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筒子
藤黃科藤黃屬植物
酸筒子,是一種農村常見的果子,又名酸銅子,又名竹節子,竹桔子。分佈於廣大,福建,江西,廣西等省份,味酸,果子成熟時皮黃。
酸筒子,又名酸銅子,酸桐子,又名竹節子,竹桔子。分佈於廣大,福建,江西,廣西等省份,喜熱,味酸,果子成熟時皮黃。
味道為酸,很清楚的一種特殊的酸味。孕婦特別喜歡吃,清熱解毒。消食。是農村較為常見的果子。
大喬木,稀灌木,樹皮灰白色,粗糙;小枝綠色,葉片革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花雜性,同株。雄花序成聚傘狀圓錐花序式,有時單生,總梗和花梗具關節,花瓣橙黃色,倒卵形,花絲高出於退化雌蕊,聚合成頭狀,子房長圓形,無花柱,柱頭大而厚,盾形。果卵圓形至倒卵圓形,成熟時黃色,盾狀柱頭宿存。種子橢圓形,花期6-8月,果期11-12月,成熟期間為黃色,太陽光照比較好的地方為黃色,光照比較差的地方為綠色皮,森林深處的果子比較小,喜向陽的地方生長,結果也是向陽的地方的果子比較好。
目前人工種植的較少,傳統的移栽成活率比較低。多半採用營養杯的方式移栽成功率較高。目前市面上的果子都是野生果子,或者是自然保護的果子。
酸筒子
木竹子 Garcinia multiflora
通常為44d-1200米,有時可達1900米(雲南金平)。
又名木竹子(本草綱目拾遺)多花山竹子(海南植物志),山竹子(中國樹木分類學),山桔子、大核果、竹節果、酸桐子、不碌果、大肚臍、查牙桔(廣東),鐵色、楠椰桔(海南),木熟果、山枇杷(廣西),咪樞(廣西壯語),白樹仔(台灣),酸白果(雲南麻栗坡),酸果(屏邊),花瓶果(西疇),阿畢早(河口儂語),補朗襪(麻栗坡崩龍語)
喬木,稀灌木,高(3-)5-15米,胸徑20-40厘米;樹皮灰白色,粗糙;小枝綠色,具縱槽紋。葉片革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7-16(-20)厘米,寬3-6(-8)厘米,頂端急尖,漸尖或鈍,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微反卷,干時背面蒼綠色或褐色,中脈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側脈纖細,10-15對,至近邊緣處網結,網脈在表面不明顯;葉柄長0.6-1.2厘米。花雜性,同株。雄花序成聚傘狀圓錐花序式,長5-7厘米,有時單生,總梗和花梗具關節,雄花直徑2-3厘米,花梗長0.8-1.5厘米;萼片2大2小,花瓣橙黃色,倒卵形,長為萼片的1.5倍,花絲合生成4束,高出於退化雌蕊,束柄長2-3毫米,每束約有花藥50枚,聚合成頭狀,有時部分花藥成分枝狀,花藥2室;退化雌蕊柱狀,具明顯的盾狀柱頭,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長約1.5毫米,短於雌蕊;子房長圓形,上半部略寬,2室,無花柱,柱頭大而厚,盾形。果卵圓形至倒卵圓形,長3-5厘米,直徑2.5-3厘米,成熟時黃色,盾狀柱頭宿存。種子1-2,橢圓形,長2-2.5厘米。花期6-8月,果期11-12月,同時偶有花果並存。
產福建、江西、湖南(西南部)、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南部、雲南等省區。本種適應性較強,生於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溝谷邊緣或次生林或灌叢中,海拔100米(廣東封開),通常為44d-1200米,有時可達1900米(雲南金平)。廣東梅州平遠縣,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武夷山脈都有大量的野生分佈。模式標本采自贛州尋烏縣丹溪鄉金村苗輋曾家。
種子含油量51.22%,種仁含油量55.6%,可供製肥皂和機械潤滑油用;
木材暗黃色,堅硬,可供舶板,傢俱及工藝雕刻用材。
尋烏丹溪鄉金村苗輋客家人有一種常用的使用方式,採摘酸銅子果子為藥用,把肉去掉后,果仁為褐色,曬乾后干研成粉末。然後倒入真茶油侵泡越1個月左右,就可以使用。我們當然人就叫它為“酸桐子油”是跌打燙火良藥,治刀傷效果很好。
樹皮入葯,有消炎功效,可治各種炎症;
合併圖冊(7張)
【拉丁名】:原植物嶺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異名】嶺南倒捻子(《中國樹木分類學》),嶺南山竹子(《廣州植物志》),木竹果、冬竹子、龍檬果、羅楝子、黃牙果、染牙果(《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竹橘(《陸川本草》)。
【中藥化學成分】木竹子含雙黃酮甙:3,8〃-雙柚皮柴油-7〃-O-葡萄糖甙(3,8-binaringenin-7〃-O-β-glucoside),福樹甙(spicataside),福木甙(fukugiside),香港倒(木念)子甙(xanthochymusside),倭氏藤黃雙黃酮[(+)-volkensiflavone],藤黃雙黃酮(morelloflavone)。還含芹菜素(apienin)和1,3,6,7-四羥基噸酮(1,3,6,7-tetrahydrodyxanthone),3,8〃-雙柚皮素(3,8〃-binaringenin),4〃-羥基(3,8〃-雙柚皮素[4〃-hydroxy-(3,8〃)-binaringenin],GB-1、GB-2。
木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來源】為藤黃科植物嶺南山竹子的果實、果核、樹皮。
【採集】果實冬季成熟轉黃色時採摘,樹皮全年可采。
【性味】①《桂海虞衡志》:甘。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平。
【功用主治-木竹子的功效】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熱,利百脈,通調水臟,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關格閉拒不通,脾虛下陷,肛門墜脫不斂。清熱,涼大腸,去積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氣。②《廣西中草藥》:消炎止痛,收斂生肌。
【選方】
①治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牙周炎,癰瘡潰爛:山竹子果核或樹皮粉末撒患處。(《廣西中草藥》)
②治鐵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鮮果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臨床應用】
①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內服50%山竹樹皮溶液,每次30毫升,每天2次。嬰兒酌減。治療170例,用藥3~5天即痊癒。單純性及中毒性均可使用。
②用於拔子彈取山竹樹內皮研碎,加入海棠油,熬成膏狀,外敷患部。用於戰傷拔子彈、彈片,觀察3例,均有效。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適量。外用:適量,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