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

區重點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是全國四所電子科技大學之一,坐落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是中央(工業與信息化部)與地方(廣西在自治區)共建高等學校,即省部共建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並設有博士后流動站。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設有現設有22個學院(教學部),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經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電子信息學科和國防軍工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理、管、經、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在區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多科性大學。

有金雞嶺、花江北海三個校區,至2014年學校總佔地面積4770餘畝,建築面積107餘萬平方米。學校是廣西唯一長期從事國防教育和國防科研的高校,也是總裝備部通信裝備預研項目定向發布的30所高校和北斗ICD授權為數不多的高校之一,還是全軍邊防軍人子女預科生培養單位。

1990年11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臨學院並題詞“為發展電子工業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2009年,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孫家棟院士受廣西在自治區政府聘請,擔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名譽校長。

花江校區是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主校區,佔地面積3571畝,規劃面積6000畝,環繞花江水,坐擁堯山下,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原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堯山校區,於2012年正式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因校園邊有一條名為花江的河流。花江清澈見底,是度假、休閑、遊玩的好地方。

歷史沿革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
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前身時期
(1960年--1980年)
桂林電子工業學院時期
(1980年一2006年)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時期
(2006年-一至今)
1960年,創建桂林機械專科學校
1962年,更名為桂林機械工業學校
1972年,更名為桂林無線電學校
1980年,建立桂林電子工業學院
2006年,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08回區8隸屬關係
(1960年9月-1962年3月)第一機械工業部
(1962年4月10月)第一機械工業部
(1962年11月1964年3月)第三機械工業部
(1964年4月-10月)第四機械工業部
(1965年11月1980年)第四機械工業部
(1980年-1983年2月)第四機械工業部
(1983年3月-1988年5月)電子工業部
(1988年6月-1992年)機械電子工業部
(1993年-1998年3月)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電子工業部
(1998年4月-2000年1月)信息產業部
(2000年2月-2006年)西壯族自治區信息產業部
(2006年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信息產業部(2008年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學研究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

科研平台

黨政辦公室、紀委辦公室監察室、組織部、統戰部、宣傳部、黨委教師工作部、學生工作部(處)、保密辦公室武裝部、國防生學院&選培辦、校工會、校團委、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學術資源

花江校區擁有我國高校單體建築面積最大之一的圖書館,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174萬冊、電子圖書123萬種、外文核心資料庫26個、中文資料庫45個、中外文期刊(含電子期刊)達19000多種。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簡介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
花江校區於2006年開始動工修建,一期工程投資12億人民幣。於2014年已經完成4期的工程建設。截至2014年校區的佔地面積已經接近4000畝,距離規劃建設的6000畝還差2000畝。整個校區包括一條商業街、華南地區最大的單體大學圖書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逸夫科技樓、食堂、體育館、教學樓以及宿舍區等一系列建築。該校區生活學習設施完善,學生宿舍採用標準化公寓,具備獨立衛生間;教學樓配備一系列的現代教學設備。該校區離市區13.5公里,有13路公交車在花江校區與金雞嶺校區之間運行,交通方便。整個校區風景宜人,有多個面積較大人工湖,空氣清新,是一個人工的氧吧。除商學院和國際學院外,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幾乎所有的學院都在花江校區完成教學任務。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3100餘人
教師隊伍中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
國家“萬人計劃”1人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人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4人
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5人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7人
長江學者青年項目獲得者1人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
廣西“八桂學者11人
廣西特聘專家8人
廣西優秀專家10人
廣西教學名師12人
教師中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5人
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8個
廣西人才小高地3個
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6個
廣西高校創新團隊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