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達克岩

埃達克岩

埃達克岩是指由角閃安山岩英安岩流紋岩等一套中酸性熔岩組合的特殊類島弧岩石,以缺少玄武岩特點。

釋義


埃達克岩是指由角閃安山岩到英安岩、流紋岩等組成的一套中酸性熔岩組合的特殊類島弧岩石,以缺少玄武岩與典型的島弧岩漿岩相區別 (Defant and Drummond, 1990; Martin, 1999;Martin et al., 2005)。

特點


1.是一套火山岩組合,並非單一岩石類型;
2.岩相變化較大,主要由安山質英安質流紋質岩石組成,不與玄武岩或玄武安山岩共生;
3.斑晶主要為環帶斜長石、角閃石黑雲母斜方輝石和單斜輝石斑晶僅見於產於阿留申和墨西哥的鎂鐵質安山岩中(Kay, 1978; Rogers et al., 1985; Calmus et al., 2003),副礦物主要有磷灰石鋯石榍石鈦磁鐵礦
4.其地球化學特徵,以w(SiO2)≥56%、w(Al2O3)≥15%、w(MgO)<3%;高的Na2O(3.5wt.%K2O/Na2O (~0.42)、 Fe2O3 +MgO +MnO+TiO2 含量中等(~7 wt.%)。Y和重稀土元素含量較島弧安山岩英安岩流紋岩要低 (Yb<1.9ppm, Y<18 ppm),高的NiCr含量(24,36 ppm),而Sr較高(Defant and Drummond (1990) 報告了高的 Sr含量(>400 ppm))最大值可達 3000 ppm)。普遍採用的判別圖解是(La/Yb)N vs. YbN (Martin, 1999) (N表示球粒隕石標準化)和Sr/Y vs. Y (Defant and Drummond, 1990)。
5.87Sr/86Sr<0.7040。是島弧環境下高鋁高鍶而貧重稀土元素的一種特殊岩石組合。

分類


埃達克岩的成因類型大概有兩種:o型埃達克岩和c型埃達克岩。

0型

在一些新生代的島弧火山岩中有較多發現,主要由板塊俯衝的熔融形成,因為大部分島弧火山岩是由俯衝大洋的岩石圈之上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但少數情況下年輕的洋殼發生俯衝時,洋殼本身具有足夠高的溫度,直接發生部分熔融,形成一類與年輕大洋岩石圈有關的、地球化學等特徵比較特殊的島弧安山岩、流紋岩、英安岩或奧長花崗岩和英雲閃長岩,化學成分與太古代高鋁TTD(奧長花崗岩一英雲閃長岩一英安岩)很類似,主要特徵表現為高Sr>400ppm)、低Yb和Y和高Sr/Y比值(>20~40),被稱為O型埃達克岩。

C型

主要為增厚地殼底部底侵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形成埃達克岩。Atheron認為來自地幔玄武質岩漿底侵作用使地殼發生垂向增生,導致地殼厚度加大並使下地殼保持高熱流狀態,為C型埃達克岩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地殼增厚火山弧或者火山弧晚期也是形成C型埃達克岩的典型構造環境。關於C型埃達克岩國內外有不同認識。

提出


最早由Defant和Drummond(1990)在研究太平洋阿留申群島埃達克島新生代英安岩的成因機制時提出。

分佈環境


不僅可以出現於現代島弧環境,也出現在安第斯山脈的鈉質花崗岩、、太古代克拉通環境的TTG岩套以及晚太古代克拉通內的富鉀鎂的贊岐岩和碰撞造山帶中后碰撞型高鉀鈣鹼性花崗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