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府

明清時期設立在廣東境內的一個行政區

高州府,是明清時期設立在廣東境內的一個行政區劃名。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元高州路置,府治茂名縣(今廣東高州城),故今高州有府城之稱。高州府轄境六屬相當今廣東省茂南區高州市電白區信宜市化州市廉江市、吳川市、坡頭區以及麻章區硇洲島、霞山區特呈島等地。

明清時期,今高州城為高雷陽道、高州府、茂名縣的官署機構駐地,故為粵西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1912年民國廢高州府,設立高雷專區。

由於高州府在歷史上是粵西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同時是廣東四大文教之鄉,清代廣東僅有的三名文狀元就有一位是當時高州府吳陽(今吳川市)人林召棠。歷史上北京賈家衚衕14號為當時京城的高州會館(已破損現為民居),清乾隆年間,粵商們在京師建立會館的高州商人主要經營米、鐵器等,由其開設的商號則被稱為“高州行”。清朝至今高州府籍居民在海外也建立了很多的高州會館,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香港、澳門、台灣等皆有,馬來西亞最多。這些會館對旅外的高州人保持中華文化傳統、聯絡鄉誼鄉情、維護華人的權益都是有很大的作用,是同鄉會性質的會館,這與古代的會館有相似的功用。

歷史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元高州路置,府治茂名縣(今廣東高州城),故高州有府城之稱。轄境六屬相當今廣東省茂名、高州、電白、信宜、化州、廉江(舊城石城)、吳川等市縣地。明、清屬廣東省。1912年民國廢高州府,設立高雷專區。
高州府
高州府

十大州府


明清時期廣東省設十大州府,上六府:.廣州府,.肇慶府,南雄府,韶州府,惠州府潮州府,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瓊州府(今海南省)。眾所周知,舊時廣東省下四府(高、雷、廉、瓊)當中,由於高州府轄地較大,人數最多,地理位置又處於戰略要衝地帶,因此又把高州府稱為廣東下四府之首府。

地區中心


由於高州府在歷史上是粵西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同時是廣東四大文教之鄉,清代廣東僅有的三名文狀元就有一位是當時高州府吳陽(今吳川市)人林召棠。歷史上北京賈家衚衕14號為當時京城的高州會館(已破損現為民居),清乾隆年間,粵商們在京師建立會館的高州商人主要經營米、鐵器等,由其開設的商號則被稱為“高州行”。保存比較完好的高州會館在湛江市赤坎區高州街;泉州的高州會館遺址即今福建泉州市豐澤區東海街道法石頭街,這裡有一座美山天妃宮,就在明朝正德年間曾作為高州一帶的從海上販運入泉的高州人聚會地——高州會館;廣州的高州會館在今廣州萬福路;海口、北海也有高州會館。會館的研究對高州古代對外經濟交流、文化交流是有意義的。清朝至今高州府籍居民在海外也建立了很多的高州會館,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香港、澳門、台灣等皆有,馬來西亞最多。這些會館對旅外的高州人保持中華文化傳統、聯絡鄉誼鄉情、維護華人的權益都是有很大的作用,是同鄉會性質的會館,這與古代的會館有相似的功用。

