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練子·望書歸

宋代賀鑄所著的詞

《搗練子·望書歸》是由宋代賀鑄搗練子》組詞的第六首。詞中寫道,由於邊關路遠,傳郵不便,思婦希望寄送的征衣早日穿在丈夫身上。只有在夢中才可能與親人多次相見,只盼望來年能得到親人的書信。整首詞語言質樸,而又感情深婉,哀傷曲折。

作品賞析


詞中寫思婦對於生活的要求,已經低到了不能再低的限度:不敢想真的與征夫重逢,只希望能夠在夢中多見幾面;不敢想人歸,只希望書歸;不敢想回信之速,只寄希望於來年。哀惋至極。在它的背後,正不知有多少個幻想變成過泡影,多少次熱望化作了灰燼。顯而易見,這樣寫,比直接去寫思婦盼望徵人早早歸來深沉千萬倍。
《望書歸》“邊堠”邊防線上的土堡,用以偵伺敵情,屬哨所性質。“置郵”,即驛車驛馬、驛站,古代的郵遞工具和設施。“鐵衣”,鎧甲。“過年”,有的選本解為今之所謂過春節,說思婦“一心盼望得到徵人回家過年的書信”。這是不對的,應釋作“逾年”。按古代文學作品中寫思婦與征夫互通音訊之困難,每每有這樣的句子。
本篇略謂:邊關遙遙,官家的驛車馬匹卻配備甚少。難得今天見到驛使,寄信之外,還附上自己趕製的戰袍。有它襯裡,良人披上鐵甲便不會再感覺到寒冷。唉!一夜之間盡可以三番五次地和夫婿在夢裡廝見,而事實上呢,明年能夠收到他的回信,也就算如願以償了。
這一組詞,無論就思想性還是藝術性而言,都是宋詞里的上乘之作。

創作背景


詞人是一位對人民疾苦深懷同情的文學家,面對這種殘酷的社會現實,他創作了《搗練子》組詞,代思婦征夫們訴說他們的痛楚。原詞共有六首,第一首已經殘缺,其餘五首題依次為《夜搗衣》《杵聲齊》《夜如年》《剪征袍》《望書歸》。該詞題為《望書歸》,是《古搗練子》組詞中的最後一首。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漢族,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於衛州(今河南省衛輝市)。出身貴族,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紹聖二年(1095)授江夏寶泉監,在任上整理舊稿,編成《慶湖遺老前集》。崇寧四年(1105)遷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遷奉議郎。大觀三年(1109)以承議郎致仕,卜居蘇州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