封開將在河兒口鎮建設狀元草堂景區,分為狀元草堂、狀元陳列館等,打造狀元品牌,以文興旅,以旅養文。

文化特色


羅康寧(著名語言學家、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巡視員):封川話是粵語活化石
封川話的最大特點,是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漢語濁塞音聲母系統,這種獨特的現象在廣東各種方言中是絕無僅有的。在封川話中,不僅在《切韻》中屬濁塞音的字仍讀濁塞音,而且有一些在《切韻》中已經念為清塞音的“幫”、“端”等也讀為濁塞音。“濁音清化”是漢語聲母演變的一條規律,年代越是久遠,濁音就越發達。封開粵語濁塞音比《切韻》音系發達,說明它保留著比《切韻》成書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漢代雅言音系。所以說,它既是古代雅言中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粵語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歷史溯源


封川古稱廣信,梧州也古稱廣信。封川和開建從漢朝到唐初是分別與其他地方相結合的,封川與梧州合為廣信縣,開建與信都(屬賀縣)合為封陽縣。廣信縣西與猛陵縣接界(猛陵縣故城在今藤縣的赤水,與赤水隔西江相對的人和,亦屬古猛陵縣),東南與端豁(今德慶)縣相連。
古廣信縣即今封開縣南部加梧州。《水經注》:賀、漓兩江分別在廣信人郁(西江),標明廣信的位置。從公元前111年起至6世紀初,即兩漢、三國、晉、宋、齊,這塊地方都叫廣信縣,它又是整個蒼梧郡的郡治中心。王莽篡漢改國號新,一度改廣信曰新廣,南朝梁又改稱梁信,隨後改名成州,隋改曰封州。 《廣東通志·郡縣沿革》蒼梧郡條: “今廣東肇慶府封川縣為郡治。”南朝梁至唐初的120間,蒼梧郡治設在封川。
封川縣治本在今縣城江口,明代才遷到封川去,主要是戰爭頻繁,兵家必爭而受破壞之故。
有關廣信的文物和痕迹,梧州尚未發現,封開倒有一些。從杏花流人漁澇的河,至今還稱廣信河。漁澇河據我所見20世紀50年代還可通船,據傳廣信河和羅董河,從前也可以通船的。廣信河又是一處重要的文化遺跡,它的兩岸密集地發現了一百二十多處山崗遺址,80年代初試掘四處,收集起新石器時代文物172件,另有秦漢至南北朝的墓葬五處。出土文物如此高度集中的地方,迄今還叫廣信河,這件事就很耐人尋味了。從羅董、杏花收集起來的大鐵鐘,有一部分有廣信字樣。
上述地名和文物提供了4000年來封開人一直在廣信生活的信息。
梧州的開發從秦漢之際開始,梧州出土文物較多是兩漢以後的,漢代梧州已有相當的文明。《漢書·南粵王傳》 “蒼梧王趙光與粵王同姓,聞漢兵至,降為隨書桃侯”。趙光屬土著民族,他在梧州附近曾有兩處遺跡。
我們研究蒼梧時,不要被現代地理觀念束縛。廣東、廣西是公元10世紀以後才分開的。封川和梧州挨近,一水相連,沒有崇山峻岭分割。從1360年前分設梧州算起,再往上推800年,封川、梧州本是一家,有史料可稽。800年是一段漫長的歷史,我們研究這段歷史時應該運用廣信的概念,而要避開封川和梧州分屬兩省(區)的習慣概念。
建國以來長沙漢墓共出土印章一百多枚,其中1953年長沙子彈庫23號漢墓,有一枚印章特別引起我們注意。印文是“廣信令印”(實物為24mmX24mm)。據《漢書·百官公卿傳》 “萬戶以上為令”, “減萬戶為長”。廣信稱“令”而不稱“長”,可見它是一個萬戶以上的大縣了。這是一個“冥印”。看來這個長沙人做過廣信令,官印移交下任,死後家人仿刻印陪葬,好讓他在陰間擺官威。這件事可以說明,漢初長沙國與廣信縣之間,有著比較密切的政治、經濟和交通關係。

相關詞條


封開縣廣信文化梧州蒼梧文化嶺南文化

參考資料


[1] 中國封開網 http://www.fengkaicn.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51
[2] 《封開:嶺南文化發祥地》 http://travel.goodmood.com.cn/tcultural/28319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