歷史沿革


高州府地圖
高州府地圖
高州市原稱茂名縣、高州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高州境域已有土著部落繁衍生息。在祥山鎮茶亭嶺上,出土有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牧獵石器——穿孔石球,它是原始人類用來套擊野獸的工具。在新垌鎮的紅珠嶺和雲潭鎮的黃鱔坡上,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有石斧、石錛、礪石等磨製石器。此外,在曹江、泗水、根子、謝雞、環城等鎮發現新石器文化遺存點共11處,出土一批石器工具。這些出土文物,證明了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高州的土著部落已生活在境內的大片土地上,創造了高州古代人類文明。
夏商時期(前21世紀~11世紀),高州土著部落陸續結成聯盟,先後成為西甌和南越兩大部落。這兩大部落都是中國南方百越的組成部分。春秋戰國時期,高州屬百越。秦統一中國后,在嶺南地區設立南海郡、桂林和郡象郡,高州屬桂林郡和象郡。漢代,嶺南地區重新分設為南海、交趾、合浦等7郡,高州屬合浦郡。元鼎六年(前112年) ,合浦郡下設高涼縣,縣治在今高州縣高涼山下的長坡鎮舊城村。漢滅南越國后,部分南越諸部落有的演變為漢人,有的演變為少民。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在俚人(原百越人)聚居地區中心置立高州,此為高州之始,州治設於今縣境長坡鎮舊城村。梁大通中(530年)置電白郡,郡治附於高州治內。陳永定二年(558年),高州治遷至安寧縣(今陽江縣);又於境內東北部置務德縣,縣治今東岸鎮良德墟旁。1958年,這裡修建良德水庫,整座良德縣城被淹於水下。隋置茂名縣,屬高涼郡。開皇十年(590年),廢電白郡為電白縣,改務德縣為良德縣。開皇十八年(598年)茂名改屬羅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為郡,高州改為高涼郡;武德六年(623年),復置高州,治西平(今恩平縣)。唐貞觀八年(634年),南宕州從定川徙治茂名,更名潘州,茂名城稱潘州城。貞觀二十三年(649年),高州治從西平遷至良德。至此,在今天的高州縣內,同時存在著兩州(高州、潘州)、三縣(茂名、良德、電白)的行政治所。開元五年(717年),高州治遷至保安,大曆十一年(776年),遷至電白(舊城)。宋代,地方行政區劃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潘州併入高州;良德縣併入電白縣。元代,改州為路,高州為高州路。明代,改“路”為“府”,高州路為高州府。洪武元年(1368年)高州府治遷至茂名縣,茂名縣城便稱高州城。成化三年(1467年),電白縣治徙於神電衛(今電白縣電城鎮),原電白縣西北部地域划入茂名縣。從此,原設於舊城的高州州治和電白縣治逐漸荒廢,演變為今天的舊城遺址。清代沿明制,高州府治、茂名縣治以及高州總兵機構同設於高州城。民國時期,撤府留縣。茂名縣先後隸屬廣東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區、第七行政區、第十三行政區。
新中國成立后,茂名縣先後隸屬南路專區、高雷專區、粵西行政區、湛江專區。1958年9~10月,將茂名縣南部的原公館鄉和袂花鄉、鰲頭鄉的部分地域划入茂名市;將原小良鄉划入電白縣;將原石鼓鄉的南盛、鰲頭鄉的蘭石和龍首鄉划入化州縣。同年11月,茂名縣與信宜縣合併為茂信縣,12月茂信縣定名稱高州縣。1961年4月,高州縣分高州、信宜兩縣,高州縣隸屬湛江專區。1983年實行市帶縣制,高州縣隸屬茂名市。1993年6月,撤縣設市,高州縣改為高州市。同年12月正式舉行撤縣建市掛牌儀式。

歷史文化


高州市長坡鎮舊城村是南朝梁代建置電白郡(縣)至明成化初的治地,和曾是高州治地,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已為眾人所知。
高州府
高州府
“舊城遺址”是高州市僅有的六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也是廣東省較古老的、唯一保存較完好的古城池遺址,具有1400多年的歷史。舊城據府、縣誌記載:舊城原為電白郡、縣治所。南朝蕭梁時代(公元503—557)置電自郡,建郡城於此。隨廢郡為縣,此城即為電白縣城,又曾是高州路的治所。元大德8年前,舊城又曾是州、路治所,后高州路改高州府,高州府管轄茂名、信宜、電白、化州、廉江、吳川六縣,府城仍在長坡舊城。明朝正統年間,舊城曾毀於賊寇,公元1468年,電白縣治所才遷至今電白電城,高州府治所亦遷茂名(今高州鎮)。並划舊電白城附廊和北部的郎韶、地安、懷德等六鄉屬茂名,從此,這座城也屬茂名縣,稱電白堡,百姓則叫它“舊城”。從梁至明,舊城作為州、郡、府、縣近一千年。
舊城由於長期是州、府、縣治的所在地,是當時粵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以現存古迹眾多。中有陳倉米,年代久遠;東有三官山,龍脈盤旋;西有鰲魚吸水,鑒水如練;北有寶鴨穿蓮、石狗銜煙;南有石井生蓮,大座通天。現在城址尤存,古城結構依稀可辨,城牆有內外兩重,呈“回"字形,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遺跡還很清楚。內、外城牆之間有東、南、西、北四條城壕(即護城河)。在城周各處還保存有許多燒磚築城的磚窯(稱古窯群)。
舊城“冼太廟”是始建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冼太廟。廟中保存有雙龍戲珠、御賜金匾、獨木鼓、古青銅大鐘等一批古老文物。其中,“雙龍戲珠”圖是我國建造歷史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僅存二個“雙龍戲珠”圖之一(另一在西安)。舊城眾多的古迹、文物,對於研究我國古代南方政治、經濟、文化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