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鎮

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下轄鎮

龍泉鎮,隸屬於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地處龍安區西部,東與東風鄉接壤,南與馬投澗鄉、鶴壁市鶴山區鶴壁集鎮為鄰,西隔彰武水庫與安陽縣善應鎮相望,北與安陽縣曲溝鎮相連,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33933人。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設置零泉縣,治所在今龍泉村。唐武德四年(621年),撤銷零泉縣併入安陽縣。清代,零泉曾改名為龍泉。1999年10月,撤鄉設鎮。2003年2月,改為龍安區龍泉鎮。截至2020年6月,龍泉鎮下轄33個行政村。

2018年,龍泉鎮有工業企業64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歷史沿革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設置零泉縣,治所在今龍泉村。
唐武德四年(621年),撤銷零泉縣併入安陽縣。
清代,零泉曾改名為龍泉。
民國時期,又改回原名,仍稱零泉。
1956年,建龍泉水庫,村名遂改為龍泉。
1961年9月,從安陽縣劃歸安陽市郊區。
1999年10月,撤鄉設鎮。
2003年2月,改為龍安區龍泉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龍泉鎮轄龍泉、東平、陳家坡、吳家洞、九堰、東方山、梨樹廠、大澗、牛家崗、后洞、堵道、平吉、孟家莊、東洪溝、西洪溝、周家莊、東上庄、西上庄、西溝、樓庄、四門券、李潘流、師潘流、羊毛屯、白龍廟、張家崗、高北河、張北河、張串村、許串村、於串村、全林、石岩3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龍泉鎮下轄3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泉村紫薇路1號。
龍泉村孟家莊村羊毛屯村
陳家坡村平吉村師潘流村
東平村西洪溝村白龍廟村
吳家洞村東洪溝村張家崗村
梨樹廠村周家莊村高北河村
東方山村西上庄村張北河村
九堰村西溝村張串村
大澗村東上庄村全林村
牛家崗村樓庄村許串村
圪道村四門券村石岩村
后洞村李潘流村於串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泉鎮地處龍安區西部,東與東風鄉接壤,南與馬投澗鄉、鶴壁市鶴山區鶴壁集鎮為鄰,西隔彰武水庫與安陽縣善應鎮相望,北與安陽縣曲溝鎮相連,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
龍泉鎮
龍泉鎮

地形地貌

龍泉鎮地處太行山東麓淺山丘陵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主要由三嶺八溝組成。最高點九堰壩頭海拔210米,最低點羊毛屯海拔130米。

氣候

龍泉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適中,季風明顯,光照充足,雨季集中,冬長春旱。多年平均氣溫14.1℃,1月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14℃(2010年1月13日);7月平均氣溫34℃,極端最高氣溫43.2℃(2009年6月25日);平均氣溫年均較差0.6℃。生長期年平均280天,無霜期年平均206天,最長270天,最短20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25.7小時,年總輻射122.83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370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182.2毫米(1996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71.9毫米(2008年)。

水文

龍泉鎮境內金線河屬海河水系沮河支流。從南由鶴壁市入境,向北流入曲溝鎮,境內河道長7千米。年均流量3.5立方米/秒。有小(一)型水庫2座,總庫容360萬立方米。

自然災害

龍泉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等。雹災平均十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2006年6月15日,降雹時間約2分鐘,受災面積達5000畝。凍災平均三年一遇,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02年3月,造成8000畝小麥受災。

