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頂鎮

廣西省柳州市融安縣轄鎮

泗頂鎮位於融安縣城東南部,距縣城40公里,是融安縣的東南門,東距桂林市119公里,接桂林市永福縣三皇鄉;南與橋板、沙子兩鄉接壤,是兩鄉往縣城的唯一通道;西接浮石鎮;北與大坡鄉相鄰;省道306線橫穿境內,交通便利,地理區域優越。

全鎮轄山貝、馬田、壽局、上洞、振彩、三坡、泗頂、吉照、儒南9個村民委員會和泗頂社區共103個自然屯,總面積為276.22平方公里,集居壯、漢、苗、瑤、侗等民族,是一個以糧為主,糧林礦並舉的山區鄉鎮。

人口民族


人口

泗頂鎮
泗頂鎮
泗頂鎮東與水福縣壽城鎮相接;南與沙子鄉、橋板鄉相連;西與浮石鎮毗鄰,北與大坡鄉接壤。泗頂於1984年置鎮,下轄9村一社區,其103年村民小組,總人口為23179人(含泗頂礦區4102人),其中壯族人口佔60.3%,漢族佔37%,苗、瑤、侗等少數民族佔27%。全鎮總面積276.2平方公里。省道20171線由桂林至柳州橫貫境內,全鎮大部分村都通城控和行動電話,交通和通信都十分便利。
2003年末,全鎮總人口為24222人(含泗頂礦4960人),非農業人口6166人。耕地總面積25940.48畝,其中水田19383.15,旱地6557.33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892畝,其中花生379畝,油菜930畝,糖果蔗281畝,西紅柿種植達4000多畝,羅漢果種植250多畝。全鎮共造林5668.7畝,其中生態林4270畝,豐水梨500畝,椪柑428畝,種植板栗1145.92畝。全鎮飼養生豬1.53萬頭,年末存欄0.54萬頭,出欄0.99萬頭;牛飼養量0.655萬頭,年末存欄0.283萬頭,出欄0.732萬頭;飼養山羊0.582萬隻,年末存欄0.302萬隻,出欄0.28萬隻;飼養家禽8.443萬羽,全年出欄2.064萬羽;水產類總產量185噸。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鎮政府原所在地位於馬鞍山、白面山、臘燭山和元寶山之間,三條溪水匯合處,故取名泗頂,意為三條溪水四座山之頂。泗頂1950年屬於融縣六區,1952年屬於融安縣六區,1960年建立新街搬遷(現政府所在地),1984年改名泗頂鎮。該鎮地屬石灰岩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丘陵,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暖潮濕,年均氣溫17.8攝氏度,年降水量189.9毫米,土地肥沃,鎮內盛產竹木、板栗、柑果、香菇、木耳、薏米、筍乾等經濟作物,蘊藏有豐富的鉛鋅、鐵、硫鐵、硫磺及爐甘石、重晶石等礦產,其中以鉛鋅礦儲量最為豐富,距鎮政府僅2公里駐有省區屬企業泗頂鉛鋅礦。

地形地貌

南部屬岩溶峰叢地貌,石峰成叢,峰與峰之間形成大小不等的低洼地:北部為低山緩坡地貌,多丘陵。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常年溫暖潮濕。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秋氣候溫和,夏季炎熱,多東南風,雨水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燥較寒,多偏北風。年平均氣溫為17.8C.1月平均氣溫2.2C.極端最低氣溫-5C,7月平均氣溫27.4C,極端最高氣溫39C,平均氣溫年較差為25.5C,最大日較差22.20。生長期年平均263天,無霜期年平均224天,最長達254天,最短為192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899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其中7月最多,極端年最大降雨量2362毫米,極端年最小降雨量896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鉛,鋅、鐵、硫黃、爐甘石。重品石等,其中鉛和鋅蘊藏量最多,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開採。1951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融縣鉛鋅礦場(泗頂鉛鋅礦前身)。

經濟


農業

糧食作物為水稻和玉米。2011年,糧食種植面積2.1萬,產量7000噸;玉米種植面積2400畝,產量600噸。
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葡萄、中草藥、臍橙蜜橘、花生。蔬菜等,2011年,甘熊種植面積7200畝,產量2.8萬噸;葡萄種植面積500畝;中草藥種植面積3600畝,產量7200噸;臍橙,蜜橘種植300畝,產量600噸;花生種植面積400畝,產量440噸;蔬菜種植面積4900畝,產量5100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500頭,年末存欄3300頭;羊飼養量:3000隻,年末存欄2700隻;牛飼養量3100頭,年末存欄1100頭;家禽飼養量9.92萬羽,上市5.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57噸;養魚面積150畝,產量260噸;養蝦蟹面積90畝,產量50噸。
截至2011年末,造林面積2500畝。有林面積3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5%。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人5772元,比上年增加543元,增長10.5%。

