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效古二首的結果 展開
- 效古二首
- 效古二首
效古二首
效古二首
《效古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寫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寫出了作者初入長安待詔翰林時思想活動:第一首寫自己極受皇帝恩寵,表現出詩酒趁年華的思想,第二首譏諷嫉妒者,流露出得意的心態。
【金閨籍】金門所懸名牒,牒上有名者准其進入。後用以指在朝為官。《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既通金閨籍,復酌瓊筵醴。”李善註:“金閨,即金門也。《解嘲》曰:‘歷金門,上玉堂。’應劭《漢書》注曰:‘籍者,為二尺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懸之宮門,案省相應,乃得入也。’”唐韋應物《答韓庫部》詩:“名列金閨籍,心與素士同。”宋沉遘《送陳舜俞壽州從事》詩:“未引金閨籍,聊為幙府賓。”【垂釣翁】指輔佐周武王滅殷的太公望(呂尚)。唐李白《效古》詩之一:“早達勝晚遇,羞比垂釣翁。”王琦註:“垂釣翁謂呂尚,年八十釣於渭濱,始遇文王。”【蓬萊宮】1.唐宮名。在陝西省長安縣東。原名大明宮,高宗時改為蓬萊宮。唐杜甫《莫相疑行》:“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烜赫。”2.指仙人所居之宮。唐白居易《長恨歌》:“昭陽殿里恩愛絶,蓬萊宮中日月長。”明李夢陽《上元訪杜鍊師》詩:“馬前兩兩侍玉女,別館多在蓬萊宮。”
李白曾經在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離開宮中。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后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后,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帶漂泊,於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李白的作品想象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才華洋溢,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其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