自然資源


龍泉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石英砂、礦泉水等。正開發的有超越集團王家嶺新井煤礦,位於九堰村,礦區面積8.3平方千米,地質儲量7844萬噸,可開採量1935萬噸,年生產能力45萬噸(該礦為基建礦,未正式生產)。石英砂儲量5000萬噸。中部、南部儲存有豐富的優表型型、重碳酸鈣型礦泉水資源2500萬噸。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龍泉鎮轄區總人口2888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50人,城鎮化率10.2%。另有流動人口150人。總人口中,男性15346人,佔53.13%;女性13537人,佔46.87%;14歲以下4776人,佔16.5%;15~64歲22056人,佔76.4%;65歲以上2051人,佔7.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共28880人,佔99.99%;有少數民族回族3人,佔0.01%。2011年,人口出生率6.36‰,人口死亡率4.13‰,人口自然增長率2.23‰。
2017年,龍泉鎮常住人口33182人。
截至2018年末,龍泉鎮戶籍人口3393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龍泉鎮財政總收入3834萬元,比上年增長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50.15萬元,比上年增長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03萬元,增值稅770萬元,企業所得稅215萬元。2011年末,人均財政收入1327元,比上年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8260元。
2018年,龍泉鎮有工業企業64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農業

龍泉鎮有農業耕地面積3.5萬畝,人均1.15畝,大部為水澆地,以種植小麥、玉米、花卉苗木、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4億元,其中畜牧業總產值3876萬元。2011年,生產糧食1.5萬噸,人均500千克,其中小麥0.5萬噸,玉米0.78萬噸。紅蘿蔔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1.5萬噸。花卉苗木面積2.8萬畝,品種達2000種,名貴品種有乾隆御封“安桂”、蠟梅、翠藍松、蔭繡球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61萬頭,年末存欄1.66萬頭;羊飼養量1290隻,年末存欄800隻;家禽飼養量13.7萬羽。
截至2011年末,龍泉鎮累計造林1.64萬畝,其中防護林0.78萬畝,經濟林0.3萬畝,林木覆蓋率40%,活立木蓄積量7.8萬立方米。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13台(輛)。名優特產品有冬雪棗、果樹盆景、紅將軍蘋果、北河紅蘿蔔等。

工業

龍泉鎮工業以鐵合金、機械加工、煤電為支柱產業。工業企業42家,職工3500人。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19億元,比上年增長31.74%。

商業

2011年末,龍泉鎮有商業網點228個,從業人員1165人。建有省級花卉苗木標準化批發市場,2011年,花卉苗木交易額達4億元。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1.5億元。

金融

2011年,龍泉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16%;各項貸款餘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
龍泉鎮
龍泉鎮

文化


地名由來

龍泉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龍泉村得名。農業的支柱產業。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泉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850人,專任教師46人。小學14所,在校生1634人,專任教師16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10人,專任教師10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龍泉鎮有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蠟梅科研中心1個,各級各類科技人才30人。

文體事業

2001年9月,龍泉鎮建成鎮有線電視台。2011年,有線電視用戶0.2萬戶,入戶率25%。
2011年末,龍泉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3個,文化專業戶20戶,各類圖書室34個,藏書4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130人。地方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有抬閣、根雕、白龍廟古廟會、蠟梅文化節等。
2011年末,龍泉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龍泉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2個,固定資產總值21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2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7430人,參合率93.8%。

社會保障

2011年,龍泉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6戶,人數191人,支出37.47萬元,比上年增長28%,月人均163.5元,比上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80人次,支出5.4萬元,比上年增長10.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36戶,人數1414人,支出150萬元,比上年增長12.4%,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2萬元,比上年增長7.6%。社會福利費10.6萬元,比上年增長8%。敬老院1家,床位16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6人。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6萬元,使253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9萬人,參保率92%。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龍泉鎮有郵政局1個,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000門,固定電話用戶27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5%;行動電話用戶1.3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600戶。
● 給排水
2011年末,龍泉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深水井4眼,年供水20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1200米。
● 供電
2011年末,龍泉鎮鎮區擁有110千伏和500千伏變電站各1個。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龍泉鎮鎮區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70%。

交通


龍泉鎮境內有安林高速公路、303省道和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過,緊鄰107國道、大白線省道,交通便利。鎮區客運站1個,日發城鄉客運汽車70班次,日均容量2300餘人次。市內9路公交汽車直達龍泉,每10分鐘一班。
龍泉鎮
龍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