工業

工業企業依託礦業和林業。目前,有採礦企業3家,年產值2000萬元;有4個中型木材加工廠,年產值800萬元。工業總產值占生產總值的21.6%。

商業外貿

有農貿市場2個。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人616.67萬元。

農村建設

編製實施了新一輪村莊規劃,主要抓了鄉鎮所在地、村委會所在地和自然村建設,逐步推進整治空心村,縮減自然村,撤併小型村,搬遷偏遠村,形成基礎設施配套、分區建設合理的新型村莊布局。同時加快了農村道路建設,實施了村村通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施了老濉河治理等工程。加強了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

企業發展

泗頂鎮重視鄉鎮企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2002年的鄉鎮企業營業性收入突破億元大關,達1.041億元,總產值達9268萬元。鄉鎮企業的重點是礦產企業。為改變礦產資源這一不可再資源枯竭后的落後面貌,泗頂鎮加大產業結構工作力度,重點是抓住全鎮退耕還林近萬畝的機遇,在經濟作物的發展上下大力氣,種柑甘蔗、板栗、豐水梨等,同時把發展草食動物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好抓實。

政治


黨政建設

示範村鎮建設穩步推進
泗頂鎮
泗頂鎮
為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儘快落實《安徽省財政新農村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文件精神,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組織人員對省級示範鎮大庄鎮、省級示範村大庄鎮的田莊村和佃庄村、黃圩鎮的三侯村、泗城鎮的大吳村和關廟村、長溝鎮的劉圩村、墩集鎮的單溝村、丁湖鎮的吳圩村、劉圩鎮的四山村、草溝鎮的孫巷村等“一鎮十村”進行了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及時掌握新農村建設補助資金使用的意向和項目申報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相關示範村鎮的廣大幹群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工作積極性較高,都能圍繞省里補助資金並結合本村實際情況進行反覆論證、認真勘察、科學決策,研究申報了一些較為可行的項目。村容村貌較差。對此,縣新農辦的同志認真幫助示範村鎮編報項目。

城鎮事迹

自2007年4月以來,在全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動員大會後,泗頂鎮9名區、市、縣派指導員積極響應區黨委號召,按照市、縣的統一部署和安排駐村入戶為民辦實事。在短短的五個多月里,共完成村屯建設規劃項目9個,開展各項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11期(受培訓人員5450人),幫助村屯群眾調解生產勞動糾紛21起,籌措建設項目資金31.54萬元。為村屯學校和群眾建橋修路16處(座),為農戶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和人畜飲水等實事34件。特別是振彩村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肖顯祥(縣交通局幹部),自2007年4月以來,他在短短的五個多月里,為振彩村泗等屯的群眾建橋修路和架設高壓電先後奔跑了縣交通、公路、水電、審計、發改、林業、國土和勞動等部門和單位,共籌得各種贊助資金8萬多元,為泗等屯修建了一條總長約4公里的屯級公路和一座長為55米、寬4.5米,總投資4.5萬元的過水路面橋。肖顯祥指導員,不但為偏僻落後的泗等屯修通和架設了與外連接的致富橋樑,而且也為振彩村和其他村屯群眾解決了許多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困難。為此,泗等屯的退休教師韋昌南編了一首順口民歌:“最最落後泗等屯,解放以來沒電燈。不通橋來不通路,河水一漲免出門。今非昔比泗等屯,通橋通路通電燈。全靠幹部肖指導,脫貧致富引路人”。

