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貓

蠶貓

蠶貓是一種玩具,製作源於清朝,主要用料為土。無錫製作的蠶貓最為著名,無論是外觀,還是藝術韻味,均為收藏佳品。

基本介紹


名稱: 蠶貓
分類: 玩具
種類: 泥
製作年代: 清
製作地點: 江蘇無錫
尺寸: 縱9厘米 橫7厘米
收藏者: 景德鎮陶瓷館相傳軒轅黃帝之元妃嫘祖,始教民蠶,治絲繭,後世奉為先蠶。《按神記》傳奇一則:上古有一女思遠征之父,戲馬日:“汝能迎得吾父,吾將嫁汝。”馬飛馳,得父還。馬見女輒怒,女告父,父怒,殺馬曝其皮。女過皮所,皮卷女而去。后余大樹間得女及皮,盡化為蠶。民間謂之“馬頭娘”奉為蠶神江南農村為絲桑之鄉,養蠶極廣。昔時,吳興(今湖州)余“蠶月”(四月)“家家閉戶,官府勾攝,及里往來慶弔,皆罷不行,謂之蠶禁。”(《西吳枝乘》)可見養蠶之盛況.蠶畏鼠,故有泥制“蠶貓”以逼鼠。“蠶貓”也為兒童玩所好.圖中“蠶貓”為無錫所產,無錫“蠶貓”式樣多,佳作多.此貓雙眼圓睜,神情貫注,蹲坐守護,忠余職守,毛色華麗,白須有神,不尚仿生不似之似,美哉“狸奴
所謂“蠶貓”,是一種象徵物。養蠶農家最恨老鼠嚙咬蠶種紙和蠶繭,世代傳承著一種用蠶貓避鼠患的習俗。蠶婦們不僅將蠶貓作為避鼠物,而且也作為一種觀賞的傳統工藝品。民間創作的蠶貓樣式有彩繪、剪紙、泥塑等。剪紙蠶貓大都由蠶婦自己用紅紙剪出各式各樣蠶貓圖像,貼在花窗、牆壁或蠶匾上。農村蠶戶喜愛泥塑彩繪蠶貓。每逢清明前後,蠶婦們都要到杭州半山娘娘廟燒“蠶香”,在香市上購買泥塑彩繪蠶貓回去放在蠶房裡,或饋贈親友。清人范祖述《杭俗遺風》記載:“半山出產泥貓,大小塑像如生,凡至半山者,無不購泥貓而歸,亦`一時之勝會也。”在印度尼西亞群島上也有叫蠶貓的一種生物,它與家貓樣子一樣。就是它的喉嚨裡面有一種叫唾液腺的一種腺體,裡面有類似蠶絲的粘液。每到唾液腺里的唾液聚集多的時候,就會噴出來。噴出來的唾液遇到風就會幹;並且跟蠶絲一樣,當地的居民還會用來編織漁網等。
蠶貓
南美洲有一種外形與家貓很相似的貓,由於它能像蠶一樣吐出絲來,所以有人把它叫做 蠶貓。
蠶貓嘴裡有兩對吐絲孔孔里儲存著黏液。蠶貓每年吐絲兩次,在吐絲前兩周就不吃不喝,當絲孔內積滿黏液后就開始吐絲。吐絲時它的脾氣暴躁,整日奔跑不停,當地人往往把它拴在一個插入地下的棍棒上,讓它一邊繞著棍棒狂跑,一邊吐絲。它幾乎奔跑一天才能把絲吐盡。它吐的絲比蠶絲粗,但很堅韌,可以編織成結實耐穿的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