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沙書香街
橫沙書香街
黃埔橫沙書香街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街道,建於元代,重修於清代道光、咸豐、光緒年間,街道內由85間古老房屋組成。街里的家塾書舍有“日新家塾”、“敬德家塾”、“英士家塾”“功甫家塾”等;另外比較有價值的建築有“羅氏大宗祠”、“德星羅公祠”、“槐州羅公祠”等;除了私塾和祠堂外,仍保留古時風貌的巷、里有“常春巷”、“流光巷”、“德福里”、“擢秀里”等,其中“福聚里”內有宋代理學家朱熹第四代玄孫朱澄的居屋及朱氏大宗祠。橫沙書香街內的家塾與祠堂,已被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定為廣州市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擬開發為文化旅遊區。
橫沙書香街
鄉村街道處處有家塾橫沙書香街位於黃埔區橫沙村南部,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街道。走在街上,私塾一家接一家出現,“日新家塾”、“錦江家塾”、“廣仁家塾”、“文清家塾”、“敬德家塾”、“留香家塾”和“斐士家塾”。此外還有一批古老的祠堂,如“羅氏大宗祠”、“德星羅公祠”、“銀石羅公祠”等。除了私塾和祠堂,書香街還大致保留了古時風貌的巷和里,包括“長春巷”、“德福里”、“朝陽里”和“仁壽里”等等。
據記載,橫沙書香街成型於明清時期,以私塾風格和代出賢人而聞名遠近。個中私塾風格各異:“英士家塾”門廳小巧,月門點綴,楹畫相攜,有清末名家所留書法;“文清家塾”則簡潔大方,採光極好;頗具大戶風範的“功甫家塾”,宅大庭深,裡面分官廳、神廳,典型的西關大戶風格。蟠江羅公祠內更是收藏了落款為“眉山蘇軾”的“德鄰堂”木匾。
據調查,現今書香街僅剩十六間私塾,除羅氏大祠堂保存較為完整,“功甫家塾”、“斐士家塾”、“英士家塾”等只余殘缺空殼,最有歷史性的蟠江羅公祠不久前被人為拆毀,“德鄰堂”木匾不知所蹤。其餘遺留古迹多被用於建新房,致使內里歷史文物所剩無幾。
早前經專家驗證,蟠江羅公祠內之“德鄰堂”木匾,可使書香街的歷史追溯至宋朝。
橫沙書香街
這條古街內還曾策劃過驚心動魄的農民起義。1925年,中共地下黨員羅綺園在書香街的“壺天羅公祠”里組織開展地下活動。羅以教師身份作掩護,秘密成立了當地第一個由黨領導的農民協會,組織參加廣州起義農民赤衛隊。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打響第一槍,羅綺園率領橫沙鄉農民赤衛隊參加起義,豈料隊伍剛開到石牌村,就接到起義失敗的消息,他們只有四散躲避。
橫沙書香街
月圃居室:月圃居室為慈禧太后的琴師羅雪谷居住的地方。羅雪谷是清末橫沙村人,不但善於彈琴,而且精於繪畫。至今仍掛在“月圃”客廳上的羅雪谷自畫像,神韻依然。他居住在橫沙書香街時,自稱他的祖居為“月圃”,這兩個字是雪谷自題的,並命石匠鐫刻作匾,懸於門楣。
功甫家塾:功甫家塾建於民國初年,是一間庭園式的大宅,前門是一座更樓式建築,穿過前門是一個佔地約300平方米的花園式院落。院子的西北面,有古井一眼,井邊有一株檳榔樹;東北面有一株古玉蘭樹,樹高數丈,狀如華蓋;東邊的高牆中間,用石灰塑的一個直徑有2米的大壽字,壽字兩旁有一副對聯。上聯為“隔岸曉煙楊柳綠”,下聯為“滿園春色杏花紅”。庭院西邊盡頭,便是功甫家塾的主體建築。主樓大門麻石相夾,門匾上書“功甫家塾”4個大字,剛勁有力。主樓左右分門廳,神廳和過廊相連。功甫家塾的建築模式具有廣州西關大屋的風格。
福聚里(福聚直街):福聚里的內有朱澄的居屋。朱澄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第四代玄孫,定居橫沙朱姓的始祖。宋淳右年間(1241-1252)任江西吉安府廬陵教諭,南宋丞相文天祥便是他的學生。後來,朱澄轉任廣東鹽運使。
橫沙書香街
羅氏大宗祠則變成了老人活動中心。羅氏大宗祠始建於清代 康熙51年,距今差不多有300年歷史。祠堂分為三進,現在村中許多老人都喜歡聚集在第二進的大廳中,或聊天,或打牌,宗祠已成為老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橫沙老鄉當上慈禧琴師羅雪谷,清末橫沙鄉人。他少時即天資聰明,記憶力特強,看過畫師的畫,能照樣畫出,且十分逼真,聽過琴師彈的琴,能照樣彈出。因為他彈得一手好琴,被慈禧太后收為琴師。羅雪谷的自畫像至今仍掛在“月甫”(羅雪谷居住的地方)廳堂上。
專家考證后說,橫沙村內的福聚里(現名為福聚直街)內有朱澄的居屋。朱澄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第四代玄孫、定居橫沙朱姓的始祖。宋淳佑年間(1241-1252年)任江西吉安府廬陵教諭,當時的南宋丞相文天祥是他的學生。後來朱澄轉任廣東鹽運使,他的兒子朱植娶文天祥的妹妹為妻。朱澄任廣東鹽運使幾個月,病死府中。這時南方戰亂頻繁,靈柩不能回祖居福建,後人便在福聚里定居。
蘿崗風景區西關古老大屋五仙觀聖心大教堂華林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