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英鎮

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下轄鎮

芝英鎮位於永康市中部,距市區12.5公里,是永康農村一大集鎮。芝英鎮人多地少,種植業以糧食為主,兼種蔬菜、瓜果、茶葉、油菜,有少量的珍珠養殖。畜牧業較興旺,主要有豬、牛、羊、雞、鵝、鴨、兔、蜂。隔塘村是永康灰鵝的傳統養地。副業較發達,下徐店粉干、上徐店索麵、芝英冰模和鐵皮箱、前舒酒麴、亳塘竹編等傳統副業,較有名氣。

歷史沿革


芝英原名大田裡,為應氏世居地,后因族屬繁衍更村名為諸應。南宋時,已是“居民錯雜”之地。明代,因緊依村旁的應氏祖山“塋產芝草”,乃更名其村曰芝英。清代屬遊仙鄉,民國20年(1931)始建芝英鎮。解放初,分為芝英、油川、西盧、堰頭、橫沿、前俞、溪岸等,1955年堰頭鄉划入城區。1958年公社化后,屬芝英公社所屬溪岸、黃店、油川3個管理區,1961年10月為芝英區的芝英、溪岸、油川、黃店4個公社,1984年改為芝英鎮、溪岸鄉、油川鄉、堰頭鄉,1992年4月溪岸鄉、油川鄉、堰頭鄉併入芝英鎮。
徵德堂: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應氏大祠堂,堂號為“徵德堂”。
義莊:義莊建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兩年後完工。道光元年(1821)開始運作,辦理贍賑業務,周濟宗親。由於制度設計得好,義莊自行運作,延續了116年。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祖國大陸與台灣交通阻隔,才停止慈善工作。這期間,林氏家族已由第一代林平侯傳至第四代林爾嘉。立於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的《林氏義莊碑記》,碑文很長,對義莊制度有非常詳細的規定。碑文首先說,林平侯願將自己在台灣淡水的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每甲約等於內地十一畝三分,合計相當於五百畝)充作本族義田。林氏子孫不得視之為祖產。為
芝英鎮
芝英鎮
了杜絕後患,請地方官為該義田另立永澤堂作為戶名,登記註冊。這些義田都是上好良田,罕遭旱澇侵害,每年的收入相當穩定。扣除賦稅及損耗,一般每年實收租谷一千六百石(每石120斤。古代制度,1石等於10斗,等於100升,等於1000合)。租谷在淡水變賣成銀圓,每年分兩次會票到內地永澤堂,再由管理人員隨時買米,按月分發給族人。義田的管理人員設2名,均舉族中有德有才,或殷實可托的人士擔任。一名在淡水,專管收租及匯銀到內地等事宜;一名在楊厝,管買米、給米、置業等事宜。他們也有工資。義莊的賬目要登載清楚,接受族人查核,監督。根據七房橋的實際情況,他提出了一個建立“錢氏懷海義莊”的辦法,來解決佃戶和地主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義莊制度,得到縣知事的贊同。這對太平天國之後安定農村和克服農業生產的困難都有好處。興辦義莊的辦法很快傳了出去。不到一年盪口也建成了黃石弄義莊和華繹之義莊。不到3年,無錫、蘇州、崑山、常熟、太倉甚至崇明也都紛紛成立了義莊。義莊成了江南鄉間最有力的經濟組織,安定了農村,發展了農村經濟,在江南興辦小學成了風尚。宋皇祜元年(1049),江蘇蘇州范仲淹首創義莊。其後,江蘇金壇縣張氏、新淦郭氏、莆田陳氏都相繼設義莊。元代設立義莊者不多。明代義莊增加,安徽、廣東、廣西、陝西、直隸都有設立義莊記載。至清代,設義莊者急劇增多。民間時期,義莊建置仍在擴大。

經濟


芝英鎮,是浙江省永康市工業重鎮,一批批能工巧匠經過幾年人的磨鍊,許多由小敲小打起家的手工業已發展成為鄉企業和二輕骨幹企業。已擁有實力較強的棉紡、鋁錠、銅帶、銅鋁製品、農機、衡器、鑄造、鑄鋼、五金、電動工具、電器、模具等骨幹行業。

