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白雀寺的結果 展開
白雀寺
廣東省潮州市白雀寺
白雀位於饒平縣拓林鎮北約l千米。建於南宋末年。原稱拓林寺,因該地石峰林立。拓樹成林而得名。據《東里志》記載:“宋一時原有茅山庵,毀,遂於北面再建拓林寺”。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重修大殿。上樑吉日恭請蔣高傳(明代人,官至刑部侍郎,后被摘至大城所為鹽官)書定山門匾額,恰好有隻纖麗的白雀在樑上啾啾歡唱,蔣即興,用雞毛大筆疾書:“白雀寺”,書法瀟灑流利,今尚存,故寺自此易名為白雀寺。建築為兩進院式,土木結構,前座供奉觀世音菩薩,後座供奉西方三聖,寺里珍藏有明代浙江天幢奇主僧德祥和尚所繪製的十八羅漢像。有明代鑄造的千斤銅鐘。宋代景德鎮燒制的祭紅大瓶等文物。1982年重修,1988年列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潮州白雀寺
寺原名為“柘林寺”,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起易名。據明萬曆二年(1574)陳天資《東里寺》載曰:“宋時原有茅山庵,毀,逐於北面再建柘林寺。”明萬曆三十一年癸卯孟春,柘林寨守備岳同關、住僧如蓮募資重修佛殿,吉日上樑,聘請曾任刑部侍郎的蔣高傳書寫寺額,恰巧有白雀飛來,在染上啁啾歡唱,形態纖麗,不禁靈機一動,即興用雞毛醮墨水,寫下“白雀寺”三個風格獨特的字:瀟灑流利,筆畫蹁躚,宛似雀兒飛舞。柘林寺也由此改稱“白雀寺”了。民國庚午年(1930),方丈釋對智募化修寺。1982年,即歷經長期極左政治風雨衝擊之後,政通人和,釋新明大發宏心,重修山寺,修復了前座。后釋光興主辦修建大雄寶殿,並塑佛金身,修整前埕及東側伙巷一廳二房。寺坐北向南,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
寺處山麓,岩繁林茂,有數名景。
山泉流瀉。兩條山澗,從東流西經寺前近處,交匯於寺東南,再空村過港入海。
白雀石亭。在寺前左側竹叢下,呈長方形,長約2米,寬1米多,重疊石頂,飛檐翹角,石柱石欄。
鎮風塔。寺東數百米遠山坡上,建於元至正十三年(1353)二月,高22米,基圍16米,七層八面,全用方石砌築,塔尖是一千斤石雕寶葫蘆。
蝴蝶亭。離塔東行,山路小道,數百米遠,似蝴蝶巨石下的蝴蝶石亭,有明崇禎守備梁爺之女梁玉抗殉國等碑記。
未游風吹嶺,先到白雀寺。這古寺很有傳奇色彩,在山門前,先見一石亭,內有題“心田”二字的碑碣,顯得別具風采。相傳這寺始建於南宋末年,因坡地石林似樹,初命名為柘林寺,幾經興廢,到明萬曆年間,柘林駐兵備守岳同和寺僧如蓮重建,當時請到謫居大埕所當鹽官的刑部侍郎蔣厚傳題寫寺名,恰好一隻纖麗的白雀飛臨殿頂。啾啁鳴叫,蔣即興用雞毛題書為“白雀寺”。佛寺規模不大,主體只有兩進深的四合院,但香煙縈繞、清幽雅緻。柘林白雀寺壁上,有一首帶有禪味的詩:“未來世界誰是我?來到世界我是誰?覺醒人凡我知誰;悟辭人凡誰知我!”很久以來,人們解釋紛紜,莫衷一是。相傳是該寺住持覺悟和尚所頓悟的謁語。現那高堂上楹聯:“白水滌凈凡氣,雀音淘純世聲。”倒也攬括了古寺獨特的風韻。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00-18:00
地址:饒平縣拓林鎮