鄉鎮項目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2003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批准兩個土地平整項目落戶泗頂鎮。一個是山貝村土地平整項目,另一個是儒南村土地平整項目。山貝村土地平整項目位於融安縣泗頂山貝村委萬安、道班一帶,總面積為1911.66畝,距鎮政府所在地16公里,省道306線橫穿項目北部。儒南村土地平整項目位於泗頂鎮儒南村境內,距政府所在地約2公里,總開發整理面積623.25畝。兩個項目都是在不改變項目區內原有的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通過挖水井、建蓄水池、架水管、挖隧道等方式對荒草地和原有的耕地進行開發整理,把項目區建設成為採用低壓管灌溉與移動式灌溉相結合灌溉模式的高標準水澆地及緩坡旱地。此兩項土地平整項目所處的位置交通都很方便,如果您有志於農業綜合開發,這將是在泗頂投資首選的項目。
西紅柿深加工項目
西紅柿,茄科一年生草木植物果實,又名番茄、番柿、洋柿子。據有關資料表明西紅柿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K、維生素P、胡蘿蔔、尼克酸、蘋果酸和豐富的鈣、鐵、磷、蛋白質等人體必需的元素,特別是番茄紅素,是防癌、抗血循環系統的寶貴物質,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蔬菜,它可以加工成飲料、灌頭等多種食品。該鎮屬石灰岩山區,土質以紅壤為主,十分適宜西紅柿的種植,且素有種植西紅柿的傳統,所產的西紅柿,果形好、色澤鮮、品質優、口感佳、柔軟多汁,產量位居全縣及周邊鄉鎮之首。多年來在結構調整及秋冬菜開發工作中,當地黨委、政府都把西紅柿種植作為農民增收一個項目抓緊抓好,每年種植面積均超4000多畝,遠銷省內外,2002年全鎮種植面積達8000多畝,產量達8395.5噸。由於種的面積多,而又缺少加工企業加工,單靠外地老闆來收,銷售額很少。因此,鎮黨委、政府急盼各地客商來泗頂辦廠,解決泗頂農產品的流通銷售,促使農產品增值、農民增收、財政增收。
引進畜牧品種改良公司共謀發展畜牧業
山貝、馬田兩村位於省道306線旁,東接桂林市永福縣,距桂林市90多公里,素有養牛、羊、兔習慣,且人均土地較多,經過調研,該鎮決定以退耕還林、縣畜牧局將在泗頂建立牛凍配點為契機,盤活現有資源,在保持糧食產量的前提下,調出部分田地種植牧草,大力發展牧草養畜禽,形成規模養殖,採取“公司+農戶”方式,建立畜牧品改養殖基地,引進推廣秸稈氨化養牛,利用新技術育肥牛,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畜牧業。
礦產品開發

社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文化站1個,從業人員2人,內.設閱覽室、圖書室、電視廣播服務室;農家書屋10個,藏書1.2萬冊。有業餘文藝隊4支,演員60人。

教育

2011年末,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60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9所,在校生1153人,專任教師103人;初中1所,在校生472人,專任教師43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9所。專業衛生人員52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8萬人,參合率為95%;居民人口平均壽命78.3歲。

體育

2011年末,村籃球場10個。學校有籃球場6個,氣排球場地2個,乒乓球台3張。

廣播電視

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500戶。發放村村通器材3700套。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51戶,人數94人,支出14.29萬元。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733戶。人數1732人,支出101.2萬元。城鄉醫療救助27人,發放救助金16.5萬元。發放優撫補助36人,金額10.5萬元。災害救助105人,發放救災救助資金9.8萬元。
建有敬老院,五保村3所,集中供養五保人員28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3人。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8.5%。

投資環境

泗頂鎮
泗頂鎮
1、治安環境好,利於商家創業。鎮黨委、政府特別注重加強環境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堅持軟、硬環境一起抓,切實優化環境,經過幾年來的治理,已建立了“打、防、控”一體的治安管理體制,具備了創業成本低、市場秩序好、社會治安好的環境。
2、區域環境優越。該鎮位於融安縣城東南部,距縣城僅40公里,來往交通便利,是橋板、沙子兩鄉住縣城的唯一通道,東距桂林市119公里,省道306線由橫穿境內直達桂林市區。境內過往車輛有泗頂至柳州、融安至橋板、融安至沙子、融安至桂林、融安至鹿寨融水至桂林、羅城至桂林等過境車輛。
3、農產品加工業物資充足。該鎮是融安南部三個鄉鎮的中心(浮石、橋板、沙子),在此辦農產品加工業,可以輻射到周邊鄉鎮,得到較低成本的物資補足。

政府支持

市政府對柳州市分公司認真落實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積極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快速查勘定損和優質理賠服務給予了充分肯定。
49戶221人受災,8戶木質結構農房因救災需要被拆除,村民財產損失嚴重。接到報案后,人保財險柳州市分公司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融水支公司查勘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組織的搶險救災;市分公司組織的查勘理賠小組也連夜趕到現場,開展查勘理賠工作。查勘小組經過及時、認真的查勘定損,最終核定損失金額為84.443萬元。
此次火災賠款,充分體現了人保財險承擔柳州市“三縣”少數民族村寨木質結構農房火災統保所發揮的作用,為進一步體現政府與保險服務民生的效應,政府在火災現場舉行了這次賠款兌現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