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
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立德樹人》是一部由田建國於2009年創作的圖書,作品中作者創新話語體系,用簡單質樸的語言、立意深邃的案例,析事明理,入情入理,把講道理與講故事結合起來,把大主題與小切口結合起來,針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出前瞻性思想、建設性對策,可讀性強,操作性強,是學校廣大幹部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輔導讀物。
全書以題記、正文、案例形成全文框架,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個重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輔導員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式方法改進、校園文化建設、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合力機制建設、德育支撐體系建設,圍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概括總結當代大學生的新特點,闡釋論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方式、新經驗。
序 |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結晶 |
序 | 新世紀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寫照 |
緒論 |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
第一章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彰顯科學理論的魅力 |
第一節 | 多元文化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使命與責任 |
一 | 堅持主導性 |
二 | 體現時代性 |
三 | 凸顯實踐性 |
四 | 推進大眾化 |
第二節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 |
一 | 直面新課程方案的挑戰 |
二 | 建設精品化課程,把規範的教材語言轉化為生動的教學語言 |
三 | 打造專家化隊伍,精心培育中青年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 |
四 | 實施系統化推進,整合多方力量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
第三節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途徑 |
一 | 形勢政策教育:從社會尋找鮮活的教材 |
二 | 主題教育:奏響第二課堂的主旋律 |
三 | 黨團建設:構築堅強的戰鬥堡壘 |
第四節 | 全球化視域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前瞻思考 |
一 | 堅持政治性與學術性的有機結合 |
二 | 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 |
三 | 堅持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的有機結合 |
四 | 堅持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機結合 |
第二章 | 輔導員隊伍建設:打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 |
第一節 | 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
一 | 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雙重效應” |
二 | 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政策背景 |
三 | 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與問題 |
四 | 輔導員隊伍的素質和要求 |
第二節 | 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
一 | 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思路 |
二 | 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舉措 |
第三節 | 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前瞻思考 |
一 | 專業化的目標定位 |
二 | 職業化的發展路徑 |
三 | 輔導員職業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
第三章 | 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健康人格的發展 |
第一節 | 直面需求與挑戰,明確工作思路 |
一 | 大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及需求分析 |
二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發展瓶頸 |
三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 |
第二節 | 完善立體化體系,拓展多樣化渠道 |
一 | 構建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
二 | 重視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
三 |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
第三節 | 加強規範管理,健全保障機制 |
一 | 制定發展計劃,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工作整體規劃 |
二 | 進行分類指導,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
三 | 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
四 | 搭建各類平台,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支撐體系 |
第四節 | 著眼科學發展,提供前瞻思考 |
一 |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 |
二 |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整合 |
三 |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品質優化 |
四 |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保障 |
第四章 | 教育方式方法改進:把握青年學子的思想脈動 |
第一節 | 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理念與原則 |
一 | 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工作理念 |
二 | 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基本原則 |
第二節 | 職業發展教育:幫助大學生規劃美好人生 |
一 | 開展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意義 |
二 | 職業發展教育的理念和思路 |
三 | 開展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舉措 |
四 | 深化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思考 |
第三節 | 幫困育人:以“輸血”為基礎,以“造血”為方向 |
一 | 幫困育人工作的意義 |
二 | 幫困育人的工作思路 |
三 | 幫困育人的工作抓手 |
四 | 深化幫困育人工作的思考 |
第四節 | 生活園區育人:潤物細無聲 |
一 | 加強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
二 | 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 |
三 | 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隊伍 |
四 | 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實踐 |
五 | 深化大學生生活園區育人的思考 |
第五節 | 實踐育人:讓大學生走人廣闊的社會大課堂 |
一 | 開展實踐育人的意義 |
二 | 實踐育人的主要方式 |
三 | 推進實踐育人的思考 |
第五章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高揚先進文化導向 |
第一節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
一 |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
二 | 傳承民族優秀文化 |
三 | 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
四 | 培育大學生的創新精神 |
五 | 影響社會文化發展 |
第二節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
一 | 弘揚主旋律與尊重多樣性的統一 |
二 | 精神層面與物質層面的統一 |
三 | 積澱傳承與創新發展的統一 |
四 | 面向世界與立足國情的統一 |
第三節 | 形神兼備的校園文化實踐 |
一 | 培育大學精神——有形和無形 |
二 | 弘揚大學文化——課內和課外 |
三 | 走進高雅藝術——欣賞和提升 |
四 | 親近節慶活動——參與和感悟 |
五 | 創建文化品牌——形態和內涵 |
第四節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前瞻思考 |
一 | 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導向力 |
二 | 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影響力 |
三 | 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創新力 |
四 | 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輻射力 |
第六章 |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佔領新型的育人陣地 |
第一節 | 上海大學生網民的基本情況 |
一 | 網路時代的到來 |
二 | 大學生網路行為的特點 |
三 | 作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受眾的大學生 |
第二節 | 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創新 |
一 | 化被動為主動 |
二 | 把握規律 |
三 | 講求謀略 |
四 |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
五 | 形成校內合力 |
第三節 | 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 |
一 | 加強組織領導 |
二 | 加強陣地建設 |
三 | 加強網路輿情引導 |
四 | 加強大學生網路素養培養 |
五 | 加強隊伍建設 |
第四節 | 加強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思考 |
一 | 服務切入 |
二 | 注重特色 |
三 | 打造品牌 |
四 | 應對新興媒體 |
五 | 搭建橋樑 |
第七章 |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機制建設:建構協同共創的體系 |
第一節 | 教書育人:全體教師的職責 |
一 | 問題:從關於《奮鬥》的討論談開去 |
二 | 應對:唱響全員育人的主旋律 |
三 | 引領:彰顯師德建設的力量 |
第二節 | 管理服務: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 |
一 | 深刻認識高校管理服務在育人中的錯位與缺位 |
二 | 新視野下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路徑選擇 |
三 | 進一步加強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考 |
第三節 | 打造同心協力的合力育人機制 |
一 | “愛的困惑”:政出多門,誰是真的主角 |
二 | 領導機制的依歸:把五個指頭握成一個拳頭 |
三 | 氛圍育人的支撐:讓合力育人機制生長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上 |
第八章 | 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支撐體系:凝聚育人的強大合力 |
第一節 | 加強德育研究:凝聚全社會的智慧 |
一 | 堅持研究先行,破解時代難題 |
二 | 加強黨的領導,實施研究工程 |
三 | 拓展研究資源,打造骨幹隊伍 |
四 | 創新研究組織,構建研究體系 |
五 | 建設研究平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名牌 |
六 | 促進成果轉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
第二節 | 構建高校德育的規劃體系:夯實德育工作的制度基礎 |
一 | 構建高校德育規劃體系是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
二 | 《上海學校德育“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
三 | 《關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三年行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
第三節 | 構建高校德育的評價體系:確立德育工作的科學導向 |
一 | 高校德育評價體系的主要內涵和構建原則 |
二 | 抓住高校德育評價的重要環節 |
三 | 探索高校德育評價的實施辦法 |
附錄 | 堅持立德樹人,不斷推進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大事記 |
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