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架山

福建省泉州市自然旅遊景區

筆架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紫山鎮境內,在惠安縣城西北角與泉港區仙游縣三縣區的交界處。海拔752.3米,是惠安縣海拔最高的山峰。山頂三峰相連,猶如筆架,以此得名。有3條共10公里長通往筆架寺的東晉古石階,砌有石階1750級,是惠安縣最長、保存最完好的古石台階。峰頂始建於東晉的筆架寺是惠安縣歷史最長的寺廟。

筆架寺的傳說

相傳乃范侯公修鍊之所。范侯公是仙游九鯉湖何氏九仙的母舅,一心向道,無奈機緣未到,難登仙界。應天真人有心度化之,帶上范侯公駕雲南下,但見筆架山奇峰突兀,風景幽絕,別是一處洞天勝地,遂將足下祥雲化為巨石連接溝壑之間,宛然一座“天橋”。站立橋頭,應天真人微笑道:“舅舅,此地即通仙界,你敢捨身跳下嗎?”范侯公俯身一看,萬丈懸崖,冷氣森然,這一跳下去,豈不粉身碎骨?自忖必死無疑,不禁雙腿發抖。應天真人長嘆一聲,一掌將范侯公推下天橋。范侯公慘叫著墜落下去,哪知身體如羽毛般飄飄落於地上,這一驚喜幾乎令他暈絕。范侯公此時方悟出應天真人良苦用心,只恨自己道心不堅,悔之莫及。應天真人微微笑道:“舅舅,此地是你修持之所,你好自為之吧。”深山幽谷,猿啼鹿鳴,一派冷絕凄清。范侯公破岩鑿壁,在“天橋∵下壘石為觀,篤志修持,又勞苦筋骨,墾荒種植。一日正愁沒有五穀種子,忽然天空下聲鶴唳,只見一隻白鶴口叼凈瓶翩然而至,瓶中流出了金黃色的谷種。自此以後,白鶴隨范侯公一同修鍊。若干年後,范侯公駕鶴西去。至今筆架寺前的凈瓶巨石與鶴者兩處遺跡,猶在無聲地證實著這個神奇的故事。

仙祖歸去,遺址猶存,附近黃田村民遂建仙公祠塑像奉祀,后又增建了三寶殿、觀音堂,融釋道一爐,人們到此,既可察天又可拜鍾拜仙,一時香火鼎盛。歷經千年滄桑,山寺幾經坍記修建,寺前依岸構築鹿砦護牆,乃明嘉靖年間張岳所建。張岳少時家貧,某年初秋洛江馬甲蘆回其襟兄王良為兒子辦滿月酒,華提著丁籃番薯粉前往祝賀。王良瞧不起這份薄禮,當有客人埋怨他家棉被臭蟲多,便趁機奚落張岳帶來臭蟲。張岳拍案而起,說自己人窮志不窮,不附攀他家富戶過日子,言罷拂袖而去♂日落時被風雨所阻夜宿筆架寺,放倒一尊雕像為枕,和衣睡卧在神龕之側。更深時忽聞喚聲:“張大人,勞煩你抬起頭讓小神翻翻身。”張岳驚醒,心生詫異,便發誓出人頭地后當重修筆架寺。於是,他離群索居到此窮經勤讀,終於在幻歲高中進士,官至右都御史,贈太子少保,為筆架寺添了一段佳話。近至清代,惠安知縣陳永年多次來筆架寺朝拜,並主持修章寺宇,使曾經破敗的筆架寺煥然一新。

地理環境


福建惠安筆架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紫山鎮內,在惠安和泉港的交界處,海拔752.3米,是惠安的最高峰。山頂三峰相連,猶如筆架,山以此而得名。這裡紅花遍野、新綠滿山、泉水淙淙、林濤陣陣,是一個休閑避暑勝地。筆架仙公寺傳說因祀“何氏九仙”而名。
筆架山風景
筆架山風景
因山脈的形狀酷似巨型筆架,故稱“筆架山”。山上濃蔭蔽日,怪石嶙峋,有殿、寺、洞、岩、宮等八處,其中要數“仙女洞”的風景最佳,這裡夏涼冬暖,氣候宜人,是一處集休閑、健身及旅遊避暑的絕好勝地。1981年被原莆田縣人民政府列為名勝景點予以保護,並列入莆田沿海十景之一。所謂興化四季最為宜人的四大祈夢的自然景觀:“春莆禧”、“夏天雲”、“秋仙女”、“冬九鯉”,其中的“秋仙女”正是筆架山上的“仙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