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文堂
寶文堂
寶文堂創辦於清道光(1821——1850年)年間,原址在崇文門外東打磨廠街東口路南,最初時是一個印刷販賣各種賬本的賬簿專賣鋪面。在清朝的同治四年(1865年)改成印刷和經營圖書的寶文堂書鋪。主要編輯出版當時城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通俗讀物和歷史書。新中國成立后的1980年遷至東四八條衚衕繼續營業。曾作為中國戲劇出版社副牌,在1991年時被取消。
目錄
寶文堂創辦於清道光(1821——1850年)年間,原址在崇文門外東打磨廠街東口路南,開始是個印刷、經營賬本的賬簿鋪。清同治四年(1865年)改營圖書成為寶文堂書鋪。主要編輯出版城鄉廣大群眾喜讀的通俗讀物及曆書。1980年遷至東四八條衚衕繼續營業。
寶文堂開業時,由於印製的賬簿質量好,價錢又便宜,顧客很多,做了一陣的好生意。可是,寶文堂賣出的賬簿不是現款,都是賒銷,到年節清賬。最初幾年寶文堂到期就能收回款項,但是到了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簽訂屈辱的《南京條約》后,中國社會經濟不斷衰落,物價不穩。因此,寶文堂賣出去的賬簿,錢收不回來,造成年年虧損。維持幾年,最後負債太多,無法經營就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將鋪子賣給了廣西人劉永和了。
劉永和接手后,依然用寶文堂字型大小,但是,改營編輯、出版、發行各種通俗圖書的業務。最初寶文堂書鋪很簡陋,編輯、印刷、裝訂、出版、發行就是三四個人干。他們不分編輯、印刷、裝訂、出版和發行之間的界限,什麼忙就幹什麼。寶文堂的讀者主要是城市、農村的粗通文字的一般百姓。所以,寶文堂出的圖書都是文字通俗,並且大多採用說唱形式,故事性強,篇幅短小,售價低廉的小冊子。多者百頁,少者只有十幾頁。像明末小說家馮夢龍所編寫的《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和《喻世明言》,俗稱“三言”,是從17世紀(明末清初)以來,我國各階層群眾最喜歡讀的小說集。寶文堂將“三言”中每個故事出一本小書,使讀者讀著方便,定價低廉,一般讀者花錢不多,有能力購買。
1912年,清朝滅亡,民國成立。民國政府廢除了清王朝皇權專制統治政策,對人民思想的禁錮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放寬,新聞、出版事業乘機得到發展。寶文堂正是利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此時的掌柜已換上了劉小亭,二掌柜崔興炎。他們編輯、出版了《姜太公釣魚》、《武王伐紂》、《漢高祖斬蛇起義》、《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火燒戰船》、《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征西》、《狸貓換太子》、《五鼠鬧東京》、《大破銅網陣》、《包文正出世》、《三下南唐》、《常遇春大鬧武科場》、《取金陵》等大量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古代歷史故事圖書。在這些書籍中,雖然有宣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級思想的糟粕東西;可是書中更多的是,向讀者渲染了明君、忠臣、好人受人喜愛;昏君、奸臣、壞人受人譴責的是與非,善與惡的觀念。
在編輯、出版歷史故事小冊子圖書的同時,也編輯、出版了一批反映新人新事的小冊子圖書。像《新勸人方》、《抗日十字箴言》、《大戰喜峰口》、《九·一八事變》、《二十九軍大刀殺鬼子》等,這些通俗讀物為讀者指明了前進方向,喚起人們趕快團結起來,保家救國。
印製《曆書》——(舊時俗稱“皇曆”,又叫“黃曆”。)是當年寶文堂一項賺錢的業務。民國時間,《曆書》是由天文台編纂,寶文堂從天文台取得編好的版樣后,印製發行。這種《曆書》在當時發行量極大,因為在每年農曆十二月,不論城市還是農村每家每戶都一定要預購一本明年的《曆書》。買《曆書》可以說是人們生活中一件大事。舊時的《曆書》雖然長僅25厘米,寬15厘米,書中不僅記載著年、月、日、時及春、夏、秋、冬24節氣,還印著求卜算命等宣揚封建迷信的東西。因而,受人們的喜愛,並將它當做行動的指南。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后,興起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我們國家的古法木版印刷與西方的鉛字腳踏印刷機相比就落後多了。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寶文堂託人在上海買了兩台東洋腳踏印刷機,以及所需要的鉛字。由於寶文堂使用新式印刷機,使得它們的業務得到很大的發展。
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寶文堂散落在各地的圖書和賒購出去的書款收不回來。因此,造成寶文堂債台高壘。此時劉小亭因病辭世,劉善政接任做了寶文堂的掌柜。
北平淪陷后,日本侵略者非法的統治了北平。因為寶文堂出版過抗日救亡的小冊子,日本憲兵曾到寶文堂搜查,但是,寶文堂事先早有準備,他們什麼也沒搜著。他們將掌柜劉善政帶到日本憲兵隊審問,因為沒有什麼證據,最後沒審出結果。寶文堂在外邊又走門子託人,才將劉善政救出。
1949年新中國成立,經理(這時之稱)換上了劉玉錚。在新時期,新思想影響下,開始編輯、出版、發行歌頌工、農、兵等勞動大眾的文藝作品。1953年改為國營,與通俗讀物出版社合併,但對外還保留“寶文堂”之名。“文革”時,寶文堂被斥為“四舊”撤下牌匾。1980年,寶文堂在東四八條衚衕恢復了營業,並依然以普及文化歷史知識為主旨,又大量出版了《施公案》、《小五義》等通俗小說,遠銷海內外各地。
曾作為中國戲劇出版社副牌
1991年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