農業產業

1988年,建立高產示範片5個,早稻拋秧1970畝,建立街頭、胡堰2個符合省級標準的農業示範園區,投資80萬元,完成3個病險庫治理,投資70萬元,新建三面光渠道7200米,建立蔬菜基地200畝,水畝養殖1560畝。當年完成糧食總產量16873噸,水果總產量1000噸。
【水稻專家來馬坊考察“中組1號”早稻】1998年6月1日下午,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助理、種子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顧曉君一行4人,在有關部門領導的陪同下,到芝英鎮馬坊村察看新良種早熟水稻“中組1號”的生長情況。該品種是一項主科技產物,一般畝產430公斤,最高的可達500公斤以上。它是年初被引進馬坊村試種的,共有100多畝,已形成良種示範片。該示範片是經中國水稻研究所審定的4個試種單位之一。顧曉君仔細察看了水稻“中組1號”的生長情況,還詳細詢問了示範戶的試種管理方法,並對目前水稻的生長態勢以及各方的管理情況表示滿意。
【進入“第二次”創業】1998年,芝英鎮堅持改革求發展,圖強爭先,加大科技投入,進行芝英“第二次”創業。以有色金屬為主的銅、鋁原材料加工業、機械製造業、五金電器行業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紫銅帶、銅板、鋁錠、日用衡器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有8家企業成為全市50家創稅大戶,20家企業進入全市百強。1998年聘各類專家110人,購買技術成果150項,產業結構調整邁出重要的一步。

社會


綜合改革

芝英鎮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形成了以技術為先導,人才為重點,以銅鋁、五金、家電、衡器、汽配為主導產業的新型企業結構;建成生產資料、有色多屬、木材三大專業市場;小城鎮配套建設具有現代氣息。1997年1月,由人民省政府批准成為浙江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並列入建設部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財政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建設方式改革和管理體制已初步完善。全鎮共農轉非1816人,編製街、路牌177塊,門牌3587塊,做好行政管理體制和財政改革有關內容方案的制定,有些項目已得到市政府的認可。
【環境優化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年內,做好省道永東公路芝英段改建工作,打通芝(英)——(下)柏(石)公路卡口地段,並在郭山段鋪上水泥路面;完成芝(英)——方(岩)公路拓寬改建前期準備工作,投資90萬元在後城大街兩側鋪上彩色水泥塊,安裝上路燈,配上綠化帶及街燈廣告牌。狠抓創建工作,發動全鎮人民開展2次大整治,衛生和秩序大為改觀;投資50萬元新購置一輛垃圾車及環衛設施;加強拆違納軌,查處違法佔地,補辦工業用地130家,計150915平方米。

集市貿易

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新開闢了12米寬的南市街、環鎮西路、環鎮南路、環鎮北路、騎龍路、24米寬的后城大街、華溪大橋及輔助工程,鎮鋪設了1800米下水道。鎮區內辦公樓、營業場、教學樓、電信大樓拔地而起,一幢幢設計別緻、裝璜考究的農民生產、商業、住宅三用房更是千姿百態,爭芳鬥豔,構成了城市的畫面。在後城大街,全部配上綠化帶、慢車道及路燈。芝英集市貿易興旺,明景泰年間(1450~1456)就設有義市,為永康大集鎮。民國時期,五金工匠俱來,形成頗具特色的小錫市。解放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貿易更趨繁榮,市場不斷擴大,品種日益繁多,最具有芝英特色的專業市場有芝英工業生產資料市場,是以購銷廢舊鋼鐵、鐵皮為主的天天集市。工業原材料市場4天一市,以經營廢舊有色金屬為主。此外尚有杜山頭木材市場、胡堰街農貿市場等。

村級管理

12月下旬,芝英鎮紀律檢查委員會推出建設工程項目監督管理制度,並成立鎮建設工程項目監督領導小組。制度規定,各村利用上級撥款、村集體資金或多渠道籌資建造的各類工程項目,如築路、建集體房、修水利、電力建設等,投資在5萬元以上的,必須經村集體研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的原則,在鎮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組織招投標,填報建設工程項目監督表,依潔簽訂合同後方可施工。工程竣工后,由職能部門進行決算審價驗收。芝英鎮建設工程項目監督領導小組,將對該鎮各項工程進行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這項制度旨在保證工程質量,防止在項目建設中發生腐敗行為。
芝英鎮
芝英鎮

慈善事業

從1990年下半年開始,芝英鎮實行小學生免交學費上學。12月28日,芝英鎮敬老院舉行剪綵儀式。該院範圍4000多平方米,共有20套房子,可住40個人。院內設施齊全,有花壇、廊橋、娛樂室等,是全省一流的敬老院。省民政廳廳長張林耕特意為敬老院題寫了“幸福樂園”四個大字。1994年12月7日,芝英鎮舉行隆重的華溪大橋奠基儀式。該橋由民眾捐資建成,全長80米,寬21米,總投資130萬元。1996年12月5日,“應義莊基金會”在芝英鎮老“義莊”正式掛牌,這是由台灣財團法人應式文法務基金會共同捐助10餘萬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收入對族內優秀大、中學生進行獎勵,對殘困人員進行照顧的慈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